写诗的原理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系)

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

人的一切外衣,无不是由现实复杂的主客观矛盾关系使然,要拆解这些,显然离不开认识中对假与真的分辨力,更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而真正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从分辨力到洞察力和这样的觉悟。

运用分辨力和洞察力,这本身既是高度的觉悟,又离不开一定的敏觉和明悟意识,因而觉悟是首要的,分辨力是必要的,洞察力是根本的,没有洞察力也就不可能有彻底的觉悟。

当今缺少的正是洞察力,意味缺少的也是彻底的觉悟,进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让分辨力更离人的认识越来越远,直至单纯以有知识就好,而不管认识如何。

事实证 明,当今是一个简单以知识当有为的时代,还不是把认识当有为的时代。尽管认识离不开知识,且在本身就是知识的同时,又以知识的唯一保证而促进着知识的诸多好处,如丰富性,扩张性,活用性,创造性,以及结构优化,性质良性循环等,但从今天知识似乎可以离开认识这样的局面看,不论巨大物质创造成就如何,是否让人满足,都不能掩盖搞成了以知识一家独重的不好。

知识缺少了认识的引领、保护、支撑,特别是由认识来消化,运用起来再怎么带有原来的客观好处,也是盲目的,主观的,注定了真正的知识有为空间远远无法完全释放出来,也不可能完全释放出来。

比如,在不改变认识的情况下,若满足现状,还意味认识出了问题,若不满足,也同样意味找不到完全释放创造空间的出路。这样说,尚是从物质创造角度看,那么从全面创造角度看呢?

全面创造在于物质和精神的和谐与双丰收,在于通过认识树立良好的精神意识来引领物质创造的方向。一方面,这是中国人基因所决定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思想认识大国,并因此文化泱泱,独树于世而几千年不倒,在近代以前一直引领世界,这是国家和民族优势,岂可无视?

优势就是经验,不能因为近代曾受过外部侵辱,便从忍辱转成自辱,弄成连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还是没有自信,不然依旧是不争气的表现。金钱和物质不能证明一切,知识就不能证明一切,背后的认识缺陷就无法掩盖,就还是犹如以“拳头”论输赢的“唯客观论”、“唯武器论”,并与这样的一时成败之观,片面之观,没有实质区别。

致富是紧迫的,拳头硬起来也是紧迫的,客观总是要尊重的,但转向极端,忘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的路是什么性质,即使社会主义制度再有优越性,也是被功利所绑架的,就不得不因人的主观短视,而进入一再透支,长期看仍免不了“欠账总是要还”的宿命。

无视国家和民族优势,必然意味自毁长城。这还是由一个时期以来大面积知识犯罪和广泛道德滑坡证明出来的,无法否认。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谋求复归和复兴,便没有从无端中走出新路的可能,即使有好的幻想,一时探索尚可,长久下去恐怕国情总体基因也不答应。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人纷纷由主人翁变为打工者的事实说明,知识更易于为少数人所利用,特别显现为用既得利益对知识的雇佣,甚至剥削,这并不利于释放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也就意味民族和社会整体知识有为空间不可能完全释放。

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不能占上风,甚至处于被剥削的定位,就意味任何知识有为都实际上不能直接贡献于社会制度的本质属性,即人民民主专政,或曰大多数人专政少数人,这恰恰是最该反思的,不该引以为傲的,不然就看不到哪里才是知识有为最该释放的空间,毕竟只有这个空间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真正潜力和永久动力。

只有认识有为才能最大程度释放知识有为的空间,知识有为必须通过认识有为体现出来,尤其反映为绝大多数人的素质主动提高和积极性的普遍彰显,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就是运用洞察力所得出的认识、分析和判断,也是这样的觉悟。想想看,有了这样的觉悟,是不是易于避免盲目运用知识所带来的弊端?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又会怎样?

在这样的觉悟下,不难领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人人都需要有一点可上升为洞察力的认识能力,从而保证有这样持久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且凭这个本领来与其它国家社会成员相区别,如此才能既顺应中国社会主义这个跨越而来的社会独特发展规律,也才彻底称得上“中国特色”,不然就摆脱不了一方面社会主义具有跨越而来的客观先进性,与一方面社会主观上的觉悟普遍跟不上来的矛盾。

如此反思写诗。写诗不可能不反映社会现实,尤其重大社会现实,那么怎么反映,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被哪些现象所蒙蔽着,如何揭示出来,等等,这是不是要求写诗的人要有很好的觉悟和洞察力?

换言之,如果没有清晰的觉悟和洞察力,即使想逃避现实也是虚妄的,愚昧的,实际是不知逃避是怎么回事的,恐怕连逃避现实写诗的资格也是提不上的。

(0)

相关推荐

  • 如何做到“不贰过”?

    某朋友在朋友圈发文如下: "如何不贰过?有奖问答.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 ...

  • 物质与意识

    首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一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用通俗的话来讲,也就是说这种客观实在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例如:能量,并不是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论有无

    第五节  论有无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有和无呢?因为物质领域论是从<易经>发展而来,而<易经>是"原始要终以为质也"的学问,所以,弄明白有与无有利于加深对事物认 ...

  •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首先,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这是指特定的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的主观认识与特定的客观实际的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具体的物质活动,认识产生于实践,因此,有什么样的实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 ...

  • 你赚不到钱、感情不顺、运气不佳都是因为...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人钱关注我哦- 人钱 提升你对人性和金钱的认知 7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人会犯错误是因为主观认知和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产生了偏离. 几乎人的所有犯的错误都是,包括企业亏损.考不到 ...

  • 写诗的原理五十(怎样看小聪明与知识的联/系)

    说到小聪明带来的危害和隐患,自然要提到广泛知识犯罪和普遍道德滑坡问题,毕竟这两方面都不是人们所期待的,也不是知识必然带来的结果,而恰恰是忽视了修养,扭曲了知识的本来面目和本来用途以后,所形成的一股逆流 ...

  • 写诗的原理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与物质相对,意识即精神,精神即意识,都是哲学概念,与修养相对,修养则自成一门学问,无所不涉,是多学科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人受教育程度,教化如何,心理如何的体现,这时意识就不 ...

  • 写诗的原理六十八(怎样看合理认识与智慧的联/系)

    只有合理的认识,才能让素质因素,或自内而外,或自外而内,同样合理地联系起来.自内而外是主动的,如学习,自外而内是干预的,如教育,不管哪种联系都是修养不可少的,都会促成应有的本领和修养. 合理认识就是人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人不能没有精神世界,那么精神世界是什么武装起来的?不是简单靠知识武装起来的.或者说,知识本身既不能直接武装什么,实际上也什么都武装不了.精神世界是靠人有什么思想认识和由此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六(怎样看写诗和认识的联/系)

    无法否认,学诗写诗谈诗都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跟做什么事都一样.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是从初学到深学,乃至精学,博艺,广知和熟能,于是才能做好的. 就初学观察,总是先遇到和先想到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五(为什么要避免“两面派”)

    "两面派"一方面是对写诗的扭曲,一方面终归是人格不正的反映,这不利于一首首诗长期写下去,也不利于日后回首检点得失,所以要解决"两面派"问题,还是要先解决人的问题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四(怎样认识“两面派”)

    攀比之风造成了写诗和虚荣密切联 系了起来,导致明知写诗要提高,却一边喊着"欢迎拍砖",一边又囿于局限而不得不害怕指出短处,乃至因此而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狗急跳墙也成了必然,唯不知如此下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二(避免奴用知识的策略)

    五十二.避免奴用知识的策略 只有认识到了什么,才能避免什么,但认识坏的,就不如从好的方面先做起,实际是认识了好的,也就认识了坏的,更避免了坏的,所以认识坏的就总需要有好的先跟上来.这无疑还是个有无分辨 ...

  • 写诗的原理四十八(怎样把握知识)

    对知识的把握永远离不开实践和实际验证,也就意味是从进入真实运用才开始的,故对知识的把握不仅意味是对知识的活用,也必须从运用原理和能够阐述道理开始,而且还必须从这上面结束,否则便不能体现知识的整个来龙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