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喂狗的青春,我们都是李子柒

将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感谢当年的自己,曾经那么那么地拼过。

之前的一篇文章《留学,谁的青春不是喂了狗》,大家的热情反馈远超我的预期,不仅阅读数和留言数量创了记录,在不少群里也掀起对曾经青葱岁月的热聊,甚至在留言里发起寻找当年失散的工友。我在文中配图里留下了当年亲历者才能觉察到并会心一笑的彩蛋,本以为很少人能发现,惊喜的是,很多读者发现了这些彩蛋并指了出来;更让人惊喜的是,彩蛋里的当事人竟然也现身冒了泡,并和大家打了招呼。

谢谢你们。

非常,非常,非常的荣幸,能给那么多的读者,带来一波回忆杀。

致我们喂狗的青春

很多朋友转发朋友圈时也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和感触,真实而又温暖;凝结了深厚战斗友谊的”工友“们在文章下面的留言,则是浓缩了的打工生涯的精华;还有微信群里,大家对年轻自己的经历的调侃,轻松诙谐。忽然觉得,大家这些宝贵的回忆不该深埋在微信的信息孤岛里,而应该被整理和公开出来。因为所有这些点点滴滴,才能勾勒出在十几年前留学潮中出国的留学生群体,那最纯真,最可爱,也最质朴的一面。

令人感触的一点是,所有人在谈论当时苦哈哈的经历时,都是带着轻松和笑意的,没有人还在抱怨,没有人觉得后悔,更没有人觉得不值。那时的心酸、疲惫,困难和所有的委屈,到如今早已化成三两句的轻描淡写和一笔带过。

有的留下感触。

很写实啊,我们的青春。

谁还没个想当年。

写的太真实,原来我的青春也是喂了狗。

回忆满满。法兰经常看到细皮嫩肉的国内小孩们,也是各种购物,觉得他们听我们打工辛酸泪估计也是咱们当年听老一辈奋斗史一样,一脸不耐烦吧。

找到工就是牛人,当年我在慕尼黑没找到工还郁闷的丢了钱包,从那之后就在自己大学所在地打工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今天看得我泪流满面。2000年来的,今年正好20年,所以感慨万分,刚看开头泪就下来了。

流水线,印刷厂,巧克力厂,上面写的每一个工都打过 ,也真的感慨国家发展真快,有些朋友毕业真的是头都不回的选择了回国。

抬头看看天,眼泪就不会留下来了。

斯图毕业的路过,大笨鱼这名字在斯图论坛可是天天见

。文章把我尘封的记忆又找回来了,真情实感。

留学德国太不易!这是我这种过来生活的人无法体会的…但后来的我们也难,目前来一年多语言跟不上,商业氛围与国内完全不同,远远谈不上融入,只能说勉强适应了这种孤独。还在探索中,如果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支撑,我也会质疑自己放着国内舒坦日子高品质生活来这干啥了!最后一想,为了这空气,为了下一代,为了我的二哈能驰骋在草地上…认了吧!

加油,你一定会找到正确的路!

当年留德和留英群体最大的区别不是是否学理工,而是家庭条件。当年来德国的大都来自工薪家庭,多数是听说这里没学费,生活费靠课余打几天工就能养活自己,所以来德国的。如果家里轻松出得了几十万学费加生活费的,大都还是去英国读学制短很多又可以直接用英语的Master了吧。那会儿觉得打工天经地义啊,家里条件好一些能支持的生活费的学生也都打工,就是那会儿大家的氛围就是觉得自己养活自己是应该的,觉得一大把年纪了还靠父母很可耻。现在出来留学的孩子,真是幸福啊。

国家强大了,真是好啊!

愿祖国一直繁荣下去。

07-11年五个学期读完两个硕士飘过,周末都在上课,有次过除夕考了四个小时试,基本没打工因为没有时间,但是去德国AWO 少年难民营管了几个礼拜阿富汗少年难民…

昨晚睡前又看了一遍文章,还有后面的留言,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入睡。当年在那个巧克力厂打工,数巧克力,每箱100块,不同品种的装一起,数了一个月感觉都智障了。

今天坐在温暖的房子里回忆留学的时光,感慨万千,也为自己骄傲和自豪,自己能够不花父母一分钱,靠打工支付所有的费用并获得了学位。打工大部分时间做翻译和教汉语,也做过加油站收银员以及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也曾经因为打工和上课时间冲突而不得已自学去参加考试,竟然考得最高分,并被教授赏识派去英国赚钱的经历 。

马丁曾说:“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熬过一段挣扎和痛苦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马丁是谁?
先不管他是谁了,他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
还有无数”工友“的宝贵回忆:
有苦。

当年我从肉饼厂,到生鸡场,到塑料桶厂,到夏天零下二十度的冷库,再到建筑工地,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艾玛,现在的留学生们根本都没想过这种事情……

去生鸡厂干过之后我也好多年不吃鸡肉……

进过工地,牙膏厂,成衣厂,肉联厂,披萨厂,面包厂,纸巾厂。。。很多年我都不吃面包和披萨,一是受不了那个味儿,二是我真的知道那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那时就一个念头:要是有一份能坐八小时上班的工作,我会珍惜她一万年

哥几个,别说了,再说德国没剩几个能吃的了。

我做过的最震撼的活,飞机清洁;最胆战心惊的,14层大楼整修清理,最后考验毅力的,搭节日帐篷;最闲着无聊的,洗衣房清洁;最考验头脑的,代理电话卡;最要求严谨的,给机械系的博士编写飞机引擎缺陷测试程序;最出镜的lidl清货员;最混日子的,给汽车机械系的博士生画系统图,最后说句,人间正道是赶快毕业找份正经工作

东德工作不好找啊,不过想想人生也是挺精彩的。

你和飞机有缘。

去过Bosch Feuerbach工厂打过大夜班。当时住在斯图加特大学山里的学生宿舍,和卡鲁的北京人拼一间房间。Bosch很厚道,不怕麻烦直接雇佣学生,给的工资很高,非常有社会责任感。

后来经济危机期间,大冷天早上4点多爬起来坐第一班地铁,到慕尼黑劳动局外面排队抽号打零工。觉得自尊心太受侮辱了。

回去就选修了一门c++的编程实习课,后来找学生工就很容易了。

02打工时候住的朋友的房子,我们三个人挤一起,睡的睡袋直接在地板上。

同是斯图毕业的留一脚,我可是戴姆勒搬过轮胎的,干到第三天回家端饭碗都端不起来......给我五周合同,我三周就自己辞了。

话说当年最后主要都是在fraunhofer干编程了。2000入学 2003毕业......2006离开斯图再也没有回去过

还记得当年在法兰克福展会做送餐和后厨的工作, 因为和头关系好, 连着干了两个Schicht, 连续工作12小时的我恨不得倒头就睡, 但是在快下班时, 被头问, 谁愿意留下来做三小时收尾工作时, 我的手竟然不经大脑的举了起来, 因此也错过了最后一班回达姆的火车, 那是我在德国工作最长的一天, 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思考, 花大量精力从事体力打工是否值得,怎样才能更快地摆脱这种状态 , 时光荏苒, 一晃就快18年了。

也有乐。

打了两次工,翻脸两次,砸了两次工厂,我妈说我打工还得赔钱就算了。打工第一天,工头找事儿,德语不好,只好砸东西。在麦当劳打工,被老员工欺负,然后从放汉堡的柜子把汉堡扔到后面砸对方。

年轻时特别炸裂的脾气。

想想就很有画面感。

纳高拍卖行打过工的留个言?

以前干中餐馆就为吃的开心,拿钱+小费比流水线等赚得多。体验生活嘛,吧台,餐厅。各色人等全见到了……

打工真的可以了解了社会百态,了解了一线工人为啥那么累。

那时打工各种欢乐,记得那时想去水果场(Grossmarkt)那里打工混水果吃,结果阴差阳错去了一路之隔的纸盒场,天天折巧克力包装盒。

记得每天工作量是固定折多少个盒子,后来发现一个个折太慢,摞一块五个,十个一折,一天活一个小时搞定,然后大家派人分批盯着工头,其他人打牌睡觉干什么的都有,等着下班打卡。

当时很羡慕斯图那边的同学,感觉遍地是工作,不愁挣钱啊。我们在Marburg这边的好像没有斯图那么便利,但是也挖掘了可能挖掘的所有。周边也有些饼干厂,食品厂(貌似当时有人在爱他美奶粉厂啊),还有化妆品包装电镀厂,各种餐饮,麦当劳,肯德基,去法兰克福找工相当普遍,火车站的各种餐饮,飞机场的麦当劳肯德基,最主要的是法兰克福的各种展会守夜,那应该是我们这边的一大特色。

法兰克福的留学生应该和斯图出租宿舍的差不多,一个宿舍好多人轮流住,白天去工厂打工的晚上回来休息,晚上去展会守夜的白天回来睡觉,展会守夜太抢手了,一小时14欧,一个晚上从7点赶到第二天早上7点,12个小时,拿钱的时候很开心,守夜的时候有吃有喝有玩,

我家的学霸是学习,除了时差颠倒,睡眠有点困乏确实是性价比超高的工种。我最后是选择中餐馆,遇到好的同胞老板,好吃好喝好玩,有的老板有格调给客人配乐,我就弹钢琴或者唱歌,加上小费一个周末也有200多欧元。

我们都喜欢去法兰克福的棕榈园吃14欧元的火锅及中餐自助,吃到回程火车上站也不行坐也不是

无数回忆。

反正很幸福的回忆就是了。

有Hard模式。

1. 斯图2000-2005打工小皇帝是我,近40家zeit或工厂的记录、HIWI不停,最后标准9学期Dipl毕业。

2. 08-10的分水线没有直击,但生活越来越好,只是原来留学那种精气神,好像淡薄许多,怀念好多生命过客...

连流水线的活都找不到的飘过。

没出国这辈子都不知道生产线有多累,古语有云:

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人生的经历丰富了,对未来是个好事儿。

03年到04年半年斯图惠普打印机代工厂上检测线,三班倒。为了省车票经常去伐因恩S-Bahn附近的宾馆买三天票,不写名字,几个人倒班轮着用

。一直在一个地方打工,经常提流程改进建议被提升为SCHICHTLEITER,管过国人,黑人,俄罗斯人,蒙古人,也有德国人,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多!半年后走时厂长过来说明年直接来啊!呵呵,我心说我特么不是来打工的,半年干了7000多欧,让我活了两年,那时真特么穷逼啊!伙食50欧一个月,关键天天有荤有素还有汤,每个月生活费控制在300欧。

苦日子过来了觉得没有什么,现在回想还挺幸福的。

也有Easy模式。

运气比较好,第三个学期开始给教授当Hiwi,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我到德国第一天开始就自己养活自己了,慕尼黑有很多办公室工作。我们一群留学生没有去流水线快餐店的。

其实性价比高的,还是HiWI, 尤其是带实验和上课演示实验的。一边上着自己的课,一边就能把钱挣了。但是日子真TMD清贫。。。

我来了半年后找了个Werkstudent的活,在家干活12块一小时。当时正好一个学长要回国,介绍我进去。帮一个做律师软件的写插件,写着写着项目挂了。

我运气比较好,第二年直接认识了师兄进了fraunhofer打工,而且还是我喜欢的方向,一做就是快10年了

你们个个都是锦鲤附身,请收下工友们满满的羡慕。
我们都是李子柒

你可能曾惊叹于全球网红李子柒的无所不能,种菜、烹饪、酿酒、酿酱油、制衣、腌腊肉、拉面、蚕丝被、秋千亭、竹沙发、文房四宝甚至活字印刷.......

你可能会心想,为什么这么一个弱女子的身躯里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

李子柒在采访中说过:你眼中的生活技能,都是我那时的生存本能。

她的生存本能来自于年少时生活的磨难。

而你们呢?

有人会给飞机引擎编写测试程序。
有人熟悉几十种汉堡的包法。
有人会搭节日帐篷。
有人熟悉拍卖流程,
有人能从无到有建儿童乐园。
有人熟悉后厨烹饪。
有人了解文物保管。
有人会提高流水线精益生产效率。
有人会包装货品。
有人可以高空清洁大厦。
有人熟悉家禽肉类加工。
有人能快速挑拣蔬果。
有人可以餐厅伴奏演出。
有人熟悉收款算账。
有人能维修汽车。
有人会室内装潢。

......

那段远不止回忆的打工生存经历,成就了今天的你,一个和李子柒同样蕴藏巨大能量的你。因为它,

教会我们生存,掌握了各种各样的,也许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用一次的的生活技能。

教会我们自立,从此不再依靠父母的资助,自力更生。

教会我们坚强,疲惫不堪时,始终有个信念在支撑自己不要倒下。

教会我们隐藏,再怎么伤心难过也会忍着不告诉父母,从而徒增他们的担心。

教会我们承受孤独,朋友流水匆匆,或各自忙碌,身边可能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教会我们相信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能依靠自己解决。

教会我们承担责任,对他人负责的前提,首先是对自己负责。

教会我们拼尽全力,没有借口退路,唯有全力以赴!

最后,关于6000欧
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出国留学的朋友,可能对这些没什么共鸣,也不理解为什么区区6000欧,对当时的留学生是如此头疼的难题?
就拿大城市举个例子吧,因为数据比较好找。下图是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从世纪初的不到1500,涨到08年左右的3200多:
同时,世纪初到2008年期间,上海房价涨幅从3000平缓升到7000以上:
再来看从2003年起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拿上面的数据很简单的估算下,当时的6000欧,汇率基本在10-11,六万多人民币,约是当时上海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的全年收入。而德国学制那时还以Diplom为主,学长6-8年不等。全由父母资助的话,他们需要不吃不喝6-8年存三四十万才能供下来,相当于在上海买了套60-80平的公寓。60-80平公寓在如今的上海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了,更何况留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二三四五线城市。
现在,你应该可以理解那时的留学生们,为什么宁愿影响学业,也要出去打工,而不愿意再向父母拿生活费了。
《漫话德国》系列回顾

留学,谁的青春不是喂了狗

【漫话】狗狗你怎么能这样!
【漫话】I believe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