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死前,大喊一人名字,幸好后人没懂,不然历史或将改写

在司马光眼中,马谡倒也是个有才之士,也算是可用之才,为此才会感叹:“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而在李贽看来,马谡也算不得什么人才,除了口舌之长,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为此他言:“马谡妄自尊大,一味糊涂,一味自是,及到魏兵围定,莫展一筹,待救兵而已。极以今时说大话秀才,平时议论凿凿可听,孙、吴莫及也,及至临事,惟有缩颈吐舌而已。真可发一大噱也。”

那么,马谡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何曹操和刘备在临死之前又会大喊他的名字?又究竟是为何,人们会说,倘若这后人在当时知道曹操和刘备死前所呼之名为马谡,这历史将会重写?众人皆知,这曹操和刘备在三国时期皆是一等一的枭雄,而两人在离世之前都做出同样的事情,确实不得不令人有所注目。马谡,出生于公元190年,是襄樊宜城人。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在家中兄弟五个当中谢年龄最小的一个。不得不说,马家的五个兄弟在当时都颇负名气,凭借着自身的才华,被外人称作是“马氏五常”。马谡在一开始之时跟随着刘备,担任荆州从事,进入蜀地之后,又被刘备任命为绵州县令,最后官至越巂太守。能够在仕途之上这般顺畅,不单单是因为马谡的运气好,更为重要的是,马谡本人确实也有着相应的才华。马谡是个极为宽厚之人,器量相当之大,与此同时,他对于军事谋略之事也颇为感兴趣,大概是出于共同的“属性”,为此,当时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也对马谡此人颇为看重,很多时候,诸葛亮还邀请着马谡一同商讨军务,白天黑夜,就算是寻找到了知己一般。而刘备,虽说同样也关注到了马谡自身的才华,但是依旧是对马谡存有戒备之心,甚至还曾专门地叮嘱诸葛亮:“马谡此人说话实属是有些浮夸,有时候甚至超过了他原本所拥有的才能,所以还是不可委任他大事情,您还是还是要对他多多考察些为好啊!”

那么,马谡此人真的就只有口才之能而无真实本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公元225年,诸葛亮在讨伐雍闿之时,马谡倒也为此献出了自己的计谋。当时,马谡根据雍闿当地的地形地貌,建议诸葛亮攻心为上,以打心理战为主进行攻讨。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照办之后,果然一举夺得了雍闿,并且收货了当地的人心,实属是妙哉。由此可见,马谡本人确实是有些才华的,也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空有口才。不过,马谡也并非一直这般顺利,所以受受诸葛亮的器重,但是最终也被诸葛亮斩首。按理而言,诸葛亮那般喜欢马谡,想来是不会要他性命的,只是可惜,马谡在公元228年之时,依旧是铸下大错。在这一年,诸葛亮北伐魏国,此间在选先锋之时,诸葛亮意欲让马谡担任先锋,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不过诸葛亮依旧是违背了众人的意见,马谡也因此作为先锋,统率军队前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原本的建议,在行军布阵之时,也没有按照诸葛亮事先的部署进行,而且按照自己的想法驻扎军队,此间,虽说王平等人对其进行劝阻,但是马谡依旧是一意孤行,最后也导致了此次兵败。马谡最后也因此下狱,虽说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惜才之心尚有一丝,但是马谡本身所犯之罪实属是难以摆脱一死,最后,诸葛亮也只能含泪斩首马谡。同样,而曹操在其离世之前也曾对自己的后代言,不可让司马家掌权,但是最后依旧是未曾遂人愿,司马家不仅掌握了大权,最后还将曹家的政权夺于手中,曹操一生的精打细算,最终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说,倘若当时马谡和司马家都被注意到了,那么,诸葛亮北伐也不至于那么早失败,甚至还可能获得成功;而曹家的天下,也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整个历史或许也因此会有另一方面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