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王安石精品文档.ppt

2020全国卷Ⅱ诗歌赏析 《读史》王安石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注释 行藏:行止,指事迹。 黮(dàn)暗:昏暗,不清楚。 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 末俗:后世的习俗。 粹美:指精华。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 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译文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读诗的具体做法是: 先研究文题,本诗的题目是“读史”,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一种是对历史记载本身进行评论,只要读一下原诗,读一下第14题的四个选项,我们极易判断出属于后者。 然后读原诗判断诗人对历史本身是怎么看的,作者看么看呢?——历史记载失真,历史典籍并不可全信。 最后要认真地读注释,特别要注意注释②, “糟粕”不是贬义词,在本诗中指代的是历史典籍,这很重要。 有了上面的整体的概括的认知,我们可以做一下背景推测了。王安石为什么会感概历史典籍并不可信呢? 第一这和他改革家的学养和见识有关,第二应该和他当时的处境有关。改革者一定具有不囿于历史的胆识,另外如果处于改革失败的时期 ,他一定会想到史家会怎么评价自己呢? 后人们会理解自己的良苦初衷吗? 首联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自古以来获得功名事业的的人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