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印| 初心

1

人生充满着许多不期而遇,其中不乏温情暖意,时时有敬佩赞赏之心油然而生。最近因编纂《遵化市人民代表大会志》,走访老人大代表时再遇刘瑞珍,久别重逢,心里再次泛起亲切敬佩之情。

  刘瑞珍是遵化市新店子村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却集诸多荣誉于一身——1957年,当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78年9月出席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受到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83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1988年被司法部授予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工作一等奖证书;1988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模范调解员”;唐山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七次当选为遵化县(市)人大代表……

2

四十年前,身为村民调主任的刘瑞珍,已经闻名乡里。那时,做新闻报道工作的我曾采访过她,切身感受到身为共产党员的刘瑞珍心系百姓,服务百姓的情怀,以及村干部任职一方,安稳一方的神圣责任感。

  采访时她说过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干民调多年来,家里几乎没准时吃过一顿饭,村内几百户,两千多口人,大事小情,各种矛盾频出,问题来了,哪件事都比回家做饭打紧;吃饭时也免不掉有生气的婆媳,闹意见的邻居找上门来诉委屈,于是家里又成了调解室,撂下饭碗掰扯起家长里短,劝说婆媳睦邻居和……

  刘瑞珍响应国家号召,1962年从乡妇联主任位置回村任民调主任几十年间的时光就是在化解一桩桩矛盾,解开人们一个个心里疙瘩中度过的,硬是把人们心气理顺了,村风面貌一新,全村未发生一起民事上访案件。

  刘瑞珍还兼任村妇女主任,管着全村妇女工作。俗话说女人安定家里安宁,家家安宁全村稳定,刘瑞珍带领妇女骨干们坚持搞形势政策宣传,搞“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抓住了“树正气,立新风”传播正能量的“牛鼻子”,使新店子村成了有名的文明村。

  那次采访不时被打断,原因多是百姓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事。而那些小插曲正是刘瑞珍工作的真实写照,相对于一对一的座谈显得更鲜活、更生动。

  受刘瑞珍一心一意为乡亲们的精神和事迹感染,我怀着敬佩之心写了通讯《为了家家幸福,人人快乐——记模范民事调解员刘瑞珍的事迹》,稿件被些媒体采用。也算为宣传先进,弘扬正能量尽了点微薄之力。

3

几十年之后再次见面,无疑是亲切的。听说我们是了解人大代表个人事迹的,刘瑞珍谦虚地说自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什么事可招摇的等等。人还是那么健谈,那们平易谦和。85岁的老人,脸上皱纹写满着沧桑,但却精气神十足,一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说话有底气。看上去,整个人浑身上下散发着经风历雨“过来人”的厚重气息。

  荣誉无数的刘瑞珍并没有停止为乡亲们服务的脚步,1994年㡳,已年近六旬的她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党员的信任和乡亲们的期望,她没有向年龄服输,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民心工程”是村主要领导必须搞的。为了改善生产条件,她带领支部一班人组织群众大力兴修水利,多次到市、镇申请解决资金和施工问题,仅用两年时间,全村修盘山渠5000多米,海河开发工程铺设管道6000多米,“节、打、蓄”工程5000多米,总投资16万元。增加水浇地400亩,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0万多元。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潮中,为乡亲们寻找致富门路,建立了高效益农田区,发展大棚菜、水果、花卉,使全村跨入了小康行列,到1998年,全村人均生活水平上升到3220元。

  当干部宁愿自己吃亏,群众才能心服。新店子村地处山区,山根下与村庄之间有一条小河,水流潺潺,润泽两岸,方便生产生活,乡亲们都想沿岸建房。刘瑞珍有三个儿子均符合建房条件,按说完全可以根据规划靠近河边各安置一处宅基地。可她一让再让,以至孩子们建房时,只剩下谁都不愿意去的老积肥坑。施工中需先填坑,再筑地基石,耗时费工又费料。家人说,家里有当干部的,好事没沾光,吃亏的事倒是留给了自己。可在乡亲们看来,这才是干部的高姿态,见好事自己先上,把百姓放哪儿去了?党的威信就是靠这些事情树立起来的。

  牵挂个别户,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刘瑞珍对五保户、困难户更是关怀倍至。衣食冷暖,春种秋收,逢年过节,首先想到的是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冬季来临,她便登门入户送衣送粮送钱,村集体困难,少钱物,她就自己解囊相助。村民杨连友的妻子和女儿智障,家里收入少,是全村有名贫困户。刘瑞珍从春到冬,隔三差五就到他家走一趟,及时解决衣食等难题。

  几十年中,刘瑞珍初心不变,无论是当民调主任,妇女主任,还是支部书记,她的心里装的都是乡亲们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无论遇什么问题都是主动上手,及时处理解决。岁月中处理了多少大事小情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乡亲们说她是“管的宽”的农村干部,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说。岁月中刘瑞珍成了百姓的贴心人。

  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人老了,也早已经从干部岗位退下来了,可人们还是习惯找她唠家长,解心里疙瘩,她还是热诚地帮着大家卸包袱,了心事。

  刘瑞珍依然用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情怀,影响着温暖着乡亲们,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心里靠山。

作者简介

张国印,遵化市人,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一九八四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七十多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0)

相关推荐

  • 河北遵化:苏家洼镇下石河村村史

    作者:孟铁军.王亭贯 拍照:冯山.王晓光.李德兴 下石河村位于沙河上游东岸 序言 下石河原建村落在明朝末期,由于时代久远,无据可考,只是由原住居民口口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沧桑岁月涌现了分时段 ...

  • 淮镇马兰村村主任刘西宁: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筑牢“抗疫”第一道防线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淮镇马兰村村主任刘西宁: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筑牢"抗疫"第一道防线    采风网沧州站赵志忠.范康宁报道:在河北省献 ...

  • 【晋城抗疫故事】 巾帼 “ 战役 ” 皆将士

    [晋城抗疫故事] 巾帼将士担当大任 岁尾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反扑,再一次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应对风险挑战的决断力和行动力.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泽州县北义城镇黍米山村的巾帼将士闻讯而动,谱写了一曲英勇善 ...

  • 剧本园地 幸福山歌

    幸福山歌 邱玉红 时 间 当代. 地 点 边远的壮乡,一条小河弯又弯,绕过一山又一山.壮家村寨上垌村.下垌村隔河相望,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山歌代代相传. 人物表 刘三妹 回乡创业青年,旅游专业毕业大学 ...

  • 张国印|那时候的书与人

    张国印|那时候的书与人

  • 张国印|我和俩孙子

    全文2236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大孙子 2014年6月25日,<唐山劳动日报>副刊·老人天地版发表我的文字<下哄孙子上哄父>,讲的是我和81岁的父亲,3岁的孙子之间的小 ...

  • 张国印:用真情书写家乡

    作家谈创作 汇报一下<国印乡痕>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写作过程和一些浅显体会. 这本书是纯粹描写家乡的,是岁月时光难以磨灭的记忆.时间跨度从1958年至1984年,反映人民公社26年间农村的状况 ...

  • 炸桥(连载七) 张国印

    多日后,区小队的瘦队长和胖队员在石头峪的狼窝山下找到了根宝,根宝在找桃子和桃子的儿子.根宝一脸惊慌和愧疚,他说:对不起了二位,我在找"跳山"的老婆孩子,没办好你们交待的事.八路一脸 ...

  • 炸桥(连载六) 张国印

    从长安桥回到家里,已是晌午时分,根宝胡乱吃了些饭,便在草屋前的大块磨石上磨起了铡刀--两口铡刀.铡刀是从燕山县城买回的,刀片宽九寸长五尺背呈弓形,看上去钢劲十足,含着杀气,新的没开刃,须强力细致反复磨 ...

  • 炸桥(连载五) 张国印

    雪终于停了.日头从东方冒头时分,根宝从崖洞里爬出来,拍拍身上雪土,又悄转头望了眼从冰窟窿里爬上岸裹着大衣走进营房的长安,便恨恨地扭身走向了回东山的路.-- 东山,山茂又深,方圆几十里极少人烟.东山离北 ...

  • 炸桥(连载四) 张国印

    被牛车拉回家的桃子爹满心沮丧和悲伤.枪伤是在右大腿上,骨头打断了.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昼夜难熬.土郎中告诉他,百天后能下地练走就算烧香走运,落个瘸子无疑,不精心养治,没准成卧炕的瘫子,伤重失血多保了命也 ...

  • 炸桥(连载三) 张国印

    两年前的春上,有日本汽车开始往北河湾拉木头,同时有些日本人在河道上比比划划,量来量去,又是挖坑打桩.春日里水枯河浅,一时北河湾成了工地.日本人在这里修桥了.接下来的一切是从占地开始的,工地备料需用地, ...

  • 炸桥(连载二) 张国印

    做贼般的根宝正在蓄谋着一个杀人计划.而这个动机则是已很有些时日了,只是他知道,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只能悄悄像什么也没干似的干,确实是难度非常,还有那个敌人,他常常在心里这样说他,也绝非等闲之辈,故此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