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快速入门
格律诗,现在喜欢的人来越多,我试从初学写作的角度,尽可能全面、详细的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 只要认真看完,并按方
法去做。就可以很快的进入格律诗的大门。
一,格律诗基础知识(三要素,平仄,用韵,对仗)
(一)关于平仄。
了解平仄的知识是写诗填词的基础。平仄的区分是基于汉语中音调的高低起伏。所有汉字的音调可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
1,现代汉语中的平声包括阴平(即第一声)和阳平(即第二声),仄声包括上声(即第三声)和去声(即第四声)。
2, 古汉语中的平声没有阴平、阳平的区别,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三类。大致说来,古汉语中的平声对应于现代汉语中的阴平
和阳平,仄声对应于现代汉语中的上声和去声。但古汉语中仄声还包括入声,而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了。
去哪里了呢?归到普通话中阴阳上去四声中了。如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中,“一、六、七、八、十”在古
汉语中就是入声,其中“一、七、八”在普通话中归入阴平,“十”归入阳平,“六”归入去声。“六”归入去声问题不大,因为去声本就属于仄声
,但“一、七、八、十”现归入阴平和阳平,如不能识别,就会搞错平仄的归属。
3,如何识别入声?
你如果只用《中华新韵》新韵写诗,可不管这些,但随着学习和创作的进展。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入声字,如你读,学古人的诗词。经
常会碰到入声字,自己写诗时很多时候也要碰到特别适合表达情感的字,但在《中华新韵》里属于平声,但格律要求是仄声的入声字,这
时你如了解这样的知识,换个韵表名称就行了(现在如用平水韵写诗可不注明,但用新韵 写诗填词要注明用的是“中华新韵 ”)不懂入声字
会带来很多不变和困难。所以,还是要学会识别入声字。
好在 古入声字并不太多,不到1000字。且其中相当部分在普通话中已归于上、去两声。而按前述上去两声为仄声的规则,并不影响对其
平仄归属的判断,可不管它。剩下的古为入声今为阴平或阳平的汉字,是最大的干扰源。
,现在常用的古入声字归现代汉语平声不过二三百字。不妨对照韵书,将常用的、今为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划出来(从最常用的开始,逐步
扩大范围),空闲时化整为零,有意记一下,应该不需要化太多时间。想偷懒的可记几十个最常用的,其他的收藏起来,用时看就行了。
(现把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读平音 的常用字,依据在中华新韵中的不同韵部,附于此文的最后,记不住的可收藏起,用时查一下,也很方便的。)
(二)诗的用韵。
先介绍一下诗的一些基础知识。
诗中的句是以一个停顿为一句,以一个标点符号来划分,与我们现在一般以句号作一句不同。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诗中
算两句。单数句称作“出句”,双数句称作“对句”。
诗常见的形式有绝句、律诗两种,绝句通篇四句,律诗通篇八句。每种又分别分五言(每句五字)和七言(每句七字)。律诗中一、
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大致相当于半首律诗。
绝句和律诗中,双数句最后一字必须是押韵的,此外,全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押韵也不可押韵。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常见,七言以
首句押韵为常见。
诗的用韵需用到诗韵表,现在常用的是《平水韵》和《中华新韵》
(1)《平水韵》
共有106个韵,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格律诗只用平声字押韵,因此写格律诗只需用到30个平声韵部。
诗韵中将平声韵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仅仅是因为平声字多而分为两卷,并无特别意思,不必考究两者分别。上平声有15韵,分为一东、
二冬、三江、四支…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也有15韵,分为一先、二萧、三肴…十四盐、十五咸。上述“东、冬、江”等字分别是这一韵
部的代表字,是为了表述这一韵部方便而定的标识。属于不同韵部的韵在古代读音上是有区别的,即便是一东部的“东、同”等字和二冬部
的“冬、农”等字在今韵上并无分别,但在格律诗中却属于不同的两个韵部。诗的用韵很严格。
大致说来,不同韵部的字在格律诗中是不能通押的,如一东和二冬不能混用,只有首句入韵的绝句、律诗的第一句句尾的韵不太严
格,允许用相邻的韵。
用《平水韵》写诗就要以平水韵定平仄,以《平水韵》的平声韵部定韵脚。
(2)《中华新韵》
韵部的划分是以普通话为读音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分为14个韵部。和平水韵不同
的是平水韵每一个韵部,只有一声。而新韵则每个韵部有四声,但如实际用时,只分平仄,可看做平声14部,仄声14部。押韵只押平声韵
。每个韵部的前面都有入声归入此韵部的入声字表,对实际运用入声字也是一个帮助。
新韵的特点、“同身同韵” ”只分平仄“ ”不辩入声“ 对于多音字“ 音随意定” “韵依音归” 具体如何使用,韵表上有详细说明。
用《中华新韵》写诗,以普通话《新华字典》定平仄,以《中华新韵》定韵脚。当然,不怕麻烦,全用韵书定平仄,韵脚也可。
(在实际写作中,只要普通话过关,用新韵凭感觉,也很少会出律,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注意:一首诗中不能《平水韵》《中华新韵》混用!!
(三),关于对仗。
对仗“是写诗填词的一项基本功,而且对联也需用上对仗的知识,故在此专门介绍一下。对仗分上下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总的说,对仗的基本规则为:
1,结构相对。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2,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是最基本的,再细一点分,如同样是名词,一般要求人名对人名,
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方位字对方位字,颜色字对颜色字(当然这一点不如词性相对要求那么严格,)。
3,平仄相对。上下联对应的字一般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但也不绝对,有的字是不必过于拘泥的,但节拍上的字和句末字必须平仄
相对。
这里再对节拍作一解释:通常以两字为一节拍,后一个字通常就是节拍上的字。在诗中基本如此,诗通常两字一顿,
4.,对句的字不能和出句的字重复。
5,避免合掌,就是一联内,两句话,对句 和出句的意思不能重复。
绝句不要求对仗(当然如对仗亦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都要求对仗。诗的对仗要求较严,要求基本符合上述五条规则。
(在诗中的对仗还有 ,宽对,借对,错综对,流水对,等。)要做专题讲述,有兴趣的可自己查资料。
二、诗的格律。
懂得了上面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开始进行诗词的创作了,但最困扰人的还是在创作中格律的掌握问题,就是自己写完了一首作品,是
否符合格律要求。除了查格律表对照这一方法外,其实诗的格律很有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绝句和律诗的格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
就是要掌握格律的推演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规则要点。
1.,句内平仄相间;就是“逢双必反”诗句中的平仄都是两两出现的,在出现了连续的的两个同声字后,就必须用反的两个字。两平音
后,必是两仄音,反之亦然。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依次类推)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对的,平对仄,仄对 平。
3,联间邻句音平仄相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依次类推)中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平对平,仄对仄。
4,句尾绝不能出现“三连平”或“三连仄”!
5,绝不能犯“孤平”(全句除了句尾一个平声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叫“孤平”)
6,在正常的句式中的结尾不可能出现“平仄平,和仄平仄的格式(这样的句式属于变格,拗救,不属于基础话题。
7,诗句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只有在不违反上面的,第4,第5条原则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掌握这些规则要点后,很方便的就可以推出所有的格律诗的格律。)
所有的格律诗只有四种基本句式,
1
(平起仄收) 2,(仄起平收) 3,(仄起仄收) 4,(平起平收)
上述四种基本句式中,“收”指的是首句的末字,“起”指的是首句的第二个字,之所以用第二个字作为标志,因为第二个字是节拍上的
字,平仄是有严格要求的,而第一个字在很多情况下允许可平可仄。
我们从七绝开始学习推演。当你写一首七绝时,首先要选定一种基本句型。我们以第一种”平起仄收“ 为例,根据规则很快我们会得
出第一句的平仄格律。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根据相对的原则,和”逢双必反“的原则,也很快推出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再根据”
粘“的原则,第三句的格律也可推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格律诗的奇数句,就是三,五,七,句必须是仄收。碰到这种情况,把第七字和
第五字调换就行,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仄。同理,第四句必须押韵。也是第七字,和第五字调后,就成了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平起仄收的七绝的四句格律就出来了。
(1)平平仄仄平平仄 ,
(2)仄仄平平仄仄平 。
(3)仄仄平平平仄仄 ,
( 4)平平仄仄仄平平 。
根据上面所讲的规则,我们只要确定了首句、押不押韵、和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整首诗的平仄格律就可以推演而得。
掌握了七绝的基本规律,七律、五绝、五律的格律学起来就不难了。
七律大致相当于两首七绝的格律相加。
(注:但要注意,完全不动一字的相加只适合首句仄收的格式,如碰到首句平收、入韵的格式,你按相同起法的仄收相加就行了。因为
第五句必须是仄收)
五绝相当于在七绝每一句开头减两个字,如原七绝为平起仄收,减去两字后,就成为“仄起仄收的五绝。,其他三种格式和此方法相同。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律和五绝的关系与七律和七绝的关系是一样的。五律也大致相当于两首五绝的格律相加。
掌握了上面的基本规则,即使是长达一百韵(一百联)的长律,我们也可以根据首句是否入韵以及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把全诗的平仄
给推导出来。所以学习规则的目的是学会了不用刻意记忆。
大家读完此文后,如能把四种基本的句式都实际动手推演几遍,就可以轻松的掌握了格律诗的格律。从技术层面上可以说已进入了
格律诗的大门。
上面介绍的是绝句和律诗正常的格律,称为正格,还有一些变格和拗救也是屡见不鲜的,但属于另一个话题 了。初学者,可暂时不考虑。(资料、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