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且以从容度余生
文 / 笑书侠
最近,离开舞台长达十年之久的孙悦,以一首《行者》重回大众视线。褪去光环后的她面对记者的镜头,从容尤胜于昨。
“我只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个曾经被贴着“小三”“克夫”标签的“百变歌后”,终于与自己和解,放下了一切纷争,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繁华不再,唯放过自己,才能使灵魂得到宁静。
懂得原谅自己的人,才懂得原谅别人
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我问起了当年的班花笑笑。大家都默默地低下了头,我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班长说:“笑笑三年前没了。”
我惊诧地问:“什么情况?”
班长说:“她儿子成绩一直都是年级前两名,结果小升初模拟考没发挥好,考了个第五,她就发狂似的骂孩子没出息,孩子急了,跟她顶了几句嘴。夜里,她没想开,就跳楼了。”
曾经的笑笑成绩非常优秀,985研究生毕业,原本留在大学任教,但是妈妈身体不好,她不得已回到老家工作。
回来后的她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开朗,甚至有些自暴自弃。在一个小县城里凑合结了婚,生了娃,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孩子是她唯一的动力和希望,她不容许有任何的差错,一丁点儿都不行。
同事评价她:“要强,也刻薄。”其实,她刻薄的对象不是别人,是自己。
人们常说:
“人最大的善良,便是懂得原谅。”
可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放过的人,又如何懂得放过别人呢?
我们早已不再是张嘴就说自己长大可以做飞行员、宇航员、科学家的年纪了,成长让我们明白了“平凡诚可贵,知足方常乐”。
《悬崖》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由于顾秋妍的固执,导致小叔子及其朋友进了监狱。眼看着亲人受刑,她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发狂地用酒精麻醉自己,几次险些出错,周乙劝她说:“给自己一个理由,原谅自己。”
没错,此时只有“原谅自己”才能让事情不至于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没有人生而伟大,每个人都要试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难为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所谓放下,不过都是与自我和解
纳兰性德说:“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纵是诗人画圣,也难渡情关。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何必自己难为自己?不如放下执念,让自己活得快乐些。
世间所有放手,最后都是与自我和解。
有些人总是活得特别纠结,读书、找工作、处对象、生孩子、买房、买车……似乎没有一件事可以游刃有余。
其实,不是生活跟某一个人开玩笑,而是很多人心里有太多的放不下。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得到了红玫瑰就惦记着白玫瑰的纯洁,得到了白玫瑰又忘不了红玫瑰的热情。
最后,自己跟自己斗到身心俱疲。
这样的“心魔”,如影随形。
电影《催眠大师》中,催眠师徐瑞宁通过催眠,试图帮助任小妍找到她所谓“见鬼”的真相。然而随着一层层的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原来真正需要治疗的竟是催眠师徐瑞宁。
在一次庆生会之后,喝了酒的徐瑞宁执意送女友和好友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小桥,结果车子开进河中,只有徐瑞宁一人幸存。至此,他陷入了自责中,甚至几度自杀,后来他的教授想到催眠这个办法,让他打开心结。最终,徐瑞宁原谅了自己,重新回归平凡的生活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放下执念,继续前行,远比背着枷锁,困死自己有用些。
既然我们没有不犯错的先知,那么就要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气度,勇于与自己和解。
正如丰子恺所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对人对事留三分,过得自己过得人
曾国藩曾说:
“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做人做事,要懂得“留白”,才不至于弓满弦断。
《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娴妃被幽禁后问魏璎珞,为什么她倾尽所有,都没能走进乾隆的心,她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乾隆的喜爱呢?
魏璎珞淡淡地说:“喜欢,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呢?”
娴妃的情感让乾隆无所适从,他永远不能像寻常夫妻那样去回馈她,她的爱便成了负担。
爱之深,恨之切。
不留余地的爱,最初是甜蜜,之后是负累,最终可能演变成彼此的仇恨与伤害。
弘一法师有言: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爸爸单位有位看门的伯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凡事差一不二就行了,何必较真儿!”很多人认为他是个不求上进的庸人。
一次,老伯伯因为贪了个杯,耽误了开门。大家知道老人家是个鳏夫,生活过得很艰难,都悄悄绕个远,走了后门。唯独一人,竟然用锤子砸开了大门。
事后,领导以渎职的名义将老伯伯开除。由于心里郁结,没过多久,老伯竟撒手人寰了。而砸门的那个人也懊悔不已,本该很有前途的他,因为这件事离开了单位,据说后来混得也不尽如人意。
话别说得太满,太满显得低级。事别做得太绝,太绝自己没了退路。
正所谓,做事留三分余地,日后才好相见。宽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
生离死别无可避免,但恩怨得失可以能放且放。正所谓,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一切善念皆由己生,一切心魔皆由己灭。人生不长,尽力就好,别刻薄了自己,别为难别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