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刻原石印面欣赏

邓石如篆刻原石印面欣赏

书法屋2019-06-12 13:56:49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

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李阳冰)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少尝客江宁梅鏐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曹文填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

邓石如一生刻印不多,流传下来被认可的作品更是罕见。其以独具新面的篆书入印,对整个印学史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组图片来自西泠印社拍卖预展,与实物差别很小。

由于他书法特别是篆书的高度成就,使他有意无意地摆脱了当时徽派篆刻以至于整个印坛流行的以工稳精致的风尚,开创了篆刻史上具有写意倾向的艺术新手法,是中国印学史上 “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典范。他的创作由早先的工稳精致的明人圆朱文一路转向轻松随意、自由洒脱,更抒情写意的风格。

他提出的“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百出”的理论至今仍为书界所重。刀法上化浙派的方为圆,化浙派的平稳为流动,化切刀为冲刀,化印宗秦汉印内求印为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章法上讲究“分朱布白”,由着力于稳健工致转向自然抒情。其篆刻上既得浙派的阳刚之妙,也能够得到徽派的阴柔之美,他善于融会贯通并能够自创一派而与徽、浙两派形成印坛上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最终确立了自己“刚健婀娜”、“铁钩锁”的艺术风格。

邓石如在篆刻上的成就,不仅仅是为自己开创了 “邓派”篆刻艺术,并点燃了篆刻家“印外求印”的火种,他的出现在中国印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汉碑额入印,不仅丰富、拓宽了印章的表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汉碑、汉碑额的装饰性功能,使其印作刚健婀娜、苍劲饱满、灵活飞动,跳出了汉印常规一路。

“印从书出”则以代表着个人的精神学养、情感审美的书体融入其印中,实现了书法、印章一体化的创作过程,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深刻改变了中国印学史的走向。

(0)

相关推荐

  • “印从书出”——邓石如篆刻艺术作品欣赏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原名邓琰,字石如,年五十四岁是,因避清仁宗顒琰的名讳,遂以字行,名曰石如,字完白,号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或完白.安徽怀宁人.据邓石如家藏<邓氏宗 ...

  • 每一刀每一笔都清晰可见、篆刻原石印面欣赏!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方介堪 (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篆刻家. 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 ...

  • 清晰可见:方介堪篆刻高清原石印面欣赏!

    方介堪 (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篆刻家.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 ...

  • 方介堪 | 篆刻高清原石印面欣赏

    一叶知心 音乐: 巫娜 - 茶界 II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杭州木鸟文化 来   源 艺术综合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 ...

  • 方介堪篆刻原石印面边款,刀痕清晰、纤毫毕现!

    方介堪 (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篆刻家.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 ...

  • 每一刀每一笔都清晰可见、篆刻原石印面赏

    方介堪 (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篆刻家. 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 ...

  • ​方介堪篆刻原石印面赏

    方介堪 (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永嘉 (今温州鹿城区) 人.篆刻家. 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 ...

  • 方介堪​篆刻原石印面赏鉴

    方介堪与张大千

  • 吴昌硕篆刻原石印面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

  • 《石墨楼印存》:古玺印原石印面欣赏

    如何表现苍茫浑厚 为何不看此般古印 十九世纪末以来,应中国近代又一波金石学热潮,日本一些雅好文字文物的人士对玺印收藏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热情,这在亚州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流入东瀛的玺印藏品,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