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五个“孩子”的成长故事13:龚子超完成的第一个物理探究实验
笔者题记:
这是2015年,笔者在城区实验中学“支教”期间与五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如今过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可往事依旧在心头久久萦绕,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动和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我的五个“孩子”的成长故事
今天在阅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授编著的《教育魅力》一书时,看到了如下的一句话:
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为一名教师吧!
——于漪
看到这句话,不仅让我想起了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物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他们分别是:龚子超、梁景琪、曹浈悦、李静、满芳兵,这五个孩子分别来自我任教的四个班级,即:5班,8班,9班和12班。
故事1:正在逐渐恢复自信的乖男孩——龚子超
故事2:曾经萎靡不振的调皮大男孩——梁景琪
故事3:一度自暴自弃的阳光好女孩——曹浈悦
故事4:需要更多关爱的孝顺小女孩——李 静
故事5:一直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女孩——满芳兵
故事1:正在逐渐恢复自信的乖男孩——龚子超
龚子超完成的第一个物理探究实验
今天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走进物理实验室,下面我把初三5班孩子们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以方便大家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这个规律的学习。
第一阶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组装和调整实验器材
用一只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利用光具座调整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并且调节发光体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现象:调节三心同高是为了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2.将发光体移动至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现象: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所成像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实像)
3.将发光体移动至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处,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现象: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像在另一侧二倍焦距处,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实像)
4.将发光体移动至在距离凸透镜一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现象:物体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所成像在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实像)
5.将发光体移动至焦点处,移动光屏的位置,观察在光屏上能否找到清晰的像。
(现象:物体在焦点处,不成像)
6.将发光体移动至焦点以内,移动光屏的位置,观察在光屏上能否找到清晰的像。
(现象:物体在焦点以内,光屏上没有像,此时在有光屏的一侧向着透镜观察,可以看到正立反放大虚像。)
第二阶段:拓展实验
拓展实验1:如果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如果实验中凸透镜的位置偏上,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拓展实验2:如果实验中光屏的位置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如果实验中光屏的位置偏上,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拓展实验3:如果实验中发光体的位置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如果实验中发光体的位置偏上,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拓展实验4:如果在实验中,凸透镜的一部分被挡住,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如果实验中凸透镜的一部分被挡住,光屏上的像仍然完整,但亮度减弱)
拓展实验5: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发光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位置,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发光体和光屏互换位置,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