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不足,屁就多!叶天士的医案,教你补中气、少排气,请欣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脾胃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些天,我在后台上看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留言。

她是一个女孩,才19岁。她说,她有一个不好意思开口的难题:放屁多。另外,她有时候胃隐痛,胃胀,食欲不好,不想吃东西,喝不了凉水,总感觉自己累。

她想问问我,如何才能减少排气。

我的回复是,放屁多的事儿放在一边,先把中气补起来。

因为,中气虚,屁就多。

现在,我给你讲一则清代的医案故事。你读完,就懂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叶天士,清代著名的医学家。

有一回,叶天士遇上一个病人,文献记载,他姓朱。

什么毛病呢?也是胃疼。而且,他这个胃疼有特点,就是在自己咳出黏痰的时候,或者放屁之后,就稍微缓解一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总是巴望着自己放点屁。当然,他的屁也确实多,一会儿一个。

这个人找过不少郎中看。有的人说,这是明显的痰气阻滞。治疗起来,一定要化痰理气啊。但是,用这个思路来治疗,效果不好。

等轮到叶天士来治的时候,患者朱某人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叶天士经过仔细辨证,就说了:“以前的大夫怎么都乱治呢?理气、化痰,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这个就得温补中气啊”!

接着,叶天士给开了一张配伍,药用人参、半夏、姜汁、淡附子、茯苓、干姜。

结果,用药之后,患者首先感觉胃里头热热乎乎的,很舒服。

接着,以往的疼痛感大大减轻。

再后来,痰也少了,放屁排气也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了。

到最后,诸证悉平。

这个小故事,在叶天士的医案中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原文,只有两行字。

但是我觉得,它的现实意义还是很大的。

咱们看看叶天士开的药吧:人参、半夏、姜汁、淡附子、茯苓、干姜。这里头,人参、姜汁、干姜,这是温中散寒、补益中气的。茯苓健脾利水、半夏燥湿降逆,淡附子温补脾肾之阳。可见,这是一个温补中气,即温补脾胃之气的组合。治疗的着眼点,无疑是患者的脾胃虚寒。

那么,脾胃虚寒,和痰多、屁多之间有关系吗?有啊。中焦运化失常,水湿聚而成痰,上阻于肺,形成多痰。同时,脾的运化不及,中焦之气郁滞,胃肠传导失常,所以造成胃胀、胃痛、失气。放屁多,这时候就是中焦气机不畅的表现。

正因如此,当咳出黏痰、排出气体的时候,中焦郁滞之气得以舒展,所以患者的痛感会减轻一些。

所以说,这个时候,用不着费尽心思地理气、化痰,只需要把中焦脾胃之气补起来,寒邪散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所以,叶天士采用了上头的配伍组合:人参、半夏、姜汁、淡附子、茯苓、淡干姜。

道理,非常明了,故事,也很简单。但是,中气和失气之间的关系,却很明白地摆在我们眼前了。

回到开篇女读者给我的提问上来——她的失气多,其实就源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我个人的观点是,她的胃肠里,本来就有气。只不过,当运化正常的时候,气的传导如常,可以在大便时排出体外。但是中气不足、运化失常的时候,气就会传导失常,郁结在一起,给她以频频欲排气的感觉。所以说,温补脾胃、重建中气,是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中医可用的东西太多了,像什么小建中汤加减啊、四君子汤加减啊、六君子汤加减啊、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啊、补中益气汤加减啊等等,都可以随症考虑。没事儿的时候,用点干姜放在水杯里,泡水代茶饮,很不错。

另外,也可以用穴。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中脘穴上下这一圈儿,最好能经常艾灸,包括上脘穴、建里穴、下脘穴等等。

总之,你记住,中气不足,屁就多。要想减少放屁排气的尴尬,就去把你的脾胃,好好照顾一下。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