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公所修缮即将完毕,徽派古建筑群芳华再现
从2016年3月开始维修,位于古城的这片古建筑群便备受瞩目 淮军公所修缮即将完毕 徽派古建筑群芳华再现 预计5月完工,由3800多个艺术构建组成的戏台穹顶成最大 亮点,未来将打造4A景区
“外不见木,内不见砖,这就是徽派建筑的特色。”4月9日,徜徉在淮军公所白墙灰瓦马头墙下,从事古建筑维修24年的项目负责人魏大勇,跟记者娓娓讲述。
10年前,彼时的淮军公所维修尚未开启,倾斜的围墙、坍塌的房屋,风雨侵蚀下逐渐模糊的砖雕,一度让这里备受争议。
而今,淮军公所正在加速归来,即将在5月份维修完毕,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公所内部小院已经修缮完毕。
三期维修
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淮军昭忠祠加速归来
保定淮军公所全称为“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占地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淮军昭忠祠。
从南门步入淮军公所,10年前部分坍塌的昭忠祠,而今已经重现风采,红漆白墙在阳光下恢弘大气。
“你看门口的这个砖雕,这是一条蜿蜒伸出的象鼻。大象本来是南方的动物,在北方砖雕里相对少见。”淮军公所管理处工作人员杜艾容说道。
淮军公所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建造,建筑工匠大多来自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因此主体建筑祠堂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同时,这里又建有供安徽同乡和淮军同仁聚会的公所区,为典型北方四合院建筑。
所以,这里是一处南北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珍贵历史遗存。1991年,淮军公所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近现代优秀建筑”。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将这座集精美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内涵的园区,打造成保定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军公所的修缮工程。
淮军公所的修缮工程共分三期实施:一期包括迎宾院、昭忠祠前院和公所院7座建筑,自2016年3月开工至2017年11月15日完工;二期包括昭忠祠后院、祠堂管理办公区、公所院、杂役院、西小院、神厨库以及附属用房等,共计38个单体建筑,九套院落地面和200多米院落围墙,自2017年7月14日开工至2018年12月5日完工;三期为戏楼,自2020年4月开工,预计今年5月完工。
最大亮点
施工近一年,3800多个艺术构件组成的戏台木穹顶大气磅礴
随着淮军公所一期、二期工程完工,曾经破烂不堪的淮军公所终于露出绝代芳华。然而,从去年4月开工,最为引人瞩目的戏楼修复如何?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脚手架林立的戏楼内。纵然浓郁的油漆味道扑鼻而来,但最吸引记者的,还是正在修复的戏台,工人们正在打磨上边精美的花纹。
“这条龙的尾巴跟草一样,在我们南方叫'草龙’。李鸿章一方面想要显示身份地位,一方面又不能僭越,所以就打一个擦边球,在装饰上用草龙纹。”魏大勇告诉记者,整个戏台三面雕有很多表示吉祥如意的图案,如五子登科、马上福到、加官进爵等。
最让记者震撼的,是戏台的穹顶设计。
“我们耗时近一年,用3800多个木质艺术构件,采用榫卯结构,一点点拼成了这个双龙戏珠的穹顶。”魏大勇称,整个穹顶直径约4.3米,高约2.34米,共分26层,每层9厘米,“穹顶中心是二龙戏珠图,下边是螺旋垂下来的16组阳马,壮观异常。”
随着戏楼的投用,魏大勇相信会有更多人被这个穹顶震撼:“我觉得,这里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吧。”
未来展望
打造4A级景区,展陈工作正在筹划,荷塘水系也将恢复
整个戏楼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就剩下油漆等后期收尾工作。
“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这里利用起来。初步规划的是,利用戏楼增加保定地方戏曲展演项目,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传承保定戏曲文化。”淮军公所负责人康广河告诉记者,整个戏楼上下两层有700平方米的观看区域,能满足300—400人看戏。
按照打造4A级景区的规划,保定淮军公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计划围绕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李文忠公祠堂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建筑布局及功能进行布置设计。
修葺后的淮军公所。
“展陈中,我们计划历史事件和如今成就并重。同时,也希望用历史教育当代人,弱国无外交。”康广河说,除了展陈工作正在筹划,研学活动及文创商店等场所也在规划中。此外,公所西部休闲区计划恢复荷花塘水系、观赏亭,并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生长的植物,打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景观特色。
随着淮军公所5月份完成修葺工作,未来向市民开放已经为期不远。保定古城又一集古建艺术、历史教育、瞻观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物景区,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编辑:晚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