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机器人代替人”又向前推进了!巨头纷纷布局仓储自动化!
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物流搬运机器人》调研,2015年我国的仓储企业数量达到了3.43万家,比同期增长了18.3%;2015年我国仓储行业主营收业务收入有5862亿元,同期增长了10.3%。然而放之大体而言,在仓储业看来,目前我国的机器人技术落后,国外机器人系统的高成本,加上我国低成本人力等因素的原因,仓储机器人在我国的发展只能说刚把脚放到起跑线上而已,预计——在未来5年内,伴随仓储业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2020年中国仓储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8438.7亿元。这无疑是仓储自动化以及机器人企业的新市场。
亚马逊分拣货物挑战赛:独臂机器人夺冠
苦恼于仓库管理问题,许多电商公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来维护日常运营。
2012年,亚马逊花费7.75亿美元收购专门为仓储公司和零售商出售机器人的Kiva Systems公司,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大大提升了亚马逊的物流系统。Kiva 机器人日常用于堆积客户商品,作业效率要比传统的物流作业提升2-4倍,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准确率达到99.99%。消息称,亚马逊共使用了三万台Kiva机器人,总共节约20%的仓库营业支出。
然而还远远不够,为了给仓库找到“最佳机器人”,亚马逊每年都会举办机器人竞赛。在近日的亚马逊分拣货物挑战赛上,一个“独臂大侠”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最有可能接替亚马逊仓库员工作的机器人。
独臂机器人由吸盘、“两指”夹持器和3D深度感应摄像机等组装而成。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技术团队,利用深刻学习训练三维扫描数据,帮助机器人识别亚马逊仓库货物。在比赛过程中,独臂机器人因其能够精准地从仓库中找到20个指定货物,并将货物完整无损的放回货架,最终击败其他1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对手,最终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相比之下,其他机器人要么损坏物品,要么放错了位置。
尽管机器设备能自动排序仓库货物,并快速定位和交货,使得电子商务公司越来越依赖机器设备,不过亚马逊发言人在赛后表示,他们引入机器人并非是为了取代工人。相反,随着仓库机器人的普及,越来越多新的岗位将会被创造出来。
亚马逊的仓库里十分繁忙:工人们把商品进入黄黑色的箱子;高耸的液压臂举起沉重的箱子;橙色机器人大军沿地面前进,运载着从畅销书到厨房用具的各种商品。这些就是亚马逊2012年斥资 7.75亿美元收购的Kiva机器人。通过这次收购,52岁的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几乎成为整个行业的主宰。他决定只在亚马逊使用这些机器人,不再向其他仓库运营商和零售商销售Kiva产品。
这些公司已经变得有些依赖Kiva机器人。由于合同到期,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跟上消费者对配送速度的需求。唯一的问题是,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 Kiva机器人属于“独此一家”。
四年之后,才有几家创业公司终于准备好推出Kiva的替代产品,为世界各地的仓库提供新的机器人。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证明,这种类型的自动化比完全使用人力更有效率。新出现的机器人看起来有些不同,部分原因是这个行业仍然在试验阶段,另一个原因则和专利有关。一些机器人侧重于从货架上取物品,另一些机器人带有触摸屏,可以四处移动。所有这些项目都旨在帮助零售商省钱,将商品尽快送到你家门口。
高效率仓库能省多少钱?
亚马逊总共拥有约3万个Kiva机器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仓库里。公司全球运营和客户服务高级副总裁戴夫·克拉克(Dave Clark)估计,机器人的采用将运营费用压低了20%左右。德意志银行的一个分析现实,在一个新的仓库配备机器人可以节省总共2200万美元的开支。把Kivas引入约100个还没有实施这种技术的亚马逊配送中心,可以让该公司再节省25亿美元。
“要在电子商务领域有所建树,你就需要高效率的仓库,” Flexe首席执行官卡尔·施博特(Karl Siebrecht)说。该公司自称是仓库业的Airbnb。
几乎无休止从仓库货架上取下各种商品,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然后配送到顾客家里——亚马逊是第一家面对这种挑战的公司。现在,电子商务在零售业领域的分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变得更加重视电子商务。 “整个行业都在向自动化迈进,” 施博特说。
但就目前来说,大规模采用的自动化技术的公司只有亚马逊,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Kiva。全球最大规模的零售商,比如沃尔玛、梅西公司和塔吉特等等,它们的仓库都还没有广泛采用机器人系统,使用的还是老办法——也就是使用人力,从货架上选取商品,然后把它们放在箱子里,再把箱子放在传送带上。
对于仓库机器人制造商来说,潜在市场十分广阔。有些物流公司自己就有仓库,它们已经开始自己设计机器人,一些雄心勃勃的工程师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决定卷起袖子大干一场。有一个仓库机器人初创公司甚至就是Kiva之前的员工创办的。可以看到,自动化军备竞赛已经拉开了帷幕。
用机器人取代人类
在自动化配送中心里投入资金,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好处,虽然它的代价是,越来越多在仓库业谋生的美国人将会失去工作。从长期来说,机器人的成本不仅可以比人力成本低,而且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比如说在圣诞节期间,机器人可以帮助零售商应付暴增的工作量——这是困扰很多大型零售商的问题。而且机器人有助于提高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仓库的每英尺平方英尺空间的生产率。目前,电子商务的增长正在推高商业地产的租金。
由于这些原因,大部分大型仓库都已经开始在试验新的自动化方式。 “一些公司大张旗鼓地开展实验,但大部分公司都至少在一个仓库开展试点项目,” 科尔尼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拉吉·库马尔(Raj Kumar)说,比如沃尔玛就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处理电子商务站点的服装类产品了。此外,沃尔玛还在尝试用无人机给仓库的货架拍摄照片,目的是减少用来编制库存目录的时间。
“仓库是科技程度很高的地方,” Locus Robotic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布鲁斯·韦尔蒂(Bruce Welty)说。“因为实现自动化是降低成本的唯一方式。”该公司开发的是那种与人类并肩工作,而不是取代人类的机器人。
亚马逊的低调神秘
2014年时,贝索斯说,亚马逊的无人机舰队已经迭代到了第10或第11代。今年6月,他透露说,亚马逊一直在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至今已经有四年,公司的人工智能部门现在有1000多名员工, “在未来20年里,这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他说。
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把Kiva改名为Amazon Robotics。亚马逊在LinkedIn上发布的招聘启事称,它的机器人团队正在招聘一个领导,帮助搭建“新的机器人平台”。
哪些工种面临被取代的危险?
这些技术显得前途无量,但是,机器人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至少不会很快取代。业界认为,在一些很细致的工作中,比如确保正确的商品被放入正确的箱子时,人类的表现仍然比机器更好。
一些新的机器人系统可以把商品从货架上取出来,例如匹兹堡的IAM机器人公司就提供这样的机器人。它使用一辆自动驾驶的小车,上面有一个旋转臂,可以用吸盘抓取比较小的物品,比如药盒。但即使是采用这种方式,也需要一个员工小心仔细地摆放货架,这样吸盘才能准确抓取物品。
巨头布局自动化物流仓储
霍尼韦尔15亿美金收购仓库自动化服务提供商
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从事国际性自控产品开发和生产公司——霍尼韦尔(Honeywell)于上周五正式宣布,以15亿美金收购仓库自动化服务提供商Intel ligrated,Intel ligrated隶属于全球投资公司Permira,其客户包括United ParcelService、亚马逊、Nordstom等。
美的、库卡与瑞仕格
早在今年五月份,美的集团就已正式对外宣布已向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发出收购要约。而今日消息称,美的以12亿欧元从Voith公司手中获得库卡公司25.1%的股权,成为库卡最大股东。
作为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库卡的现有业务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领域,而其他三家(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的业务更为多元,且公司体量相对较大。目前库卡的主要业务有三块: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物流运输,在去年的总收入中(约合217亿人民币),这三块业务的比重分别为:31%、50%、19%。
库卡的系统集成业务为工厂提供自动化制造系统,物流运输是库卡集团在2014年的新增板块,其兼并了全球知名的医疗、仓储和配送中心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Swisslog HoldingAG(瑞仕格控股公司)。
凯傲集团豪掷21亿美元收购美国物流公司德马泰克
凯傲集团建立了一个产品种类齐全的物流搬运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手动托盘和叉车到完整的全自动化仓库系统,与德马泰克合并后将成为智能内部物流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之一。凯傲集团与德马泰克的合并,为开拓美洲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开拓、发展欧洲和亚洲的业务奠定了基础。
除了各种收购,各大物流、电商、线下超市也都抓紧了时间为仓库自动化布局,如国内的京东、天猫、顺丰等,自动化的项目包括传送带、自动分拣机器人、搬运机器人、送货无人机、智能扫描、识别等。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大部分的仓库、物流技术最多只能达到半自动化的状态,更智能化控制和操作还需要人工的力量。即便如此,仓库自动化已实现了数以亿计的经济价值,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财力,全自动化也将是仓库自动化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