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什么是必要的选择
文丨杨俊青 · 主播丨小夜
当今世界飞速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个天才的商业计划、一群群被称颂的逐梦人,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世间的这个名利场里你追我赶,上演着一幕幕暴力与美学,甚至充斥着一场场阴谋与鲜血。赢了的自然有鲜花和掌声,失败的必然淘汰出局。
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又记录了多少黯然离场的人。尤其是历史这个车轮明显加快,那些试图挡在前边或者试图上车的人最终都被呼啸而过的车轮死死碾压,连发出一声叹息的资格都没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安贫乐道被说成不求上进,经济上不济必然会遭受白眼,甚至最亲之人也要远离。繁荣的经济已经难掩世人越来越功利的价值观,人们普遍呈现出一种焦躁的生活状态。
怎么缓解这种压力?
有的人沉迷于短视频,有的人沉迷于玄幻小说。当他们把一天的闲暇时间都用来获得精神上短暂的满足之后,仍然是无尽的空虚和越来越脆弱的内心,外在表现就是越来越不够自信,越来越容易发怒,甚至不好的表现导致更坏的结果,陷入一种死循环之中。
很多人在找寻出路无果之后,选择了认命,选择了被动接受。他们紧紧盯着眼前三寸之地,锱铢必较,一分的付出必须拿到不低于一分的收获,工作的动力仅仅就是养家糊口。
他们做着最不用动脑的重复工作,拿着每个月看得见的收入,一边心生抱怨,一边还要苦苦支撑,长期躲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都不愿意伸出头来朝周边看一眼。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读书。
“如果过了若干年,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读书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陈平原教授这段话广为流传,这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鞭策,也是在传播一种价值观。
读书会让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
孙少平历经年少赤贫、爱人的逝去、苦难的生活、身体的摧残,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生活的热忱,虽然平凡,亦伟大;
毛泽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单纯读他的诗词,无不充满了君临天下的豪气、对世事艰难的极度鄙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当你在世间喧嚣的名利场里,那颗鲜活的心被无形的烦恼丝一层层包裹、使你艰于呼吸的时候,打开一本有益的书,让自己暂时卸掉伪装,脱去沉重的外壳,徜徉在哲人先贤的世界里,去与他们发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当你合上书本从中轻跃而出的那一刻,就说明你已经脱胎换骨了。
读书会给你无穷的动力,领悟人生的境界。
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当你遇到困难时,只要方向没有问题,必然要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当你感觉到累,想要放松一下时,耳边会响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当你浑身是伤,为外界所质疑时,需要清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甚至当你成功了,面对着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时,也会明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读书,会养成自己的分辨力,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绝大多数人虽然都是宇宙之中的沙砾,但是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必然会显得特立独行,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会人云亦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趣的灵魂必然是万里挑一的。
读书,自然不如看电视剧、看短视频那么让人有直观的愉悦感,甚至很多人下定决心要读书,也买了很多书,最终都束之高阁了。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找一些现阶段比较感兴趣的书来读,像名人传记、古代先贤的著作都可以反复来读,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慢慢来读,总会找到感觉的。
也有人问,现在读是不是有点晚,其实读书这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追求特立独行的人生,读书是必要的选择。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