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世族书法——庾氏一心要超越王氏

颍川庾氏兴起于魏晋之间,司马睿出镇建康后,庾亮(公元289-340年)过江为其镇东将军府西曹掾,其妹嫁给司马睿之子司马绍,庾亮历任中书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司马绍即位后,升任中书监,王敦败后,转任护军将军,掌管禁军。司马睿时,他反对司马睿加强皇权的措施,保护门阀士族的利益。明帝司马绍在平定王敦叛乱之后,试图加强皇权,在庾亮的策划下司马绍没有坚定立场,反而让庾亮与王导等门阀士族人士辅政。

王导、庾亮维系的门阀政治构内部并不稳定, 不受中枢控制的流民帅苏峻、祖逖等势力,名义上响应东晋的领导,但是士兵的招募、军费的筹集都是各自解决。外戚身份的庾亮主政之际始终视私人军事武装为威胁,这么想本身没有错,在任何时期都是不允许有私人武装,可惜庾亮在战略上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建议,尤其是王导这一派系。庾亮看不惯王导“务存大纲,不拘细目”“······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 ······”因王导政策指导思想是大家和平相处只认一个皇帝,那就是晋朝,至于你们贪污腐败、蓄养私兵、土地兼并都当做我没看见,你们可以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只要放在眼里就行!总的来说王导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保持内部稳定;庾亮非常反感王导这种施政行为,尤其不能忍受除士族以外寒门子弟掌握流民这支军事力量。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不顾王导、卞壶劝阻,欲解除苏峻武装,导致苏峻叛乱。在苏峻叛乱之前刘遐父子也因庾亮的原因发生暴乱,规模远不及苏峻之乱;上游的征西大将军陶侃(kǎn)(其孙陶渊明)也是属于寒门子弟和庾亮一系有着很深的矛盾,苏峻叛乱时陶侃也曾犹豫,最终因庾亮屈身折节恳请于陶侃出兵平叛,外加王导等人在一旁和稀泥“老陶大将军,差不多得了,平乱之后给你升官加职!”庾亮因引发苏峻之乱,又四处树敌而引咎自责,以平西将军、都督扬州之宣城江西诸军事、领豫州刺史的身份出镇芜湖。庾亮虽外镇芜湖,仍然能够影响朝政,与辅政的王导对立。公元339年,王导病死,庾亮弟庾冰任中书监执政,“以舅氏当朝,权侔(móu)人主”;次年,庾亮亦病死,庾冰弟庾翼代领其职,庾氏兄弟内外呼应,东晋政权全部掌握在庾氏手中。

庾亮书法因政绩而有书名,“镇武昌,都督六州诸军事,领三州刺史”,地方的军事、内政都由庾亮管辖,而且,还不是个别州“三州刺史、六州军事”。从现实角度来看,政治军事能力优秀;虽然引发了苏峻之乱,暴露了思维短板执着于细节“到陶侃(kǎn)家吃饭,看到仆人摘韭菜,把韭菜的根收集起来,要带回家自己种植”,终究没有成为辅国栋梁;同时也说明了居安思危,决心想改变国家靡弱状况,可实际情况是各方的矛盾已被王导调和到平衡状态,谁打破矛盾谁就受到全方位地打击。生在乱世保命能力弱,何谈书法?放在当今社会,这个道理同样也受用,温饱不能解决,大谈艺术价值,普通人靠卖作品养家糊口,这是很荒谬的事。

唐窦(dòu)象《述书赋》评价庾亮的书法:“强骨慢转,逸足难追”,“强骨”说明笔画稳健不虚滑,“慢转”是控制笔画的稳健形成的“强骨”,“逸足”个别笔画的快写状态,通过作品《书箱帖》“亮白:奉告書箱先爲媞子作,輒先以奉之。研今作之,支髮枕今作無作模,若有,可權付之。亮再拜。”可以感受到笔画结构的稳健。

庾翼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苏峻之乱时以白衣身份守备石头城,庾亮准备北伐时,任命庾翼为南蛮校尉、南郡太守等职,镇守江陵,以协助保卫石城之功,封都亭侯。庾亮逝世后,出任都督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接替庾亮镇守武昌,世称庾征西,刚接任之际很多人持着怀疑的态度,年纪轻轻监督六州军事,处理地方内政怕是难以服众;

“戎政严明,经略深远,数年之中,公私充实,”如果庾翼仅仅拥有虚无的书名,也就没有后面北伐的事了。

343年,庾翼上表推荐桓宣为都督司、雍、梁三州及荆州四郡诸军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率军入临淮。庾翼的北伐结局和祖逖一样,以主帅病死而告终,东晋的门阀政治格局决定的,一家独大时,必然会引起其他士族派别的联合牵制,不可能团结一心集中力量搞好内政,只是利用北伐这件事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一城一地的得失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没有摧枯拉朽式的主导力量是无法取得北伐的胜利,包括桓温、谢玄也是同样的结局。

庾翼的书法

今有行楷《故吏帖》七行、六十字收入《淳化阁帖》中。《宣和书谱》称其“善草隶,与王羲之并驰争先。”又称“兄亮字符规,亦有书名,尝就羲之求书法,羲之答云:'翼在彼,岂复假此!’是知翼之书固自超绝,其为当日书家名流所推先如此。其自许亦自高,要是其所得非晚生后学浅浅所能追逐也。

庾翼年少时和王羲之齐名,甚至比王羲之略胜。“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骛,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庾翼看到自己家人子孙辈都学王羲之,感觉到气愤,想当年本将军的书法比王羲之还好,你们竟然“贱家鸡”不重视家学,“爱野骛”把王羲之的书法喻成“野骛”。后来庾翼从其兄庾亮处得到王羲之的书法,才开始折服。

一次,庾亮请教王羲之书法,王羲之很是惊讶:“你开玩笑的吧!有你们家的庾翼在,谁敢乱发表高论装大头蒜”,从王羲之这段话可知,庾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书法水平代表着当时最高的水准;不排除王羲之的谦虚谨慎态度,同样也不排除庾翼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军事力量影响到书法。庾翼对自身评价也是打满分的,认为其书法能力水平不是后人能够随便学到。

作品分析

善用长横欹侧势,但中宫不倒,大部分人就很难理解欹侧势,呈现出来的是文字倾斜状态,认为重心必然是斜的;殊不知,处在重心位置的笔画,往往是保持稳定形状,其他的笔画可以是歪的,向上、向下左或者向右等,根据不同字形环境而变化;重心位置如果是斜的,后面的笔画必须要保持稳定端正。结体上简约宽松,有时避免重复,特意改变部分结构的大小,比如说“事”共用四个,第三个“事”横下的口形特意变小改变位置,很有新奇感,余下的书写很正常,变了形依然能够识别、书写;变是有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遵循传统的基础上简约、实用和不影响美观。个别字的笔画如小短竖变为点,如“罪、所”;横勾化点“咨”;第四行第六个字“请”上半部分倾斜,下半部竖端正偏小。以现在的目光来看,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作品,由于过度的使用长横,造成了重复感和比例失调;若是处在当时文字演化的情境中,也是无可厚非,没有他的失败经验,也不会促成王氏字体的形成。对于正在演化时期的文字书写形态不能苛求太多,拿今天说创新是每个学习书法人的动力,谁能保证你的创新是符合未来历史发展的规律,个人自身认为创新很有可能就淹没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所谓创新是没有历史前途,在过往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很多奇奇怪怪的文字书写形态,却只有最简单最实用的文字形态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