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眼泪都流到了长沙,只为您
山河呜咽,大地含悲。
昨日袁隆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一大早,阳明厅外就挤满了人。
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自发来到殡仪馆,送袁老最后一程。
所有人都在安静地排队,哪怕队伍十几二十分钟不曾挪动,也没有人有怨言。
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长者,也有年轻的学生,还有满脸童真的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大家自发地前往悼念袁老,我亦被感动流泪。
图|源于网络
明阳山殡仪馆外,摆满了鲜花和寄语。
每束鲜花上都有一张卡片,上面写满了对袁隆平院士的缅怀哀悼之情。
“青年定当不负你所望”
“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我们会顶起国家的未来”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医食无忧”
挽联、鲜花和书信汇成了花海。
这两天,长沙许多花店,纷纷贴出菊花免费的消息。
花店老板娘夏女士说,当天凡是购买鲜花祭拜袁院士的一律免单。
“我不卖的,我是送的。 ”
有客人下单鲜花配送至明阳山殡仪馆,她打电话一一退钱给买家。
前后加起来,她免费送去了“几百枝扎成的大花”。
可是你们知道吗?
这可是一个星期的销售量了!
但夏女士说,送给袁老的花,都是心意。
少挣点,没什么。
外卖小哥陈师傅带着6份订单赶往市民吊唁厅。
外卖箱里,满满都是菊花、金色稻穗、和写着“山河无恙,感恩有你”的卡片。
早上6点多,他就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殡仪馆外面的大马路上。
这些订单,来自全国各地。
无法前来悼念的人们,委托外卖小哥来送花,寄托哀思。
陈师傅一天送了四趟,代表着近30位网友的心意。
放好花后,陈师傅摘下帽子,鞠了三个躬。
然后走了。
他想继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表达对袁老的敬意。
图 | 源于网络
殡仪馆外,身穿蓝色衬衣的“雷锋车队”举起了悼念横幅。
一排出租车整齐地停靠在路边,车窗玻璃上贴着“免费接送车”字样。
图 | 源于网络
几百辆出租车和公交车自愿停运,司机刘浩辉说:“大家自发组织起来,免费接送从外地赶来的人们。”
只要在路上看到拿花的人,他们都会摇下车窗,问问需不需要用车。
的哥们在还微信上发起号召。
的哥吴冠军在微信群看到一则消息:
“悼念袁隆平院士,目前已有数百台出租车前往高铁站杜花路地铁站免费接送前往悼念的人群!我们号召更多出租车兄弟前往参与免费接送活动!”
图 | 源于网络
正准备去找下一单生意的吴冠军想都没想,掉头前往长沙南站。
今天的生意,不要就不要了!
他希望更多人纪念袁老。
纪念这个让大家摆脱饥饿,有饱饭吃的人。
图 | 源于网络
25岁的青年胡胜涛从660公里外出发。
他摸着天亮出门,从广州乘坐最早的高铁。
几乎花掉半天时间,却只为深深鞠一躬,下午就要返回。
“人太多了,我只在遗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钟。”
但很值得。
图 | 源于网络
很多人特意从外地赶来。
来自江西九江的朱先生,前一天独自驾车5小时从家乡来到长沙。
一大早,他6点赶到殡仪馆。
他说,“我是袁老家乡人,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及说完,他已哽咽。
昔日老乡,国之脊梁,他必须赶来见他最后一面。
图 | 源于网络
85岁的苏丙梅老人家在邵阳绥宁,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赶到长沙。
为了参加袁老的送别仪式,老人早上5时就起了床,赶往殡仪馆。
“我是农村人,种了一辈子水稻,袁老解决了全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我们打心里怀念他,舍不得他走!”苏奶奶说。
苏奶奶的步伐虽然缓慢,但是望向袁隆平灵堂的眼神却很坚定。
小时候,苏奶奶一家常常填不饱肚子,有一顿没一顿。
她们比谁都明白饥饿的滋味。
现在能吃饱饭了,她们更懂得“杂交水稻”的价值,也更懂得“袁隆平”这个名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奶奶说,做人不能忘本。
尽管85岁高龄,但老人执意要来参加袁老的追悼会,送袁老最后一程。
年过七旬老人周秀英今天也和全家5口来送别袁院士。
“袁隆平在我心中是个伟大的人,没有他我们家种的粮食就没有这么多,我们农民就没有这么好的日子。”
说话间,老人红了眼眶,掉起了眼泪。
老人家里是种田的,以前稻子亩产只有500来斤,后来种上了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亩产有1000多斤。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今日神州,风吹稻田千重浪。
今日盛世,终于能让这个从泥土里来的追梦人,安心地乘着白云归去。
市民吊唁厅门口,一个男人身姿笔挺,纹丝不动地站着。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连夜从杭州赶到长沙。
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就直奔吊唁厅。
背着书包,站着标准的军姿。
他说,要给袁老站最后一班岗。
守在袁老身边,向他致以军人最高的敬意。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国的一腔热血在沸腾。
图 | 源于网络
队伍中,一个小男孩用雨衣,小心翼翼地为稻子遮风挡雨。
他知道,这些稻子是袁爷爷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
图 | 源于网络
有个小男孩向袁爷爷敬了个标准的少先队礼。
图 | 源于网络
还有很多学生,主动给旁边淋雨维护秩序的武警官兵们打伞。
图 | 源于网络
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个人,给袁老的照片撑了一把伞。
不能让袁老淋着了。
图 | 源于微博网友截图
看到了吗?
这群年轻人,远比想象中的热情。
他们在用行动告诉这个世界:
他们可以成为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图 | 源于网络
自发前来送别袁老的队伍,延绵了好几公里。
她们有的连伞都没打,泪水和雨水一起刷下。
队伍当中,有一对母女。
女孩七八岁,是母亲专程带她前来吊唁的。
她说,袁爷爷的故事,她从小就知道。
“袁爷爷是研究杂交水稻的,就是我们吃的大米饭。”
图 | 源于网络
她的母亲说,来送别袁老,是因为从深处感谢他,带着小孩来,是想让袁老的精神传承下去。
他们已经排几个小时的队了。
只为最后悼念的那一刻。
动图 | 源于中新视频
现场还有很多志愿者。
一大早从浏阳驱车赶来的郭伟,驻足路边,身后的私家车上堆放了5000个口罩。
他正在为祭奠袁院士的民众免费发放口罩。
直到昨晚十点多,郭伟还未离开。
一天下来,他派发了3000多个口罩,一分钱也没要。
“袁院士为我们奉献了一生,我们奉献一天没什么。”
图 | 源于网络
尽管前一天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却没有阻挡长沙10万市民的脚步。
他们冒雨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
航拍镜头里,送别的市民队伍延绵了三公里。
动图 | 源于网络
中国人从来忌讳和死亡有关联的一切:
殡仪馆、太平间、棺材、墓地、火葬场......
可如今,我们看到长沙的普通市民们,自发去到殡仪馆周围,当志愿者;
几乎整个长沙的菊花鲜花,都送去了殡仪馆;
的哥自发组织起来,提供高铁站至殡仪馆的免费接驳服务;
退伍老兵乘坐上千公里高铁,来殡仪馆为袁老站最后一班岗;
长沙地铁满是前往殡仪馆的乘客,LCD屏幕不再有广告,只有悼念;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不惜长途跋涉,从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来到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长沙城里,挤满了络绎不绝的缅怀人群。
图 | 源于网络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去世,我妈会跟我说,他去天堂了。
我早已不相信这些“善意的谎言”了。
但这一次,我想当个小孩:
袁老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他只是换了个地方,守护着万顷良田,守护着天底下所有辛苦耕作的人。
我不知道,今天前来悼念的人,有多少是从小就看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我是其中一个。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
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
袁老,请放心离开。
我们会继续努力,帮您把种子,撒向更远方!
图 | 源于网络
资料来源:
1. 潇湘晨报:《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有人从江西赶来,有人哀哭晕倒》
2. 新湖南:《现场直击丨今天,一起送别袁隆平院士!》
3. 广州日报:《记者直击袁隆平追悼会:长沙市民排2公里长队送“杂交水稻之父”》
4. 南方都市报:《今天,全城送别袁老!一幕幕让人泪目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鲸鱼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