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养成痛苦而低能的“巨婴”
这些家长的动机当然都是“爱”,却不知道父母如此自作多情的凡事包办代替的“爱”,只能把孩子养成痛苦而低能的“巨婴”。
中国的家长似乎有一句约好了的口头语,很能代表他们的家庭教育观。这句话就是“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
这样的家庭教育观,最直观地体现在每天放学时的校门口。小学的孩子走出校门,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甩给家长,然后要钱买零食吃,开心地和同学吃着、笑着、跑着。家长大多是爷爷奶奶,百依百顺,背着书包在后面跟着追。公交车上也常见老人背着书包颤颤巍巍站着,孩子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
有的中学生家长也是同样的戏码,也是第一时间接过书包,恨不得替孩子做好一切,背个书包都怕累着孩子。可想而知,回到家里他们也什么都不要孩子做,“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
这些家长的动机当然都是“爱”,却不知道父母如此自作多情的凡事包办代替的“爱”,只能把孩子养成痛苦而低能的“巨婴”。
某县出了一个神童,从小很会读书。明明是普通家庭,妈妈却把孩子当皇帝供着,任何事情不让孩子做,理由是“我儿子以后是科学家,将来这些事有保姆干”。妈妈一路陪读到儿子本科毕业,孩子学业成绩的确很好,被保送读研,妈妈还要陪读,被学校严词拒绝。然而,这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被妈妈养成了巨婴,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连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的基本常识都不懂,乱用同学的东西且用哪丢哪,甚至可以左脚穿甲同学的鞋、右脚穿乙同学的鞋。他不仅完全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业上也是想做就做,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组织观念,最后被学校劝退,和妈妈也反目成仇。一个神童就这么被毁掉,妈妈追悔莫及,知道是自己害了孩子。
有的家长觉醒得比较早,及时改变,就减少了对孩子的伤害。有位妈妈一天做好饭,喊女儿来吃。7岁的女儿没理睬,妈妈着急有事就先吃了。女儿走过来,怒视着妈妈问:“我的饭呢!”那一刻,妈妈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帮女儿盛了7年的饭,从没见过女儿感激,偶尔一次没盛饭,女儿就兴师问罪了。从女儿愤怒的小脸上,妈妈读到的是:你欠我的,该我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妈妈由此反思,我自作多情地辛辛苦苦,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父母看似巨大的爱心,却培养出孩子巨大的私心。幸亏孩子还小,这位妈妈及时觉醒,及早纠正,给孩子的成长锻炼留了机会。
但祖辈往往没有这么明澈痛快,即使告诉他们溺爱会害了孩子,他们还是会强调:“我就是舍不得,我就要惯着,我就要帮着做。”“都是些小事,孩子长大就好了。”殊不知,有病的秧苗怎会长得好?长歪的树如何成才?小毛病长大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差,甚至差到无可救药。
我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节目。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打电话求助电视台,说他受到了爸爸的虐待,申请法律援助,甚至要求修改宪法。记者赶快下去采访,这个年轻人是残疾人吗?受了什么虐待?结果出现在镜头前是一个高大健康的小伙子,他振振有词地诉苦:“父母生了我,就应该养我到死。否则你就不要生我。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到底。我爸爸挣钱比我多,就应该养我。”这个小伙子认为父亲现在不给他钱、不让他住在家里,就是自私,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接着记者采访这个年轻人的哥哥。哥哥自食其力,已经成家生子。哥哥介绍说,爸爸很勤劳,为弟弟吃了很多苦,从小惯着他、依着他,一直把他养到现在,爸爸很不易。
镜头转到他们的父亲,这个儿子口中“挣钱比我多”的爸爸是收废品的,一脸沧桑,老实木讷。老人搓着长满老茧的双手说:“儿子只要讲点卫生,我就会让他住在家里,但他太脏太懒,吃饭都要送到床上,饭碗放在床上几天……”
无语,愤怒,也为这位老人担心不已。但仔细想想,这个自私的巨婴也是受害者,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30多岁的巨婴,谁都难以改变他,他的一生该多么无力,他的妻子儿女该多么痛苦!
溺爱孩子的家长觉醒吧,家庭教育无小事,小事积多成大害。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全面成长的机会,不要以自作多情的“爱”培养出自己痛苦、父母追悔莫急、增加社会负担的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