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个思路,带孩子可以不那么累

罗玲 罗大伦博士

我女儿幼儿园时有个好朋友,她妈妈是鲜族人,不折不扣的美丽、温柔、贤惠,也很会教育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家保姆离开了,孩子爸又非常忙,她就成了全职妈妈。我们有时周末会一起出去玩。某个星期一,她见到我说:“昨天上午跟你们玩得挺好,下午不知为什么,她就发脾气了,什么原因也没有。”我笑了,因为我太了解这种情形了:“我猜,问题不在你身上。”我知道她一定什么都做得很好,“没别的,就是因为她只跟你一个人在一起,待久了,就会闹。你以后约人来家里玩,或者带她去亲友家,一有别人,就好了。”

估计这种情况妈妈们都不陌生。有时,我们一个人带孩子时,我们什么都做得很好、很对,但孩子就是别扭,他自己都说不出来为什么。我总结,这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1

在心理学上,关于自我,有个“前台”、“后台”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在人前表现出一种自我,在私下里表现出另一种自我。妈妈带孩子,如果妈妈跟孩子单独在一起待久了,那妈妈跟孩子就都是在后台了,就是说,你和孩子之间,没有外人,都是自己人。

有时我们看孩子跟爸爸、跟奶奶、或者家里的阿姨玩得挺乐呵,等到转过来跟妈妈玩时,事就多了,各种不舒服、各种烦都来了,我们深感委屈不解——自己是最辛苦的一个,凭什么这么对待我啊!其实,不是孩子欺负你,只是因为他没把你当外人,他从“前台”回到了“后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焦虑了——这正是妈妈和外人的区别!

另外,如果妈妈和孩子单独待久了,小孩的自我的界线就模糊了,他和妈妈快要混成一个人了。这也会让他不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好不容易才从没有自我的婴儿成长出来啊,他需要感受到自我,他需要感受到自己在长大。

同时,他当然也明白妈妈跟他是两个人,这样妈妈自然就成了他推卸责任、倾倒情绪垃圾的好靶子。其实我们大人之间有时也会这样吧。

所以,当孩子莫名地不开心时,如果你越哄他逗他,效果越糟糕,那么,走出去吧,见见新鲜的人,或者请人来家里。当孩子单独跟别人接触时,他没有了在你这里的种种前科,没有各种情绪债务,他是以一个崭新的、完整的自我出现的,这种独立人格的感觉,会让孩子焕发出新的能量。

如果你的确找不到其他人来参与的话,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平和的情绪,跟孩子拉开一些距离,有界限、有你我之分。当你跟他保持距离时,他的自我的界线就清晰了。他没有谁可以去发泄抱怨了,他就有机会自己调整好自己,然后,以完整的自我出现,重新跟你寻求沟通(当然3岁以下的小幼儿自己调整的能力还很有限)。

2
另一个原因是,幼儿的确可以从更多的人身上汲取到心灵的力量。如果总是妈妈一个人,那即便你做成了超人妈妈,似乎你能给他的能量也是有上限的。

有次一位家长私信我说孩子近来变得非常敏感,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家长都想带她看心理医生了。她说家里唯一的变化就是老人回老家了。我建议她带孩子多接触人。这位妈妈说,的确这阵子没怎么带她跟别人玩。第二天她发纸条说,她跟孩子讲,要请老师吃饭,包括那位对她曾经有些凶的老师,孩子一听当时就乐了,那种开心的笑是好久没有的了,似乎心里一下子多云转晴。

我这样给她建议,是因为她的事让我想起,我女儿还在回想十一长假的日子。其实我们没去任何地方玩,但是那几天有两拨亲戚从外地来看我父亲,孩子都参加了聚会。她回想时,提到的就是“见了好多亲戚”!那几天舅舅也回来了,孩子跟爸爸和奶奶也单独出去玩了几次,我又带她去跟朋友聚会……总之,那是“人情能量大补”的几天!我在这里的亲友不多,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孩子留恋至今。

过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在国外生养孩子,我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有更多的家人。现在我也不打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带她出国上学,也是因为觉得孩子跟老人、跟其他家人间的这种亲情纽带很珍贵,不忍心割断,这种亲情能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能量,是什么教育也无法相匹敌的。

当然也不一定要是亲属才能跟孩子有这种连接,如果亲戚很少的话,那么,其他熟人也都可以——邻居、同事、好友、小区里的服务人员、小超市的人……都可以。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每天在小区转悠,跟回收废品的两位阿姨、保洁阿姨、姥姥的朋友们、甚至保安叔叔,都混得很熟。

有一年夏天,我们小区有一个楼的几家邻居,在小区院里支起投影仪看世界杯、烧烤、喝啤酒,几家的孩子们在旁边跑着玩,真温馨!还有一次在大学操场,看见一个小女孩跟她爸爸足球队里的人很熟地玩在一起……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连接就是爱”。每次孩子跟不同的人有积极友好的接触,这都是在给孩子补充爱的能量,都会滋养他的心灵,这些储备都会帮助他快乐成长。

所以,养育孩子,我们不应该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要做的不是牺牲自己的一切,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能量都给孩子,而是搞好家庭关系、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给孩子打造更广阔、更丰富的能量加油站。

外国有句话叫:“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孩子是个集体活儿,需要团队合作。作为父母,我们协调关系、净化情绪、营造积极氛围。我们把人情环境搞好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在里面畅游。

我跟女儿的小朋友们都很熟,经常逗得他们缠着我玩。上周末我们在淘气堡遇见的女孩被我逗得哈哈笑,然后把我拉进去,拉着我的手跟我讲这讲那。我相信那天我给她补充一些能量了。我们每个大人,其实都可以是别人的育儿团队里的一员啊。

或者换句话说,是我们所有的家长,共同组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育儿团队!我们互相支持、互相加油,我们的孩子现在和将来也都注定要互相支持、互相加油!

比如,我现在写这些文章,是为大家,也是希望我的女儿能生活在更健康快乐的同龄人中。甚至,这或许也只是为了我自己——我们都将在孩子们主宰的世界中退休、变老,希望他们能把这个世界搞得更好,这样等我们人老力衰时也会比较好过……(这是一盘很大的棋,嘿嘿)。

总之,为人父母者,从对自己孩子的爱出发,就应该有这种全局观,有团队意识。

把“我”的界线不断拓展、扩大,直至最后淡化,这是人生幸福之本!

所以请牢记:无论此刻、还是未来,你永远都不是一座孤岛,你永远都不是独自一人!

最后摘一段“@佛教微博”里的话,抄在这里作为结语:

“如果我们学习以慈悲相待,彼此就更有相连的意识,对共同的人性才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以此教育我们的孩子,才会减少当今社会的许多冲突与问题,只有真正懂得其实「我们都是在一起的」,才能创造更幸福的个人、更美好的社会和更和平的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