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若不学着去思考,你只能是在瞎忙

最近有好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您每天这样辛苦忙碌,既要备课、上课、听课,还要做教研、读书、写教学反思……您是如何做到的?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再瞎忙?

其实以前的我和很多老师一样都有类似的困惑,在人生步入了不惑之年之际,开始让自己静下心来下来,重新思考过去十六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在历经心灵崩溃后逐渐感悟到:要想让自己不再瞎忙,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找准前行方向。

从2010年开始,我开始让自己“从40岁开始,学着做教育”:

学会独立思考——不断反思中做更好的自己

目前制约很多人专业成长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实就是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很多时候只是在被动执行着各种行政命令,长年累月机械重复着同一样工作,长久单调的生活也就让很多人产生了职业倦怠。内心始终渴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始在异常喧嚣的教育环境中,力求寻找内心的一份安静,于是就从“一日三省做更好的自己”做起。

1.早上提前一小时到校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握住早晨的最佳时光,也就有能力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别人还在梦乡之中时,我已经在6:30达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需要将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对每一个时间段进行预想,也就是说当别人7:30到校的时候,我已经提前了一个小时的准备工作。

正是由于自己每天总是超前一个小时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在接下来一天的工作都是应付自如、自信满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每天比别人早起开始。

2.晚上阅读写作两小时

在经过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其实需要给自己一个梳理反思的整理过程,绝大多数的人是缺少“一日三省”这个最关键的环节。每天晚上8:00到10:00期间,是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反思的黄金时间段,在别人看着“狗血”电视剧的时候,我开始了思考、阅读、习作。

首先要对一天的教育教学生活进行自我反思,有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自我思考,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梳理,有对教育难点问题的策略探索……

其次要针对反思遇到的应按问题,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以求借用他人的智慧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如果说阅读他人的文章是为了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自己才华的输出。为此,“每读必写”就成了自己每晚自我成长的必要环节。

正是自己多年来养成了独立思考、不断反思的好习惯,才让自己“越努力,越幸运;越勤奋,越幸福”。

找准前行方向——要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前行

读着这段有点刺耳的话语,笔者心中隐隐作痛。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很多老师盼着退休,只盼这早日“脱离苦海”。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就是在于很多人只是把教书当做自己养家糊口的职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以便获得更好的报酬,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一旦退休之后异常失落,找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

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职业倦怠感,其实就在于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研究,长年累月充当着教科书与专家的传声筒,缺乏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个人独到见解,做了一辈子的教书匠,已经失去了最初从事教育事业的激情与勇气。要消除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多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找到教学的乐趣,提高自己的教学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杜绝教学研究的虚假性,保证教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研究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他的话不无道理。反观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研究的畏难性;二是教学研究的虚假性。这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成败。

为此,在扪心之问之后,我依然决定:引领孩子们回归实验室。无论是初三物理的启蒙学习,还是毕业班的升学学习,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回归实验室。我的这一“课改”之路历经了近三年,目前也已初见成效,最近我将这些年来自己进行物理“课改”的实践探索整理出了一本书稿——“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理论与案例探究”,里面收集了我的一些“课改”感悟,以及典型的课改案例。目前自己正在“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改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

目前“减负”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一提到“减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给学生“减负”。可是又有谁会想到我们的教师同样步履维艰地挣扎在教学的第一线。其实教育“减负”首先就应该给教师“松绑”,否则让教师们每天都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干着一些无聊的工作,试想还会有多少工作的热情,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将会走向何方,让人不敢想象,也就是说很多一线教师每天辛苦的忙碌其实就是在“瞎忙”。

如何从目前的教育困境中突围,那就需要让自己带上思考,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那就要学会寻找一条自我救赎之路,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为此需要对教育始终保持虔诚的信仰,要学会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点执着前行。

2017年,带上自己的独立思考,投身教育科研,不再做一个瞎忙的教师!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