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明,买不起房,你怎么办?” 我的心路历程

1
今天题目的问题,是我大学本科时的一次卧谈会上,几个室友问我的问题。
虽然多年以前杭州的房价并不如现在那么贵,但很多浙大读书的同学,都会讨论如果以后毕业要在杭州或者临近的上海扎根买不买得起房子的问题。
早在十年前,相较于人们的收入,不少人也难以负担一线城市的房价。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的室友们问过我。后来毕业后到上海工作,时任女友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秦小明,你以后如果要在上海扎根,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怎么行,买不起房你打算怎么办?
无论是室友,还是后来的女友,他们都试图和我讨论买房的问题,但我从没有正面回应过。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买得起,我就买。
买不起,我现在想,那也买不起。
于是,结论很简单:我只顾做好手上的事,就好。
2
我本科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收入大概有30万/年,是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平均水平的几倍。
然而,我也从来没想过要买房子,那时上海的房价,我家里凑个首付,自己的工资收入付个按揭,绰绰有余。
事后房价涨了很多年,大家回首来看,说秦小明当时没买房,是个傻X。
有时候,为了应付大家,我也笑嘻嘻地迎合几句:卧槽,确实,当时要买房,现在早发达了!
打心底里,我从没觉得自己傻。
上海工作没多久,我就去了香港。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搞金融的,还是想到国际金融中心去接受一下international的洗礼,感受一下和欧美/印度/日本等国同事说不同口音英文的乐趣。
一般来说,我想做一件事,只要我真的想,我就肯定会去做。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我在上海有个房子,每个月供着几万的房贷,我还能想走就走?
想走就走,并不是你多洒脱,只是你少了很多束缚。
3
到香港之前,我已经把前两年上海上班的收入“挥霍”得所剩无几。但我又想在香港弄个学位,读书需要一笔几十万的经费。
怎么办呢,我找朋友凑了二十万,加上自己剩下不多的一点,刚好够我在香港混上一年。
我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奇葩。
我从来没考虑听别人的建议,借钱凑首付买房子。但我为了读个书弄个学位,竟然毫不犹豫不加思考地问朋友借了当时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上的二十万。
而一个奇葩的周围,也总是围绕着一群奇葩。
我的几个朋友,听说我要去香港弄个文凭去读书,他们都非常支持。二话没说,借条都不用,要多少给多少,也不考虑我日后还不还得上。
用我们的行话来说,我靠着加杠杆完成了在香港的学业。至于为什么不问家里要,在外面打拼的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懂。
等我读完硕士,房价比之前又高了一些。仍然有人问我,要不要在香港扎根,这里的房价这么贵,买不起房怎么办?
我非常认真地思考过问题的前半句,但从来没有想过后半句。如果一定要我思考,我觉得结论和本科时,并没有什么变化。
4
再往后,我从香港回来之后,就开始各种折腾了。
此处省略十万字:创业折腾经历血泪史.doc
当我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又有人跳出来喊我买房子。我发现,任何时候,不管房价在什么位置,总有人跳出来喊我买房。
什么投资稳赚不赔,什么有房子有安全感,什么有房子才好找对象(???)......
理由一万个,结论就是你一定得买房啊!你都快要三十岁了!
他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但我没听他们的。这好像是我的一个习惯,我经常觉得身边的人都说得非常有道理,结果我还是按自己的思路走(宋彪经常为此暴风哭泣,摸摸彪哥~)。
我的第一桶金被我悉数投入了金融市场。
此处再省略十万字:金融市场交易血泪史.doc
大概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在市场里有一点收益,搞公众号也赚了一点钱,但很奇怪的是,身边除了我爸妈,竟然没有人喊我买房了!
难道是我看空房价奏效了?
5
前十年,我有好几次机会可以买房子,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一次也没有!因为我知道那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去讨论对父母的影响(举家之力帮小孩在一线城市买个房子的情况在我国太普遍了),姑且对自己行动的限制,已经让我对过早举债买房这件事,心怀敬畏。
年轻的时候,不应该多出去浪一浪?不应该多做一些尝试?不应该为了梦想燃烧一把自己?这一切,难道不是建立在没有大额负债的基础之上?
买了房,你就老老实实吭哧吭哧还贷款吧,还浪个球啊!
人生就是这样,you are what you chose. 你过去做的每一个选择,共同成就了你今天的样子。
如果我选择按部就班,估计现在也能过着一个典型中产白领的生活。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也非常不错,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想要什么,想清楚,然后其他的都可以放弃。放弃的可能是枷锁,而得到的却是解放。什么都想要的想法,最愚蠢。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乔布斯这么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想要自由,想要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想要体验不同模式的生活,所以我愿意放弃“房子”这个很多人为之无比焦虑的东西。
到现在,我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包括香港)买房,而且再也没有必要负债。我把这个能力,归功于前十年数次对于“买房”机会的放弃。
正是因为我前十年,没有认真思考过买房的问题,没有为房子焦虑担忧,才换来了这十年我自认为还算精彩的人生和现在还算不错的结果。
“要是你丫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买个房,现在都赚了起码上千万了!” 前两年还有朋友这么说,但现在已经没人这么说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
我知道,无数年轻人,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要在一线城市安家的这批人,天天为买房焦虑,时刻都盼望着房价跌下来。
今天,我写出我的故事,也是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不是每个人都会和秦小明走一样的路,但里面的一些朴素的道理,是通用的。比如说:
1)永远不要让钱,成为束缚你的东西。战略上,一定要藐视钱。天天想着钱的人,一定赚不到很多钱,这是黄金定律。
2)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最好,比什么都强。很多事情,不是先想好先规划好,就能做成功的,机会往往于细微处出其不意地显现。
3)对未来的焦虑,只能靠踏实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来打败。对未来充满焦虑的人,往往恰好是那些现状很糟糕的人。把眼光收回来,脚踏实地,焦虑自然减轻。
4)如果把买房当做一种欲望,那么合理管理自己的欲望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知道如下事实:
低级的欲望,你只要放纵本能,立马就能获得;
高级的欲望,你只要稍微自律,不久就能体会;
但顶级的欲望,过程则会十分煎熬。

拒绝白瞟,看完请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