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逾矩,从心所欲——听《人生勇敢却规矩:直面人类生物属性中的任性》随感

重庆市丰都县兴龙镇接龙完全小学校

郭明星

近年来,“有钱任性”、“有权任性”甚至“有颜任性”的现象越来越多,任性加身的熊孩子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如何认识与对待人与生俱来的任性,就成了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一道迫切命题。本期讲座,钱教授就聚焦人类生物属性中的“任性”,用科学而全面的剖析,教我们学会勇敢与规矩。

课前,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人有两个我:冲动的我,只管眼前,想干嘛就干嘛;而克制的我,则懂得想长远,考虑将来。现实中,大多数人尤其是孩子,会本能地被前者附体,深陷于任性的泥潭之中。

钱教授还指出,家教缺失和个人的盲目无知、自我膨胀、心无戒惧更会导致孩子任性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家教缺失的问题,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应该反思的:发达的通讯技术,已经让物理距离不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心,用不用心。那种以“忙”和“远”为借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老人和老师的做法,是为人父母的任性。

那么,怎样科学管理我们人性中的任性问题呢?钱教授讲座中提到的以下几点,让我很受启发。

一、自由都是相对的,不受条件约束的绝对自由根本不存在

提到自由,人们马上会想到: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不受任何人管。错!如果任由这种自由泛滥下去,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之中,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反而得不到保障。

“自律必定得走前面,自由才会跟着来”,只有运用理性,接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不干扰别人、不损害他人利益、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不妨碍后代发展为前提建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就比如,只有遵守课堂纪律,才能确保学校学习的效果;再如,只有遵守景区的游览提示,才能安全愉快地欣赏美景。

二、分阶段施策,正确应对孩子的反抗行为

说起反抗期,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青春期孩子的种种表现。但事实上,根据钱教授的科普,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三次反抗期,而且每一次应该采取的教育策略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2-3岁,孩子学会了走路和说话,就想更多地探索世界,寻求自主,把“我自己来!”挂在嘴边,这时的父母,需要在保证安全和规则的前提下,尽量放任顺应孩子的行为;

第二阶段,7-8岁,俗语说“七八岁,狗都嫌”,这时的孩子已经认字,学了一些知识,就本能地要挑战大人的权威,必须坚决镇压他的任性行为,否则后患无穷;最后就是青春期,此时由于体内荷尔蒙分泌旺盛,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容易激动,而他们又希望自立自理,让别人都把自己当作成人看,这就需要我们耐心与孩子进行交流疏通,必要时可以先紧紧抱住孩子,并轻拍后背,慢慢平复孩子的情绪。

三、任性有“克星”,“三规”筑牢防止孩子任性的屏障

任性的“克星”什么?规矩或纪律!钱教授直指要害。具体来讲是:

用家规,把好孩子任性的第一道门。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里也是如此。要从家庭实际出发,让孩子参与制定针对家中所有成员的家规,并且持之以恒地执行。

而“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父亲在家庭中应该是榜样和权威的象征,用理性和果断坚毅的气质让孩子感受到力量、支持、纪律感和约束感。在我们这个长期以母教为主的国家,父亲们必须改变“母亲生,母亲养,父亲只管来欣赏”的状况,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教子责任。这也让我们男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用常规,慢慢打磨孩子的任性习惯。在家庭中,父母从小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餐桌规矩、称呼规矩、待人规矩和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规矩,从而消磨他的冲动行为。在学校,老师更要给学生立好校园里的各项规矩,坚持约束他向着学生的行为规范靠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理性思考,克服个人主义倾向和狂傲心理,预防任性。

用法规,控制孩子滑向任性的深渊。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自律的。必须依靠家长和老师持续不断地对孩子施加“他律”,让行为规范内化到孩子心中,逐渐产生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才能用自律勒住他任性的缰绳。否则,孩子在家没规矩,上学就不守纪,走入社会不守法,就只有接受党纪国法的“教育”了。

四、五种方法帮孩子改掉任性

小孩子淘气不听话,有哪些方法可以改掉孩子的任性行为呢?钱教授给出如下五点建议:

一是不为所动。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乱发“小脾气”时,不要急着去哄他,等他“表演”完了,再过去跟他说理。

二是适时安慰。孩子任性失败后,过去给他擦擦眼泪、洗洗脸,拉近亲子关系。

三是抵制诱惑。平时,要教孩子学会拒绝、学会等待和分享。

四是锻炼意志。要减少对孩子的呵护,为他提供一些经受挫折和磨练的机会。

五是转移注意。孩子耍性子时,根据当时的情景特点,将他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到别处去。

五、任性也有积极面,助人勇敢走向前

换个角度来看,任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种任性主要体现在有勇气、有担当、不退缩,更体现在勇担大任、果敢行动和大义凛然。一句话,就是深思与智慧结合而成的勇敢。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对危险时,他会深知自己是为了大道和公益而冒险,并敢于冒着危险采取行动。他在冒险之前,总会确定自己是在做着正确的事情,而且知道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在道德法律范围内活动,并能理性地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样的任性,真的可以有!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自觉让我们的行为处在社会规范和国法党纪的限制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做到“不逾矩”。同时,为了集体利益和大道真理,以及新的创新、创造的产生,我们敢于一往无前,冒着风险不断奋斗,有所担当,才是“从心所欲”的应有之义。如此,我们就会朝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理想不断前进!

END
本文为“班主任立德树人线上沙龙”第6节课《人生进取但知足——直面人类生物属性中的任性》学员听课感悟。
本文为“班主任立德树人线上沙龙”第6节课《人生进取但知足——直面人类生物属性中的任性》学员听课感悟。作者:重庆市丰都县兴龙镇接龙完全小学校 郭明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