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给沿线带来巨变 青岛站成“闯关东”出口 青报网
胶济铁路给沿线带来巨变 青岛站成“闯关东”出口
2014-07-21 09:21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青岛港、胶济铁路一体化后,在火车轮船之间出现了专业运煤工,不少涌入青岛的铁路沿线农民选择了这一职业。
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后,从济南到青岛乘坐火车仅需10个小时,而以前需要走10天。因为火车的便利,博山轻便铁路“本专为运煤而设,后因乘客繁多,兼卖客票”。1905年,胶济铁路旅客人数为803000人,1913年为1317000人,1921年为3451165人,16年间增长4倍多。
民国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商品经济发展,山东农村贫富差距加大,土地兼并现象加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之军阀混战,自然灾害频仍,“闯关东”成为山东人外出谋生的重要途径。胶济铁路调查报告统计,1927年,平均每天从青岛前往东北的农民有3000人左右,“诚可谓惊人之数目”。1928年,为运输前往东北的移民,胶济铁路局特开专用列车,并连接四等客车于货物列车后,以扩大输送人口数。自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中旬,共运难民9万多人。1935年,山东水灾严重,胶济铁路专门抽调货车运送难民,“计7月底到9月底止,共开行难民专车合计132次,运送难民132000余人……”
胶济列车也为移民返程提供方便。据学者推算,1912年——1949年,山东移民东三省人口总数18364000人,其中,回返10445000人,回返率为56.8%,虽然这些数字只是大致的推测,但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胶济铁路的开通,促进了邮政、通信等先进现代通讯技术在铁路沿线的传播和发展,为人口的迁徙流动提供了条件。胶济铁路开通后,中国铁路当局与德国邮政局订立协议,由铁路车厢传送封口的邮件,铁路传送代替邮差送信,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如青岛到胶州的邮件,过去需要两天,现在两个小时就可达到。为方便民众,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均设有邮政分局,带动了地区间信息的传递。以潍县为例,潍县境内除潍城设邮政分局外,在坊子、二十里堡、寒亭、东关等地均设代办处,每年邮寄邮包8万余件。另外,潍城和坊子各设一所电报局,潍城内还附设青岛——济南间和烟台——潍坊间的长途电话。
人口和信息的快速流动,使人口的分布、商贸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力、物力向铁路沿线城市和中心城镇集中。以青岛和潍县为例。青岛开埠后,随着市政工程和城市建设开展,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从山东各地聚集青岛。1902年,青岛市区仅有人口14905人,1913年增至53312人,1927年为91500人,25年间增长了6倍。1918年,潍县知事王梦松调查,潍县全县人口15.4万,1932年,全县人口增至64万余人,当然,考虑到民国时期人口数必须与赋税的地丁数一致的因素,知事王梦松可能对人口数有所隐瞒,但潍县人口在十余年间翻了两番,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与人口增加相一致,潍县经济出现飞速发展。至1930年代初,“潍县经济地位之重要,胶济沿线,首屈一指,即在山东省内除济南、青岛、烟台三城市外,其他各城镇,工商各业,实无从其右者。”除潍县县城外,坊子、二十里堡、南流、虾蟆屯等地皆接近铁路,嬗变成了商业中心。比如,益都的杨家庄,在铁路未通之前,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几乎没有商业可言,胶济铁路开通后,一下子由一个60余户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拥有商号二十余家的繁盛市集。
二十里堡是胶济沿线烟草的重要集散地,英美烟草公司驻扎于此,并设有两个规模相当的烤烟厂。胶济铁路局每年货运收入,二十里堡车站仅次于青岛和博山位居第三,而一等、二等客票收入,超过青岛和济南居第一位。美烟的种植及烤烟厂的建立,不仅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扩大了收入来源,而且带动了其它行业兴盛。在二十里堡,杂货铺、客栈、诊所、澡堂等商号达37处,这个小市镇“不仅名闻全山东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与烟草业有关的人们都知道它”。(撰稿 张晔)
责任编辑:张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