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提拔无数的忠臣,司马懿夺权时,为何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战乱不休,说的便是历史上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天空。在三国的长河中,只有你有能力亦或是实力,想要在东汉末年分一杯羹,简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建立,也是存在着一定的机遇的。比方说,如果不是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也就不会有统一北方,成为实力最强的政权。如果不是赤壁之战,也就不会有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对于孙刘曹来说,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事情。
不过三国的故事中,最为精彩应当还是上半场,各路英雄豪杰的粉墨登场。最终迎来了一个全魔乱舞的局面。但是随着烽烟的消散,最终留下的依然是残破的局面。不过对于曹操来说, 一生都是充满着极大的荣耀。从开始争夺天下,到最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曾经提拔了无数的忠臣,但是就在司马懿夺权时,为什么并没有人站出来阻止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司马懿的高平陵兵变
说到这里,就要不得不提及一件事,那就是三国里面发生在曹魏的高平陵兵变。这对于曹操来说,如果能够猜到司马懿能干这事,估计棺材盖都盖不住他。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还是便宜了司马懿这样的人物。曹氏家族的皇位流传了几代,都没有活过司马懿的年龄。在三国那样的时代当中,作为高寿的司马懿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但是司马懿所率领的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曹氏宗亲的曹爽给逼的。如果说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来看的话,发动的这场政变,完全就是因为当时的曹爽在把持朝政的同时任人唯亲,将所有的在自己对立面的人统统打压了下去。尤其是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并且对于司马懿的一举一动,全程都是在监视的状态下进行的。
也就在公元249年,当时的曹爽陪同曹魏的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进行扫墓。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抓住了这个机会,当即发动了政变控制了当时的京都,随之曹魏的军权全部都落入到了司马懿的手中。至此曹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曹操辛苦打造的江山就这样葬送在了曹爽的手中。
二、曹操提拔的那些忠臣早已归去
其实在司马懿发动兵变的同时,很多曾经追随曹操的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只是因为司马懿比较高寿,所以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然后发动的高平陵的政变。当时的朝廷之中,早已经没有了可以和司马懿进行抗衡的人物了。就算是有在世的,但是随着朝廷已经更替新军三位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军中影响力颇深的张郃也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离开人世,军中再也没有人可以与司马懿相对抗。再加上司马懿的两个儿子的崛起,完全可以支撑起来这场政变。
再加上当时的曹爽在朝廷当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辅助曹魏的人,整个曹魏在曹爽的带领下,早已经是乌烟瘴气了。作为一个草包代表的曹爽,绝对是个无能之辈。在司马懿的忽悠之下, 就果断地选择了投降。根本没有一个做大将军的能力和筹谋。在面对司马懿这样的人精面前,曹爽还是太年轻了。
再加上曹爽在位多年,由于自己的执政能力不行,已经将整个曹魏的各个阶层的关系都弄乱了。其实在三国里面,有一股势力,其实是三国的几位当家人都重视的,那就是士大夫阶层的人。其实这批人早就牢牢地掌控着天下的命运。当年的刘备为了更好的统治好益州的地盘,不得已娶了当时益州士绅阶层的二婚女子。一代枭雄刘备都是不得不妥协的,更何况曹魏这样一个偌大的关系网。
曹爽在位的时候,极力打压这些士绅阶层,任人唯亲除外还有曹氏宗亲的人。甚至于当朝的皇太后,曹爽在权力膨胀的时候,都不将其看在眼里。所以说这些士大夫阶层,都需要一个人出来帮自己说话。那么作为历经四位皇帝的司马懿,肯定是这些人的首选。更何况当时的司马氏家族,在当时来说也是名门望族。很多人也都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可以帮助朝廷改善风气的人。自然而然地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人阻拦,反而十分的顺畅。
结语:
其实司马懿的成功,第一点就是因为自己的隐忍非常强,其次就是他懂得把握住时机。那些曾经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忠臣,早已经离开人世。更何况司马懿在发动政变的时候,年龄也很大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铲除曹爽这样的毒瘤,自然没有人反对司马懿,更多的则是支持的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