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颜色釉之“胭脂红”
胭脂红釉瓷因其釉色散发出的青春与活力,受到了无数藏家尤其是女性的喜爱。对于一些有年代感的,尤其是雍正时期的胭脂红釉瓷器,既可以作为陈设品摆放,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当然,后人也可以从胭脂红釉瓷器上,感受雍正皇帝那颗隐藏的少女心。
清雍正 胭脂紫釉碗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
清雍正 胭脂红釉小碗
它是一种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微量着色剂“金”(Au),经800℃-850℃彩炉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釉色明艳匀净,娇嫩欲滴,色若胭脂故名胭脂红。
胭脂紫 胭脂红 胭脂水 淡粉红
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红中泛紫,称“胭脂紫”;浅者呈色浓艳,称“胭脂红”;更浅者色泽略呈粉红色,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雍正 胭脂水釉菊瓣盘
胭脂红釉釉层较薄,釉面有微小颗粒。《陶雅》对雍正胭脂水评价到:“胭脂红碗碟,多系内层洁白,薄几如纸。其小碟有作两面脂红者,四角内凹,尤为难能可贵。”
清雍正 淡粉红釉瓶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清雍正 胭脂水釉茶盏
胭脂水釉瓷器的胎骨采用上等薄胎白瓷,釉里极白,因外釉所照,映现出极其美丽的淡粉红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