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嫌活儿麻烦,随手打发给一学生,不料却因此拯救了世界
故事的主角名叫克莱尔·帕特森,恐怕绝大多数朋友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此君是一位地质学家,在学术上,他最著名的成就莫过于测出了地球的寿命——45亿年。然而,当帕特森的名字最早登上各类期刊时,有的杂志把他的名字拼错;因为叫“克莱尔”,还有人搞错了他的性别。由此可见,这位历史小人物“小”到何种程度。
20世纪40年代后期,还在芝加哥大学读书的帕特森接到了来自老师哈里森·布朗教授的一个任务,该任务其实就是通过测量诸如陨石、锆石等物质中铅元素同位素相对含量,在得到的数据基础上推测地球的年龄。当然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活儿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对于这些学术大佬而言,它们其实也没啥不得了的技术含量,充其量就是工作量大一些,过程稍微繁琐点儿。所以,布朗教授就把这个活儿顺手打发给了他的学生,还专门从手下一堆研究生里挑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用咱们如今流行的说法就是个屌丝。
测同位素丰度,这个任务看起来不难,谁料帕特森一做就是6年。原来,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仅空气中所含的铅原子数量就足够让几次连续的测量结果相差很多倍了。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做这类实验都会在洁净实验室中进行,不过,那会儿别说洁净室了,帕特森的实验室破旧不堪,设备陈旧,房间四处漏风。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停下手头的活儿,老老实实地拖地、清洁容器。
在漫长的数年时间里,虽然他的实验结果误差越来越小,但仍远未达到要求。帕特森耐着性子寻找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再想办法逐一排除。到了第7个年头,他终于有机会在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加州理工借用了一间洁净实验室,并在那儿得到了令人信服的数据。帕特森弄清了地球的年龄,据说他当时因为过度激动,心脏遭不住这种刺激还被送到了医院。
虽然在学术界,这样的发现非常伟大,但激动过后仔细想想,对平民老百姓而言,这似乎也没啥实际用处。不过,在研究的过程中,帕特森发现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同样是从自然界中取样,不同样本的铅含量差距堪称恐怖。举个简单的例子,靠近岸边土壤中的铅含量就比浅层海水要高几十甚至数百倍,而浅层海水又比深层海水高很多。
在这里,咱们要了解一个历史背景: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那会儿的美国人仍笃信铅是一种理想的材料。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处于两眼一抹黑的阶段,仍知道外表锃亮的铅比其他金属好太多了。没错,虽然铜也能金光灿灿,但铜会生出绿锈,耐腐蚀性极强的铅几乎永远都银光闪闪;另外,铜的延展性不如铅,说白了就是铅更容易被人们锻造成想要的物件。西方古人发现铅还能美容,用铅制酒杯盛酒,酒的味道更佳甘甜香醇。不光是西方,在咱们中国古代的许多偏方里,铅还是治疗腹泻的特效药。
因此,在随后很长很长时间里,铅从未从神坛上跌落;即便是科学获得长足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达到一个较高程度以及世界资本化后,铅的地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原来,对于资本家而言,铅的成本低,铅产品的制作工序简单,效果卓越,利润丰厚。这样的挣钱利器,资本家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咱们之前讲过居里夫人发现的镭在欧洲社会上的那段黑历史,欧洲人把含有镭元素的水当口服液喝,称之为“镭补”。其实,同一时期铅的普及度比镭补要高得多。大到飞机轮船,小到锅碗瓢盆,贵到富人们的化妆品,几乎所有东西里都含铅。铅普及到了何种恐怖的程度?举个具体例子:当时食品罐头盒子里就有铅,而罐头盒子的焊料中,铅又是重要成分之一;人们吃一个普通罐头的同时,会不知不觉把大量铅吃进肚子。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车轮上的国家”美国而言,铅又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用途:资本家们把四乙基铅掺进汽油,汽油的辛烷值大大提高,因此备受顾客青睐。殊不知,四乙基铅是种十分可怕的剧毒,虽然闻起来像果汁,但人只要触碰它便很可能一命呜呼。铅实际上对人体是存在巨大危害的,铅中毒的案例也频频发生。财阀解决的办法十分粗暴:一面大事化小,花钱了事,另一面,他们出重金收买当时的学术权威,其中甚至包括被视为“美国健康事业领军人物”的罗伯特·基欧。对啥也不懂的平民而言,这些专家教授给出的说法似乎也颇具说服力:铅本身就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种物质,连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都有铅,铅怎么会让人中毒呢?至于那“极少数”几个铅中毒的案例,只能说因人而异,就跟过敏差不多。
上述可见,铅在当时西方民众的眼中,恐怕就跟如今咱们知道地球的寿命是45亿年一样平常。初中的生物课本里都讲过,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帕特森就疑惑了:那么为啥海里的铅元素反而更少且少那么多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渐渐揭开了铅这种“生活必备品”可怕的毒性。帕特森想要告诉世界,古罗马人用铅打造出来的美实际上是一种病态,而这个盛极一时的帝国如此迅速陨落,就跟他们对铅的推崇不无关系。在资本家的怂恿下,跟一个半个世纪前相比,美国人体内的铅含量比祖辈们高了整整600倍!如果再不加以制止,恐怕美国变成罗马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当时,铅是当时西方资本家们手中的王牌之一,“大人物”们自然不会任由这个无名小卒破坏他们的利益。接下来,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权势人物威逼利诱,一方面许诺重金让帕特森放弃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派人轮番骚扰恐吓,试图破坏帕特森的研究,令他因害怕而屈服。帕特森的一切研究成果均无法登上报刊,而他给政府、各大科研机构和学术权威寄的信,要么被扣下,要么收到信的人早就被收买,其中甚至包括美国环保局这样的“人民公仆”。
不过,甘心在一间破旧实验室里花费2000多天重复一种简单实验的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被这些罪恶的资本家和喽啰们击败?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在帕特森不断游走高呼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民众终于从人类对铅的追捧中被唤醒,而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重新审视铅对人类发展的利弊。1970年,联邦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开始重视、思考并反思这一问题。16年后,包括含铅汽油在内的绝大部分含铅产品被禁售。
虽说帕特森好歹也是芝加哥大学博士,光这个文凭恐怕就要超过一大半普通人了,但在浩荡的人类史上,他还当真只能算个小人物。另外,帕特森无疑是伟大的,说他拯救了世界,让人类免走一大段弯路都不为过。请不要因为西方人追捧铅就笑话他们的愚蠢,若非帕特森挺身而出,在日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球另一端的咱们恐怕也很难置身事外。笔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有西方人如此称赞他: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成就超过伽利略,比肩牛顿。有人说这实在是太夸张了,但笔者坚信,帕特森配得上这样的赞誉。
1995年12月5日,帕特森因严重的哮喘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