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编制师近两万人,为何战损超过三千人,就失去了战斗力
一个步兵班十二个人,按照三三制往上算,就算再加上一些独立的步兵单位,以及把连一级军官都算到可作战步兵中,一个师大概也就五千步兵不到。其余的所有人都是管理层,技术兵种和勤杂人员。而且打起来损失最快的也就是这些步兵,或者叫一线战斗员更合适。基本上损失三千多人,怕不是两千多人都是战斗员,那么这个师的主要作战力量就损失过半了。

有个东西叫部队崩溃率,阵亡人数超过20%就会出现,毕竟士兵也都是人,看着自己兄弟倒下,难免会情绪崩溃,这样子在前线作战部队会形成厌战畏战心理,不利于部队后续管理以及作战,所以会整编撤离,当然有一部分的部队崩溃率低的吓人。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大多数部队,常德会战的八十九师,这类部队的特点就是,退守无望,打是阵亡不打是灭种,与其做逃兵不如做烈士,人类心理其实挺脆弱的,特别是在群体行为中,所以,如何降低一个部队的崩溃率(建设心理防线)很重要的,苏军就很强了,每个基层部队都设有政委一职,一言不合就提枪冲了。

除了军队意志,应该是体制和作战理念原因。武器越简单,能承受的伤亡极限越大,就行我们那时的队伍,除了枪粮就是两条腿了,承受战损能力很高。那现在的部队,各种功能混编,机械化很高,各种兵种配合作战,应该承受的战损比例就下降很多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机械化程度这么高的军队就不能正常发挥战术配合了,送人头。

现代战争甚至未来战争就是体系战争,陆军纯步兵的人数随着高科技战争机械化战争会越来越少,但是意味着纯步兵的战斗力会越来越强(步兵可以呼叫无人机,远程火炮,巡航导弹进行支援)。因此未来战争的步兵更趋向于精英步兵或者特种兵,而部队大部分人都是后勤辅助人员。现代战争中,士兵个人能力所能控制的比古代士兵多。古代战斗大多是方阵作战,士兵个人能力和作用很小,更多的是纪律和方阵完整度,所以容易出现连锁性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