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也曾把我欢迎

我其实是带着许多的遗憾离开西安的!

西安那么大,可我只大略地看了秦兵马俑,在华清宫里转了一个圈,然后于大雁塔前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不过事后想想这样也好,这就好比对一个人的了解,知道了对方最大的好处和优点,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也或者从此给人留下了一个念想,下次有机会或许我还会再去。

在送我们前往高铁站的路上,西安导游微笑着说,祝贺我们终于要跳离西安这个大火炉了,不过估计洛阳那里的气温也好不到哪里去。

导游说这话的当儿我就在想,其实,只要是和对的人在一起,然后再遇到对的景,我们并不会在乎天凉还是天热。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到达洛阳城的时候,它居然早就已经把舒适的温度,不时吹拂的凉风,还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导游都给我们准备好了。

在龙门石窟景区入口处,天空甚至还落下了几许冰凉的雨滴,一扫我们前几日遭受的热浪的煎熬。

我们每人花了十元钱乘坐观光车往景区前进,远远地就看见香山和龙门山两山相对而峙,一条伊河如一条阔大的玉带一般,静静的从中穿流而过。

那一瞬,我的心情莫名地好了起来。

这里的导游姓李,约莫二三十岁的年纪,也是带着遮阳帽,人长得不高,但是笑脸很灿烂。等到她拿起手中的话筒,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现今的发展,她的形象瞬间就无比高大了起来。

不得不说,李导很专业,也很敬业!我们在李导的带领下从西山石窟北门进入,一路向南参观了西山石窟,然后出南门向东过漫水桥,再北行经过香山寺和白园,然后向西过龙门桥回到游客中心。

一眼千年,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就此在心中定格。

漫步在伊河水畔,观光望景,徘徊驻足。这座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代,雕凿时间长达400年之久的石窟,其间有十万余尊佛像,2840块碑刻题记,60余座石刻佛塔,短短一日之内又怎么看得过来?

可是行程短暂,便也只好“日行千里”,“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一路走来,看这里的一座座精雕细琢的石佛像,有的粗狂豪放,有的雄健有力,有的姿态优美,有的仪容尊贵,有的和善开朗。他们形态各异,每一个石窟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些石窟重重叠叠如蜂窝一般聚在一起,雄伟而庄严,真正具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站在最大的石窟面前时,从不信佛的我不由得以最虔诚的心静观:卢舍那大佛眉若新月,嘴角微翘,含笑不露,眼帘下垂,微微凝视前方。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而有序。一圈圈同心圆式的纹络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和圣洁。

据说这尊卢舍那大佛当年就是照着武则天的样子给造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大佛,就能想像当年武则天真正的样子。卢舍那大佛是如此的安详和温存,又是那样的圣洁和庄重,令人敬而不惧。

站在这里,面对此情此景,你会不由得感叹千百年之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究竟是如何用了自己最虔诚的心,然后一锤一锤雕凿出属于自我心中,那绝不可错凿哪怕一斧的佛像!那一种人与佛的对话,那源自内心最虔诚的修炼,怎不让人肃然起敬!

而当我来到香山寺,再次远看曾经登临的洞窟。每一个石窟都像眼睛一般,一千多年来,就是这般静静地看着沧海桑田的变幻。

在那冷峻的山岩之上,无花也无草,却生出了万千佛像。在我的耳畔,有香山寺的钟声阵阵回荡,那仿佛是山林的呼唤,也或许就是佛家的语言。

“香山寺”内留有白居易的“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之佳句。还有李白的诗作:“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极九宵迥,赏游万壑通”。品味着这样的诗句,让这样一座原本就钟灵毓秀的香山,以及其间的一景一物都越发变得空灵了起来。

过“香山寺”的北面约500米处,便是白园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就建在此处。进入“白园”,在苍松翠柏之中拾级而上,不几步便见台阶的顶端一座两方柱单门冲天石牌坊,上刻“望阙”两个大字。石坊柱上的楹联取自白居易的诗句:“嵩烟半捲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石牌坊里面便是白居易的青砖圆顶墓丘了,墓前石碑上镌刻着“唐少傅白公墓”六个大字。

站立白居易墓前,脑海里又现当年白居易留下的文字:“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此诗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其被贬之地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就从其诗句所描述之景况判断,想来当年那里一定是一处蛮荒之地。

如今我看这白园,周围松树柏树如盘如盖,时有鸟鸣奏出阵阵欢乐,前有一条伊河常年清澈地流淌,倒也是安葬一颗诗魂绝佳的宝地了。

走出白园,便见一群开着面包车的师傅争相吆喝,只花了五元钱,便极热情地把我们载到了游客中心。就在那里,李导早已经把微笑给我们准备好了。

大巴车载着我们再次从龙门桥经过,伊河的水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仿佛听见白居易在岸边吟咏“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似乎又在感叹“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不去管他了吧,他乡虽好,不如回家!

(0)

相关推荐

  • 马腾驰//龙门石窟记游

    龙 门 石 窟 记 游(散文) ·马腾驰 龙门石窟,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是深刻难忘的. 记得那年暑假,在西安教书的父亲,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去苏杭旅游,路过洛阳时,他们去了龙门石窟,父亲给我带回来一本介绍龙 ...

  • 中国三大石窟对比 | 莫高窟 云冈 龙门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中华民谣 孙浩 - 当代巨星4 Time:1:35 © Cecilia iPhone 11 Pro Vlog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 ...

  • 谁说大学生没担当?让惊心动魄的龙门石窟生死保卫战来见证

    春天的龙门,水面平静,微风下,泛着浅浅的涟漪,几只野鸭子在嬉戏追逐着,时不时扑棱着翅膀,在水面划出一道道迷人的波纹:成群的白鹭,时而飞翔,水面搏击,时而岸边歇息,优雅而美丽. 夕阳已经滑落西山,清幽的 ...

  • 中国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16.龙门石窟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龙门石窟是洛阳最经典的景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卢舍那大佛雕像群. ...

  • 王鼎三丨春游龙门石窟

    人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龙门石窟誉全球.春暖花开的季节,有朋友自远方来,我陪他到龙门石窟去看风景,一路上给他讲解龙门为什么叫伊阙,周赧王时名将白起曾经率领秦军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这里曾重要歼灭战的古战 ...

  • 中国佛教建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龙门山与香山崖壁之上,据<魏书>记载,其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国家,而地处中原之洛阳中其心意,遂于 ...

  • 洛阳三绝

    我的洛阳之旅 唐白甫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游古都洛阳,我心仪已久,今年三月底,因女儿婚事而得以成行.女儿在襄阳工作,去时在襄阳停留半天,有心到古隆中一探诸葛遗风,可惜天公不作美,霏霏细雨 ...

  • 洛阳这座3000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千古奇人吕不韦的封侯地

    作者:孟津旅游 汉魏洛阳故城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孟津县平乐镇.该城始建于西周,此后经过了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修建与使用,至唐初被废弃,时间长达1600年. 其作 ...

  • 除了牡丹城洛阳,山东曹州曾为牡丹之乡,因黄河决口而败落

    1933年黄河决口,山东曹州牡丹全部被水淹没,至此盛极一时的"牡丹之乡"日渐残败. 曹州即今天的山东菏泽,明朝万历年间当地的牡丹便享誉天下,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自然灾害和战争的频发, ...

  • 曾祥裕风水团队洛阳之行漫谈河洛文化

    曾祥裕 曾海亮 (温馨提示:国庆长假正是静心读书升造好时光, 10月1日,赣州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咨询电话及微信号13766307454) 洛阳,这块土地厚重博大,它孕育了古老的河洛文化.河图洛书 ...

  • 【西南作家•诗词】曾令琪/洛阳焦骨牡丹行

    西南作家·曾令琪主编专栏 欢迎点击,敬请关注--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洛阳焦骨牡丹行 文/曾令琪(四川成都) 一自残红铺径时, 君看牡丹始吐芳. 国色无须夸富贵, ...

  • 洛阳常见的这种汤,10元一大碗,曾让康熙皇帝斯文扫地

    正宗的洛阳人,生活离不开"三皮一线六汤"."三皮"是米皮.凉皮.擀面皮,"线"是米线,"六汤"是豆腐汤.牛肉汤.羊肉汤. ...

  • 洛阳西部藏了座隋唐皇帝行宫,曾为县级制的地方,如今只剩一村落

    洛阳西部藏了座隋唐皇帝行宫,曾为县级制的地方,如今只剩一村落

  • 练习瑜伽旅程上,我曾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些碎碎念,分享给你.....

    练瑜伽,不一定总是会感觉很舒服: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酸痛:也有可能受伤,还有可能经历身体在恢复其本来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移过性的疼痛:你也会经历挣扎,面对不少失望... 但是正是因为你会直面你 ...

  • 赵忠祥离世前一天,曾找倪萍秘密谈话?难怪5亿遗产一分没给儿子

    赵忠祥于很多老一辈的观众而言,代表了一个主持时代,是一代人的大众偶像.由他配音的动物世界,更是无数人难以忘记的声音.不过,这样一位代表一个时代的人物,却在2020年1月16日离开了人世,轰动了整个网络 ...

  • 曾仕强:想要讨好所有的人,最后讨好不了任何人

    知行合一,修己安人 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一个组织的发展也是如此,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规划和调整. 但是,只要有新的规划,就会有人反对,有少数人会因为自己的利害关系,而提出严重的抗议,一定会的.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