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会越读越可怕?它的重要作用在哪儿?
《易经》是概述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的古老哲学书,是古代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易经》是由周文王姬昌所著。此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卜筮术。卜筮术是根据一些已有的现实条件,通过总结事物的运行规律,来推算事物的未来走向。由于天地间的万物是瞬息万变的,万物之间是不断互相交换着的,因此事物的走向也会变幻莫测,难以推测,也就构成了所谓的天机。
古时候的人们认为,一旦掌握了这些天机,之后无论遇见什么,都能顺当地化解,逢凶化吉。比如说,《易经》讼卦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永所事,小有吉,终吉。”意思就是说,人不要长久纠缠于争论与讼之事中,即便会一时不爽,但最终是吉祥。《易经》归纳总结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能教人洞察大局,抢占先机,改变人生的局势。《易经》虽然饱含哲理,充满智慧性,但内文却佶屈聱口,读起来会有晦涩感,也不容易使人理解。而像什么阴阳五行、互卦变卦、世爻应爻等诸多生僻词语,又为人增加了阅读阻力,因此人们往往会在《易经》面前望而却步,觉得它不可阅读。《易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可谓是包罗万象,内容博大精深,因此会令人觉得深奥无比、无法破译,甚至还会给人一种歪理邪说的感觉,因此《易经》会让人觉得越读越可怕。
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过重大作用,是儒、道等各家皆推崇的“圣经”。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就曾将《易经》的思想融入到《道德经》中,由此创建起了以辩证思维为根本的哲学体系。比如说,老子的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就是从易经中感悟出来的。而孔子也深受《易经》的影响,他的“正名”思想、“举一反三”思想等,也都是由《易经》而生发的。《易经》,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必将长开不败,闪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