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烙饼再大,也大不过烙饼的锅。一团体的成就再大,也大不过他的格局。所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天赋、不是出身,而是格局。
格局是什么?
有人说,
格局是一个人的胸怀、眼界、认知和气度。
这样解释没问题,但有些片面。
很多人都谈论格局,到底什么是格局?
当我们夸赞一个人有格局的时候,
通常是说他跳出自我的狭隘,
站在更广阔、更高层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样看来,格局的本质是兼容性,
而且是一个人自上而下的兼容性。
格居越小,心态越坏
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毛病,格式太小,纠缠的都是鸡毛蒜皮。真正有大格式的人,视野宽广,志向高远,从不爲小事纠缠。曾国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员。按道理,他的官轿也应该从蓝呢轿换成绿呢轿,以彰显身份。曾国藩觉得没必要,他也不愿张扬,于是没让仆人换。后果,他出门的路上,在一个窄巷里,遇到一顶绿呢轿。绿呢轿看对面一个蓝呢轿竟然不让路,登时恼了。仆人气势汹汹地冲上去,把曾国藩拖了出来。绿呢轿的轿帘也掀开了,那轿中的高官想看看谁那麼大胆,敢挡他的道。一看,发现竟然是曾国藩。那人赶紧滚下轿子,跪倒在曾国藩面前,不时地磕地,连声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虽然受了凌辱,曾国藩却没有生气,一把扶起这位官员,抚慰他不用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不会计较。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据守本人的志向,就好像心痛一样。念念之间,二心都专注在痛楚之上,哪里还有工夫和精神去说闲话,管正事呢?真正大格式的人,心情波动,心态良好,不纠缠、不计较,二心做本人想做的事。正爲如此,曾国藩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观,终于成爲一代名臣。
格局越大,见识越高
所谓格局,“格”是格物致知的“格”,就是看法、见识的意思。一个团体的见识里,往往就藏着一个团体的格局,一个团体格局的大小,也决定着见识的上下。没有格局的人,只顾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抓小放大,为了琐事耗尽心力,哪有时间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眼中有长远的目标,都是有格局的人。要明白,“利他,不是牺牲和奉献,一切物质回报的果皆来自于对他人创造价值的因。”一个人只靠自己是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机会、财富都是从他人那里来的。真正有格局的人,会懂得通过利他,顺便利己,你想做的一切,才会变得容易。
在平叛太平天国的和平中,曾国藩和左宗棠都功不可没。但是二人的方略差异很大。曾国藩从不浪战,每到一处稳下营盘,先求不败,因此举动缓慢。左宗棠打仗比拟血性,也比拟灵敏,所以常常骂曾国藩贻误战机。俩人的格式不同,见识自然也不同。曾国藩看的是太平天国的国运,看的是大势。洪秀全沉迷享乐,太平天国内部内斗不断,只要自己稳住,那敌人就完了。左宗棠看的,却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一两场战役的胜败。可他没有想过,和平看的是地利天时人和,很多时分要拼人品。与其依托“浪战”去赌一把,不如老老实实稳住营盘,围城困敌,只需不犯错,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唯有登高,才能望远。一个团体站得足够高,格局足够大,高瞻远瞩,见识非凡。
格局越大,看得越远
放到花盆里栽种,只能长到半米多高;
放到水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多高;
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甚至能够长到四五米高;
国学巨匠钱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弥在一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松旁,种一种欣赏植物“夹竹桃”。老先生由此慨叹地说:“以前,僧人种树时,曾经想到寺院百年当前的愿景,而今,小沙弥在这里种花,他的目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哪!”曾国藩说:谋大事着,首重格局。一个团体大事难成,不是才气不够,机遇不到,是由于心中的格局太小。小沙弥种花,仅仅想到明年赏花;而僧人种植松树,则是看到了百年之后的愿景。这就是见识的差异。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做事,却看几十年的开展。格局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境遇去经历、去思考、去总结。人生是很长远的一条路,现在格局不大也不是问题,去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看更广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