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从来都不是孩子:61岁在鲜花丛中吃火锅的杨丽萍和59岁吞药自杀的失独老人之间的距离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就在前几天杨丽萍上传了自己开开心心吃火锅的视频,随即她视频下面出现了一条刺眼的评论:
「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让你再年轻30年,到了100岁,你的容颜难道还能保护30岁样子,即使你再美再优秀,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这则评论一下拥有了1.5万的点赞,这让很多人都有些不安。许多人认为这条评论充满了恶意,不仅仅讽刺了杨丽萍不生育的选择,更是暗指她年轻时做了错误的选择以至于晚景凄凉无法享受到天伦之乐。
对此,许多明星都纷纷发声,指责民间那种将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腐朽思想。
戚薇率先发微博称:
「一个人最大的失败是:时至今日,还在给我们『女人』下定义,还把儿孙满堂当作女人唯一的成就……生育工具?!呵呵,我们早就不是了!」
而杨丽萍随后也在视频底下回应了评论:
「人会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谁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轻的,你的气息是美好的,就会散发出来一种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认为过得好,没有伤害其他人,就可以……」
其实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因为无论选不选择生育都是自己的自由。
可是同时期的一则新闻却让我注意到了另一个群体,那就是失独老人。
我们常常听到「空巢老人」这个名词,一般是形容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的,但是其实真正的空巢老人应该是那群失独老人,而所谓的失独老人即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们。
根据网络上的样本统计,中国15-30岁的独生子女大约大有1.9亿,而这年龄段年的死亡率在万分之四,由此我国的失独家庭数量估计会随每年7.6 万个的速度不断增长。
一篇凤凰星新闻道出了失独老人的悲哀——《59岁东北失独妇女自杀:夫妻俩身患多病负债十几万,哭诉「活不起」》。
在新闻中,这位名叫孙玉华的59岁妇女在47岁时,女儿车祸身亡,随后丈夫先后患上脑梗、癫痫和脑瘤,大多数时间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而与此同时孙玉华也被高血压、糖尿病折磨得死去活来,发了三次脑梗,随即是胆囊炎,但凡有人去医院看她,她就哭着求人给他买点药。
而就在不断看病买药的过程中,俩老夫妻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变卖家产,花光积蓄之后欠下十几万外债。孙玉华服药自杀后,失智丈夫只能被快70岁的三姐带走照顾,但是三姐家里也有91岁的外婆和小外孙,岂又忙得过来。
1. 阶层的分化
如今的社会更多人被华丽所吸引,很难注意到生活的另一面,同样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杨丽萍和孙玉华的生活算得上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是真实的社会分层。
杨丽萍是著名的舞蹈家,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同样担任过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生都奉献给了舞蹈,最终也收获良多,如今的杨丽萍不仅拥有诸多头衔和美誉,物质上也十分富足,有没有孩子对她来说都不重要,毕竟有她有追随者和舞蹈相伴,全然可以过上舒适惬意的晚年生活。
而孙玉华夫妻的处境就不一样了,他们像中国大多数平凡的家庭一样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因为是独生子女,夫妻肯定也十分心疼,但是生死难料,一场车祸便夺走了他们的一切。对40多岁的他们来说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所以那些失独者又常常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年龄渐长后的生理问题,到了最后便只能在医院里面徘徊看着存款一点点减少,病痛却一点点加重,任何人看了都会不由地产生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在现实面前诚然是无力的。
2. 社会的关怀的缺失
其实与其关注杨丽萍不如关注这些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的失独老人,正如那篇新闻中孙玉华的四哥孙忠武说:
「政府的救助是缺失的」,「如果政府的人去瞅一瞅孙玉华,说『我帮你解决点实际困难』,她心里得到温暖,那绝对不会有今天。」
新闻中如此写道:
「孙玉华夫妇病倒后,刘香兰多次找丹东市和元宝区卫建委反应情况,最终市里在春节给他们发了2000元特扶金,而且孙忠武几次找到市区两级的卫健委帮忙,也不见动静。孙玉华治病的大部分药不在医保范围内,而最终孙玉华死后墓地花了1.2万,政府补贴了5000。」
在新闻中孙玉华好歹有同是失独人的刘香兰帮忙,他们那里还组建了一个同命人群体,一起互帮互助也算是彼此的安慰。
然而除了医疗上的费用问题,平时的看护问题同样是难解决。如今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孙玉华夫妇住进去的养老院就是外面看起来不错,其实饭菜不好,服务也不到位,收费还十分昂贵。
不过其实更让人难过的还是精神上的空虚,老人们生活已然难以为继,只能拖累亲戚和朋友,这种心理负担使得新闻中的孙玉华几次三番想要自杀,都被四哥孙忠武劝下,直到最后一次。
像孙玉华至少有哥哥帮衬,有些老人可能因为社会关系单薄,很有可能就落得孤身一人,久而久之生存便会出现问题。
3. 问题从来都不是孩子
其实中国养老防老也是一种乡村文化下的传统,原先的乡村并没有多少健全的医疗体系,家中老人常常也是靠邻里帮衬,孩子最终是尽赡养义务的责任人,这也就是农村人很注重生育的一个原因。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医院、养老院等机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脱离了一亩三分地的圈定。
一部城市人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由此他们寄希望于公共或者私有专业医疗或者养老机构,将精力和资源都放在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上,把养育孩子当作锦上添花,或者索性选择不养育孩子,这诚然变成了个人的自由。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富有的城市居民将拥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生育或者不生育不生,但是在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家庭,或许养儿防老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安度晚年的希望。
而随着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之时,我们不仅期望国家能够进一步完善养老机制,同样应当对那些失去了孩子且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保障的老人予以更多的关注,而一旦公共医疗养老没能覆盖到他们身上,那么他们的晚年将会变得格外艰难。
对此社会的老龄化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