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鱼我所欲也》赏析

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这是因为。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尔,助词。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厚德。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原先,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赏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正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为了使这种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尔”是大声呼喝着,“蹴尔”是用脚踢着。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礼记·檀弓》有一段故事与此相类似:“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0)

相关推荐

  • 《鱼我所欲也 》详解

    <鱼我所欲也 >详解 1①鱼,我所欲(所要的,所喜欢的)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舍(舍去)鱼而取(选取)熊掌者也.生(生命),亦我所欲也,义(道义.正义),亦我所欲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①;死亦我 所恶,所恶 ...

  •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

  • 行书 鱼 我所欲也 (孟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

  •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 ...

  • 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不可兼,朱光潜谈“摆脱”

    黑格尔对于古今悲剧,最推崇希腊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安提戈涅的哥哥因为争王位,借重敌国的兵攻击他自己的祖国忒拜,他在战场上被打死了.忒拜新王克瑞翁悬令,如有人敢收葬他,便处死罪,因为他是 ...

  • 《过零丁洋》《鱼我所欲也(节选)》阅读答案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

  • 篇四:《孟子·离娄章句下》赏析(8.1—8.33)

    [孟子·离娄章句下>卷8·1]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 ...

  • 篇四:《孟子•离娄章句上》赏析(7.1—7.28)

    [孟子·离娄章句上>卷7·1] [原文]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2)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