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医案

导读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的一组症候群。由于长期缺少甲状腺素可引起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怕冷、水肿,表情淡漠,闭经,阳痿。属于中医的“虚劳”“水肿”等范畴。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为本,水、痰、瘀血是标。治疗以阳和汤加味,收效较速。
案一
杨某,女,54岁。2012-06-20初诊。
病史:患甲状腺功能减退2年余。曾在多家医院诊治,一直服用甲状腺片及中药治疗。近日乏力明显来求治于余。刻诊:形瘦,精神差,甲状腺II度肿大,乏力,畏寒,厌食,大便干结,舌苔白腻,脉沉弱。甲状腺B超示:回声偏低,明显不均。甲功检查:T3:14ng/dl,T4:1.Oug/dl,TSH:60uU/ml。
诊断:癭病。辨证:脾肾阳虚。方药:阳和汤加减。
麻黄5g,熟地黄30g,肉桂3g,鹿角胶15g,白芥子10g,炮姜10g,黄附片5g,淫羊藿30g,黄芪24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甘草6g。10剂。
二诊:用上方治疗10天后,乏力,畏寒明显好转,食欲好,大便正常,继续以原方治疗2个月,诸症消失,复查T3、T4、TSH均正常。
按:阳和汤方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鹿角胶、炮姜、麻黄、肉桂、白芥子、生甘草组成。具有养血益精生髓,温补肝肾,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效。
古代阳和之意:
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宋·李昴英《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明·刘基《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借指春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元·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所以服用此方以后,身体如阳光之普照,冰雪融化。
方中加附子温阳散寒,温通十二经脉,黄芪补脾益气之力甚强;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温肾。此方特点是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对气血不足、寒湿、凝滞诸症。可放胆使用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以乏力、怕冷、面浮肢肿、舌苔白、脉沉无力等症状为主。此病关键在于脾肾阳虚。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脾肾之间的阳气虚弱有所侧重,亦可兼杂痰浊、血瘀等。补中益气汤、肾气丸、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有效的治疗甲减的基础方剂。
案二
王某,女,29岁,2002年12月18日初诊。
病志号:02121823。甲状腺功能减退半年余,周身乏力,眠差,面色无华,眼睑浮肿,舌略淡,苔白,脉沉无力。此证属脾虚湿困,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
处方:黄芪50g,茯苓40g,桂枝15g,焦术20g,益母草15g,白参15g,半夏15g,陈皮15g,泽泻20g,炙甘草15g。
按语:此证属脾气不足,无力运化水湿,湿邪困脾而出现乏力、眼睑浮肿等症。补气之方,古方甚多,皆可随证选用,妙在随证加减。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是临床治疗脾虚水停的常用方剂。方中黄芪、人参补益中气,《古今名医方论》中柯韵伯云:“黄芪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白术健脾行水;陈皮理气,使气行则水行,且使诸药补而不滞;以五苓散化气利水合之,又半夏燥湿化痰,益母草活血利水消肿。全方配伍,既补已虚之脾,又利水消肿,标本兼治。
案三
肖某,男,40岁,2002年9月9日初诊。病志号:02090955。素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近1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形寒怯冷,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弦缓。
此证属肾阳虚衰,治以温肾助阳,益气健脾。方以肾气丸加减。
处方:熟地25g,山茱萸15g,山药25g,茯苓20g,黄芪25g,杜仲15g,怀牛膝15g,桂枝15g,焦术15g,泽泻15g,炙甘草15g,附子10g。
按语:本病为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之证,脾主湿,肾主水,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脾肾阳气虚衰,机体失其温煦,气化失职,水液不布,留而泛溢,从而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系列症状。
本方以熟地、山茱萸、山药、附子、桂枝补肾助阳; 杜仲、泽泻、牛膝补益肝肾;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全方共奏温阳益气、利水渗湿、脾肾双补之效。
[冯济相本草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