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的由来
《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配以动作导引的传统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法。其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春秋时期有“二字诀”,后来逐步发展为“六字诀”。每个朝代的佛家、道家、医家、养生家都视为珍宝。建国后期,在社会上流传的“六字诀”更是有十多种之多。
《六字诀》的由来,最早出现于《黄庭内景经》系由晋代上清派第一代宗师南岳夫人魏华存(252年—334年)所传。其中虽然没有讲到六种声音,但里面详细的讲解了:肺、心、脾、肝、肾、胆六个脏腑的修行理论,如果没有《黄庭内景经》的理论基础,就不会有后面的一切关于六字诀的东西了。
到了南宋的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提出:“凡行气,以鼻内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这也是六字诀的雏形了。后面主要文献还是在《正统道藏》里记载最为完善。如:《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宋朝张君房《云笈七签》收集了六字诀的文章。还有《太上养生胎息气经》等等
到了隋代佛家天台高僧智者大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详细的提出了六字诀的锻炼方法。后来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养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还有《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调气法》等。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作中,都收载有《去病延年六字法》,到了近代,对六字诀有详细讲解及有录像资料的,较为著名的有马礼堂先生和南怀瑾先生等人。到了现代,网络飞速发展,六字诀的讲解及教学也就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了。
《六字诀》是以行气吐纳的方法,论述五脏六腑补泻的道理。分肺、心、肝、肾、脾、胆六节。每节先列举脏腑图像,然后注明脏腑吐纳补泻方法及脏器生理、病理等等。在后期有些文章就把“胆”改为了“三焦”。最早出现在隋朝的智者大师讲述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也叫《小止观》或者《童蒙止观》。在书中“治病第九章”中言: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但言嘻。
在这里就已经将“胆”改为了“三焦”。再其后道家的《太上老君养生诀》,但这些书中所讲的“六字诀”都比较简单,短短数句就将其介绍完毕了,但慢慢的后期所介绍的“六字诀”大部分已经将“胆”改为了“三焦”。乃至近代很多练习六字诀的人也根本不清楚还有“胆”为“嘻”一说了。
小编认为:“六字诀”最详细最系统的讲解还是为《正统道藏》中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和《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其中都详细的讲述了脏腑的属性,五行,颜色,味道,七情,图案,月份,声音,及呼吸次数等等。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讲述了呼吸的方法:“吐纳用咽法,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咽之,勿令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咽之,依法咽,疾差止过度则损。”就是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是不发音的。但很多近代教学里也有发音的理论,我们不去评判应该发音还是不应该发音,因为无论发音与否,都有很多人因为六字诀受益终生。我们只希望这个简单的功法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身体的康健,可以祛病延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