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搜集:集合现代经方的精辟思维

* 葛根用于下痢,下痢越重,用药越重

* 顾志君:连翘,通透十二经,善清血中毒素,大剂量应用还可以升高白细胞。另外,和中消导不可小视

* 《皇汉医学》:大人小孩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
*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小柴胡汤。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的特征。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所以,小柴胡汤是天然的抗病毒剂。临床上一般都会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

* 单纯性疱疹——小柴胡汤加味(连翘、山栀)
* 带状疱疹,也属于热毒感染,也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连翘
* 半夏泻心汤,可应付一半的中医脾胃病。临床变动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黄,或山栀子,或连翘,或厚朴,或附子

*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如见效以后,当守方,多服些日子。
* 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
* 气血俱虚,其特征是羸瘦、形容枯槁,此时可以考虑炙甘草汤
*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 炙甘草汤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又称“复脉汤”。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的药,30枚大枣能给身体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于体液极度匮乏,“脉结代,心动悸”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强壮汤
*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黄连黄芩治烦悸,甘草桂枝治动悸,龙骨牡蛎治惊悸,半夏茯苓治眩悸,人参麦冬阿胶甘草治虚悸

* 脉浮与出汗、出血有关;脉沉与腹泻、过量发汗有关;脉浮紧,提示可以使用强烈的发汗剂;脉滑实,提示可以使用泻下剂
* 咳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腹痛加芍药;口渴、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术;气上冲加桂枝;咽痛加桔梗;不呕去半夏;无汗、小便不利去桂枝;咳去人参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咳嗽胃痛;防己黄芪汤治汗出而肿的糖尿病;黄连阿胶汤治漏下不眠;白虎加人参汤治出血
* 大剂量黄连除烦,小剂量黄连消痞

* 心下痞硬,提示一种虚弱消瘦的体质,提示汗、吐、下之后病人津亏液涸,提示病人饮食不佳,提示脉弱无力,提示舌面干燥,提示用参、草、枣等补益中药
* 呕吐——柴胡桂枝汤证为“微呕”,小柴胡汤证为“心烦心呕”,大柴胡汤证为“呕不止”;大黄甘草汤证为“食已即吐”,大半夏汤证之“胃反”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腹痛——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大陷胸汤证“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按也痛,大小建中汤证之腹痛也有轻重之别
* 肿——甘草附子汤证“身微肿”,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脚肿如脱”仅限于脚,防己黄芪汤证“腰以下当肿及阴”,气部位在腰以下,越婢汤证则“一身悉肿”,其范围更为广泛
* 下利——葛根汤证的“自下利”与葛根芩连汤证“利遂不止”迥然不同
* 桂枝汤是古代益补剂,凡是在寒冷、饥饿、极度劳累、精神紧张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均可使用

* 麻黄汤是发汗剂,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若发汗太过,可用桂枝甘草汤解
*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
*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
* 病毒性感冒发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小柴胡汤加连翘40克

* 类风湿关节炎肿痛,晨僵,加连翘20克、生地20克、黄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用量适当增加
* 过敏性皮炎、荨麻疹0、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

* 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微生物药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
*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
* 临床上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
* 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一防出现水肿

* 小柴胡汤不能作为散剂来使用
*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是北柴胡,人参是用的党参
* 小柴胡汤的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 柴胡体质: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患者主诉以自觉症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 小柴胡汤为免疫调节剂
* 大柴胡汤,天然的胃肠动力药
* 胆汁反流行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均症见呕吐,考虑用大柴胡汤
* 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症,不要一概的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须先解决胃肠的逆蠕动、呕吐

* 胆囊炎、胰腺炎,大柴胡汤是专方
*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
*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
* 大柴胡汤克用于实胖减肥;防己黄芪汤用于虚胖减肥
* 带状疱疹——五苓散

* 炙甘草汤黄教授认为是一张古代军医用于战士在战场上的大量出血
* 治疗食道癌时,炙甘草汤中麦冬要用到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要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次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茱萸肉30克、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

*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
* 五苓散治疗以下疾病:1、以腹泻、大便糖稀为变现的疾病;2、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3、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
* 水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如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颠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下利;蓄于肌肉则水肿

* 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五苓散
* 五苓散治疗下利,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
* 慢性肝炎、肝癌、肠癌等疾病出现水样便、腹胀、舌体胖大边见齿痕,也多用五苓散加味治疗

* 多汗症,用黄芪、麻黄根等固表止汗的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
* 猪苓汤是治疗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炎以及尿路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疾病的专方
* 尿路结石伴有疼痛者,则猪苓汤要和芍药甘草汤合用;肾积水者,猪苓汤加牛膝、桂枝
* 猪苓汤在生殖系统疾病中运用也相当多。女性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经来腰酸腹坠,常加黄芩、黄柏、连翘、山栀或合用二妙散。这种配伍同样适合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尤其是嗜酒者,下肢有浮肿者。另外猪苓汤合用四妙散治疗痛风,加山栀、连翘治疗失眠,治疗小儿老人的下利等

* 苓桂术甘汤可以看作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有利水作用。桂枝甘草汤,以心悸为主症。茯苓、白术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肿者,是常用的利尿剂
* 苓桂术甘汤用于以心悸、浮肿为主诉的心脏病,尤其多见于以风心为代表的心瓣膜病
* 桂枝甘草茯苓这个方根,多用于体质虚弱的瘦人伴有心悸者
*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
* 半夏厚朴汤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1、病位多在咽喉,2、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异常
* 临床,对于咽喉部的疾病多用半夏厚朴汤做加减治疗
* 半夏是治疗咽喉病的要药

* 若红肿疼痛等炎症明显是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小儿咽痛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 半夏厚朴汤对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机会也很多。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临床上绝不能只局限于咽喉上
* 自我感觉异常还表现为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其人多有精神的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呕吐,恶心是常见的症状
* 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镇静剂

* 半夏厚朴汤多以精神上的不舒服为主,其体质往往相对较好
* 半夏厚朴汤汗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上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对于治疗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

* 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
* 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
* 半夏厚朴汤与温经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病
* 栀子除心烦,厚朴消胸腹胀满,枳实除心下痞痛
* 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痛
* 栀子柏皮汤,特点一个“黄”统之

* 栀子柏皮汤常配合小柴胡汤、猪苓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茵陈篙汤等方
* 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咳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
* 泻心汤中的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

* 鼻衄,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的状态,就可以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
* 泻心汤还可以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如哮喘患者,见咳嗽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

* 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泻心汤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附子有强心的作用。临床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患者多为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是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共同特征是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临床上结合具体疾病,作加减如下: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

*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本方能够有效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症状,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在实质上抓住“挛急”的特点,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脚”的局限
* 葛根芩连汤治热利之方。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核心成分,不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烦;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和下利程度呈正比
* 葛根芩连汤所主的热利多变现为大便色黄黏秽,肛门灼热,见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 防己黄芪汤是治疗腰以下水肿的利小便代表方

* 体质而言,防己黄芪汤症多见于虚胖体型,气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
* 葛根汤作为对项背强急的感冒发汗剂使用;落枕、颈椎病也会用到,但只有对那些体型肥胖大便不实的病人才能取效满意

* 黄胖之人面部痤疮,清热泻火药无效,可试用葛根汤
* 葛根汤也是一张提神剂,是抗疲劳的良方。对于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貌,可试经历充沛
* 葛根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作用,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麻黄也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兴奋大脑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

* 当归芍药散可以看作是班长胶艾汤和半张五苓散的合方。与胶艾汤相比而无出血证,与五苓散相比又无水气上逆。虽血行不利却无有形之淤,故不用桂枝茯苓丸;虽有水停却因于血,故不可单纯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 当归芍药散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而导致的黄褐斑、眼袋加深、晨起面部浮肿、下午下肢浮肿、脱发等

* 泽泻汤可视为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综合症)的高效方
* 苓桂术甘汤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泽泻汤则不受体位影响。前者以起则欲倒的头眩为主,后者以视物旋转的眼眩为主
* 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

* 泽泻汤不是梅尼埃综合症唯一处方,吴茱萸汤、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都有运用的机会,临证要仔细辨别
* 越婢汤治疗“风水”之方。“风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临床所见以头面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浮为特征。发病前多有受凉感冒史,或遭雨淋湿,紧接即发热、浮肿

* 越婢汤所主是见有表症的水肿。本方麻黄和石膏同用,呈现的作用以利尿为主,服后通常尿量大增,由于本方的强大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压下降,因此不必担心麻黄的升压作用
* 心脏病的水肿多出现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肿又以腹水为常见;特发性水肿则有周期性特点。越婢汤所主的水肿为全身性的水肿,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要条件

* 防己黄芪汤也主汗出、水肿,但是下半身;五苓散也主水肿、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与上冲;真武汤所主的水肿多伴显著地寒症;大青龙汤所主的“溢饮”则是无汗而烦疼
* 麦门冬汤经典主治是“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上气是指呕吐或咳嗽,“大逆上气”指干咳或呛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干燥、疼痛或黏腻不爽,吞咽困难等

* 临床上麦门冬汤常合炙甘草汤,用于以羸瘦、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 麦门冬汤相当于神经肌肉的营养剂
* 枳术汤主治水饮停于心下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现代医学中的胃扩张、胃潴留、胃石症、胃下垂等

* 枳术汤中枳实下气消痞,仲师用枳实,腹胀痞满多配伍厚朴大黄;胸闷痛多配伍薤白栝蒌实;腹痛多配伍白芍。白术是治水要药,白术多有水停之征
* 主悸与小便不利之方,可无白术,但少不了茯苓;主眩可无茯苓,但少不了白术;当白术所主的水病兼见悸和小便不利时,则必是茯苓与白术合用之方

* 枳实行气,即是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排空,减缓胃潴留,是中药的胃肠动力剂。白术则可以将潴留在组织间和腹腔、胃肠腔等体腔内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内,然后再通过肾脏排出
* 消化道既有动力阻碍,又有水液停留在官腔,此时枳术汤是第一考虑的方子
* 白虎汤是阳明热症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方,也是一张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方子

* 临床上白虎汤治疗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变现于阳明热症很相似,因此可以用白虎汤治疗;治疗糖尿病,白虎汤常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
* 白虎汤是镇静剂,含麻黄的葛根汤则是兴奋剂;白虎汤又是机体的代谢抑制剂,含姜附的四逆汤则是代谢的增强剂、促进剂
* 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的情况,多加赤芍、石斛、牛膝、丹参四味(四味健步散)

* 黄连解毒汤历来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有效名方,方证以热病烦闷兼有错语、呻吟、不得卧位特征,多见于颅内感染或中毒性脑病
* 血压高,心律偏快,红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定量高,血液粘稠度高,而且精神兴奋性也偏高,可以说”高“是黄连解毒汤的特征所在

* 黄连解毒汤多用于壮实性体质,故与大柴胡汤合用的机会很多
* 黄连解毒汤是一种天然健脑药。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的颅内出血等出血性脑病的恢复期,出现面色潮红,舌质黯红,苔黄口臭等表现,也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大黄治之
* 黄连阿胶汤,黄连,小剂量除痞;大剂量除烦、安神;黄连还主下利;又主腹痛;又主烦热;还主血证。芍药主挛急腹痛。阿胶主血证。鸡子黄为营养剂,增强抗病能力。
* 黄连阿胶汤,主当为烦热,不得眠,心下痞,腹痛下血或下利便脓血者;以腹泻便血为特征的痢疾,肠伤寒穿孔出血、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以出血为特征的月经过多等;还有以心烦失眠为特征的神经症、老年性痴呆、精神病等

* 人体下部出血,包括大小便出血,妇人下血,都能使用黄连阿胶汤
* 黄芩汤是治利祖方。和黄芩阿胶汤相比,没有黄连、阿胶、鸡子黄,可见其心烦、出血必定不甚。用甘草、大枣,其人必反复下利,消瘦而食欲不佳。

* 黄芩汤所治的下利,除了细菌性痢疾之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以用本方
* 黄芩汤单用机会不多,大多与栀子厚朴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黄连阿胶汤合用
* 黄芩汤主治腹痛而出血。先兆流产也表现为腹痛而阴道出血,也可考虑用此方。黄芩有安胎作用,白术也安胎,但白术所主为水利,黄芩所主为热症
* 风湿关节炎出现烦热、肿痛等热痹表现时,也可使用黄芩汤,但多与柴胡、甘草、黄柏、连翘合用,黄芩的用量宜大。可达20克以上

* 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黄芩汤是中药中免疫抑制剂
* 甘草泻心汤,作为治疗黏膜疾病的方子来使用,换言之,甘草泻心汤是黏膜修复剂。可以是黏膜的一般损伤,又可以使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变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等
* 大青龙汤是强烈的发汗剂。能经得起此方发峻汗的,其人体质必定强壮,年高体弱者显然不适合用此方

* 大青龙汤峻汗,中病即止,若不过服,一般不会有大汗之虞
* 治疗溢饮,即是通过发汗后体内潴留水分重吸收而达到消肿目的。在这红情况下,即使发汗过多,也不至于出现厥脱,体内多余水分会及时吸收入血,以补充血容量,相当于内补液
* 溢饮多见于急性肾炎,若为心源性水肿,万万不可使用大青龙汤
* 麻杏石甘汤的经典主治是支气管哮喘

* 麻杏石甘汤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花粉症、荨麻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这些疾病连同支气管哮喘都属于I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可认为是“I型变态反应的拮抗剂”
* 小陷胸汤中栝蒌实既是治胸痹的要药,又可清热润燥化痰。胸痛,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大便干结时此药必用

* 小陷胸汤临床上很少单独使用,多与他方合用,使用广泛,但总以舌红苔黄腻,脉浮滑为客观指征
* 小建中汤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 体质虚弱,经常性腹痛是可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
* 饴糖为滋补剂,有强壮与缓和作用

* 大建中汤是温补性镇痛剂。本方除饴糖外,又属乌梅丸的组成成分,故治疗蛔虫病;饴糖为滋补性强壮剂,多用于瘦人腹痛便干;人参多用于心下痞硬而不能饮食;蜀椒干姜散寒止痛,干姜又可止呕,蜀椒除杀蛔虫外,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可以增强肠蠕动,大剂量又可抑制肠蠕动,蜀椒还有局部麻醉作用。因此,可认为大建中汤是局麻性止痛剂

* 四逆散治疗范围及辩证,四逆散治疗以精神神经紧张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柴胡体质”者,疾病发作多与情绪紧张有关,其证之“四逆”,即是由于紧张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缩而呈现发冷,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饱满,症状阵法性反复性出现,这是与四逆汤症最大的区别。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镇静作用;四逆散治疗疼痛、急迫、挛急性疾病,方中用芍药甘草枳实,均有缓急止痛作用;四逆散治疗多为平滑肌疾病
*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虚弱体质迁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

* 柴胡桂枝汤所主的迁延性疾病多见于,外感病的迁延阶段,证见低热汗出、头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为多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肢节烦疼为表现的肢体关节疾病;另外对出汗过多的过敏性鼻炎、顽固性荨麻疹、更年期综合症伴汗多恶风者也可使用
* 柴胡桂枝汤之所以治疗迁延性疾病,可能取决于本方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少阳之枢这两个重要环节

* 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时时恶心,自感身体多处疼痛,动则极易出汗,汗出而又易感冒,脉细软弱,这个很适合用柴胡桂枝汤
* 柴胡桂枝汤中桂枝汤是滋补剂,小柴胡汤是中医的“干扰素”,就组成来说,实是肿瘤病人改善体质的一张良方

* 仲景用干姜,每于吐泻之后,此是定例
*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实质是疾病未去复见津液耗损匮乏,此渴用瓜蒌根,可知程度之甚,此小便不利,非为水气,故不用茯苓;头出汗,大便溏泄,水走他途故小便不利
* 柴胡桂枝干姜汤,从病位而言,所治主要在胸胁部。另外,从口渴来看,糖尿病患者出现渴甚,头汗出而不利,可用此方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广泛应用于神志异常性疾病,是中医的精神神经镇静剂。本方还用于抽动综合症、癔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也有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是辩证的核心所在,也是柴胡的指征之一
* 龙骨牡蛎不仅是镇静剂,而且还是很强的收敛药,因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见外泄外漏脱失证者,诸如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素体虚弱、体型偏瘦、皮肤色白、纹理较细、肌表比较湿润者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合于体质虚弱的失精家,侧重于收敛固涩;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适合于相对强壮的柴胡体质,侧重于镇静安神
* 五苓散是全身水液代谢障碍的调节剂,桂枝茯苓丸则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整剂,是经方中祛瘀血剂的代表
*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扩张动脉,芍药扩张静脉,并于桃仁、丹皮改善血黏度,血行不利则病变处必有水肿,故以茯苓利水以利血行

* 桃核承气汤的病症临床上有两类,一类是以下腹部急迫疼痛为主而伴有精神亢奋的疾病,另一类是以精神神经症状为柱状
* 大黄有泻火、止血作用
* 与黄连解毒汤相比,桃核承气汤泻火不足而祛瘀胜之;与泻心汤相比,止血不足而通下缓急胜之;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相比,安神不及而泻火逐瘀胜之;与桂枝茯苓丸相比,活血祛瘀不足而泻火胜之

* 桃核承气汤所主有瘀热上又狂热,病变多涉及血的层次,病势多有上冲外渗,既无犀角地黄汤证之血热,也无大小承气汤证之腑实
* 大黄牡丹汤是肠痈的专方
* 大黄牡丹汤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在感染性疾病,其疾病主要有,一,从部位而言,主要用于下腹部及会阴部炎症;二,从疾病分期上讲,多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阳热症状明显。若为慢性感染,多有阳气不足,本方寒凉太过,恐有不宜;三,病人的体质比较壮实

* 冬瓜仁有排脓作用
* 大黄牡丹汤为内在肠痈而设,但体表皮肤的疔疮湿疹也一样可以用
* 理中汤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的代表方。这种虚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泌亢进但吸收功能却低下。在上可见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为多唾,小儿可为流涎。此症也可继发于口腔溃疡。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嗳气吐酸。在下则肠液分泌增多而有泄泻。消化液分泌亢进还可表现为胆道术后分泌异常增多。

* 理中汤证痛不如大小建中汤,胀不如大小承气汤,痞不如泻心汤
* 理中汤证纯寒无热
* 理中汤临床单用机会不多,呕吐者加半夏;黄疸者加茵陈;见肢冷神委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兼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连,名连理汤,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多见此方证;兼汗出恶风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伴冷食积滞胃腕胀气者,加青皮、陈皮民治中汤;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治疗本方证兼痰湿内聚,呕吐清水者;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腹胀痞满者

* 理中汤虽为虚寒,但夹湿、夹痰、夹热、化火、兼气滞也用此方
* 真武汤是温阳利水剂,适用于“寒水”,“寒”既病人自己主观感到畏寒喜热,也有医者客观诊到的四肢冷,脉微弱无力,且患者怕冷并不因天气变化而变化,“水”则指患者体内有过多水分停留。

* 温经汤当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内有久寒”,当有胶艾汤的下血症,当有桂枝茯苓丸的瘀血证,当有麦门冬汤的“火逆上气”证,也当有当归芍药散的血虚而无停水证
* 温经汤成为“子宫发育促进剂”“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奋剂”
* 半夏泻心汤证有上、中、下三部为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肠胃道。三者之中,又以痞为必见

* 半夏泻心汤中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抑菌作用
* 半夏泻心汤所主在胃肠,其证特点是寒热错杂,可以看作胃肠炎症的消炎剂和胃肠功能紊乱的调节剂

* 当归四逆散是现在治疗冻疮、雷诺病的一张名方
* 当归四逆散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并能解除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局部缺血状态
* 四逆汤所主的四逆是由于全身血容量不足,心功能衰竭,新陈代谢低下所致。四逆散所主的四逆是由于精神紧张,或疼痛造成的反射性血管收缩,此二者血管本身并无病变,但本方所主却为血管性病变

* 当归四逆散可认为是末梢血管功能的调节剂,是小动脉的扩张剂
* 附子理中汤治疗上消化道虚寒出血,其人多舌淡脉弱,出血紫黑;心悸、冷汗加肉桂;加糖,可补中气

* 三黄泻心汤治疗内有郁热之出血,其人面色当红,脉象当滑数
* 大承气汤,功专力宏,擅于峻下热结,通腑导滞,治疗痞(上腹部不适无法进食)满(腹部形如覆瓦,气胀如鼓)燥(大便干燥难解,甚至坚硬如石,也指舌苔干焦无津)实(大便秘结,数日不解,可见腹部按之硬,犹如充满气的轮胎,甚至拒按疼痛)之症,临床不完全肠梗阻、肠梗阻等为此症

* 大柴胡汤原用于心下按之满痛的宿食症。支气管炎痰多黏稠,可用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支气管哮喘胸满唇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汤;肺炎发热或支气管扩张,见痰黄黏稠,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如出血,则大柴胡汤加黄连
* 大柴胡汤,适合的人群一般体格健壮,以中老年较多。此类患者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

* 退热经验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ML,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汗出既止),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次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因是急性发热,故去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加连翘,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柴胡退热,必须量大
* 桂枝汤治疗术后自汗,桂枝汤是调和方、强壮方、抗疲劳方。术后自汗是体质虚弱的变现之一,桂枝汤不仅仅是单纯的收敛汗液,更是调整体质,是通阳气。
* 小建中汤是经典的理虚方,强壮性解痉止痛剂

*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经常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黯或黯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黯,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动,下肢多为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昏眼花。服用后患者大多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 桂枝茯苓丸善于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女人痛经、漏下、闭经、不孕者,男人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下肢浮肿、脚痛等,都可以使用此方。加大黄、怀牛膝更佳。大黄、桂枝、桃仁,为活血化瘀的经典组合,能通调血脉,清除淤积。牛膝利腰膝,能痛经活血,并治少腹痛
* 麻黄甘草汤,治疗浮肿无汗者。后世用麻黄甘草,炒至微黄,研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水盅半,锅内滚一大沸,温服后盖被,不使透风,汗出为度。可治疗诸风寒感冒头痛,疔疮初起,风痹不仁,手足麻木,皮肤癣等
* 温胆汤是压惊治病的最佳方,温胆汤是中国传统的壮胆方,也可以看作是治疗当今常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专方。本方原治疗胆寒症。

* 八味除烦汤,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
* 八味除烦汤功效:第一,除烦。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第二,消除异物感。口腔、鼻腔、食管、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也可以用出烦汤;第三,除腹胀。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后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
* 老年痴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茯苓丸栀子厚朴汤合方对老年痴呆有近期疗效
* 五苓散是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水逆病,是一种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 喝酒后用一些五苓散粉剂,有利于解酒保肝
*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 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
* 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不能吃西瓜、冰茶等寒凉之物
* 猪苓汤治淋,所谓淋,就是以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并伴有尿血、口渴、浮肿、失眠等症状

* 温经汤可以治疗女性手掌皲裂
* 温经汤能治疗女性腹泻
*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上消化系统炎症的古方,凡呕吐而肠鸣、心下痞者,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呕吐是本方证主要特征

* 半夏泻心汤原方治疗慢性胃炎有效;久治未愈,面色黯淡,舌质淡红的胃病,可以加肉桂5克;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黄
* 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专方,临床变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
* 黄连解毒汤是泻火要方
* 咽喉干痛专方,桔梗10克,生甘草20克,玄参30克,麦冬50克,制半夏10克。水煎,日三服

* 张锡纯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无论上脱、下脱、阳脱、阴脱,奄奄一息,危在目前者,急煎山茱萸肉90克服之,其脱即止
* 喻嘉言,《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燥救肺散
* 舒驰远,《伤寒集注》《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女科要诀》《痘症真诠》,交喻嘉言弟子罗子尚后得《尚论篇》后大有开悟,麻黄汤催生,白虎汤安胎,四逆汤调经
*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八卷,强调仲景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
* 徐灵胎,《医学流源论》《伤寒论类方》《难经今释》《兰台轨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慎疾刍言》,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选择“类方法”以反映《伤寒论》精神。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用小青龙汤治疗痰喘,用大承气汤治疗伤寒失下,用竹皮大丸治疗产后风热,用大黄肉桂人参五灵脂等治疗血臌等

*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师从喻嘉言弟子马元仪,善用古方
*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其高度重视古代经方医学的临床技术和古方
* 陆九芝,《伤寒论》为外感病总论,温病症在《伤寒论》中,方亦不在《伤害论》外
* 郑钦安,《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他认为“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因此他的特点就是“认识之分阴阳”,临床善用四逆汤,附子应用尤为娴熟,西南“火神派”代表人物

* 易巨荪,《集思医案》,善用仲景方抢救危急重症,出身医药世家
* 黎庇留,《黎庇留医案》《伤寒论崇正编》,善用白虎、承气、真武、四逆之类救治危急重症
* 余听鸿,《诊余集》师从孟河费兰泉,强调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 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得《伤害集注》后疑者涣然冰释,善用经方大剂
* 膜枚士,《研经言》《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

*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伤寒门径》《麻豆蠡言》,善用经方治疗顽急大症,常以重剂取效,单味药常以两计,甚至上斤
* 曹颖甫,《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注重临床应用以及视其验否
* 范文虎,善于望诊,察色观舌而不废切按,医案不尚空论、朴实无华,亦见古方家之风格,世家业医
* 陈鼎三,《医学探源》《中国医学常识》《心腹诸痛论》《柴胡集解》

* 包识生,《包氏医宗》,本草之主治,不能强合经方之主治,注重经方用量研究,认为有主方、单方、偶方、复方、合方、加减方以及六经方、六淫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等
* 祝味菊,《祝氏医学丛书十种》,祝氏善用辛温法,尤以实用大量附子为特点,一般12~18克,多则30~45克,附子每与磁石、牡蛎、枣仁、远志、茯苓等潜阳安神药并用
* 吴佩衡,《伤寒论条解》《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擅用经方大剂,常采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治疗许多阳虚阴寒病症

* 徐小圃,重视顾护阳气的学术思想和擅于用温热药的用药特点,临证屡用峻剂,强调小儿机体特点是“肉脆、血少、气弱”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绝非“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纯阳之体”,他主张小儿必须处处顾及阳气,并且善于在辨明阴阳的基础上识别真寒假热。临床上运用辛温解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和潜阳育阴等法
* 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

* 周连三,对仲景学说极为推崇,尤其对黄元御研究颇深,临证善用温阳法,喜用姜附峻剂
* 武简侯,《经方随证应用法》《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各科简易经效方》《药征学》《本草附方选》
* 朱莘农,《朱莘农医案》近代苏南锡澄地区朱氏伤寒派代表人物,强调体质辩证,善用桂枝类方,以治“夹阴伤寒”名世。万年喜用苦泻清降,尤长于辛凉宣泄,处方轻灵,于火气、痰火诸症多所治验

* 张岫云,《张岫云老大夫医案100例》
* 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陆氏论医案》
* 夏仲方,《中医经方家下仲方专辑》,善用古方
* 赵寄凡,

* 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近代内科中医处方集》《近世妇科中医处方集》《古方临床运用》《中医直觉诊断学》《本草推陈》《食物中药与处方》
* 陈慎吾,擅用桂枝剂、柴胡剂、苓桂剂、泻心汤剂、四逆汤剂等类方剂
* 陈会心,《陈会心医案》,擅用经方治疗传染病及各科杂病

* 胡希恕,《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经方传真》,桂枝汤、小柴胡汤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 余无言,《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斑疹伤寒病篇》《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外科学各论》《翼经经验录》,兼通中西医学,临证擅用白虎汤、承气汤、泻心汤、大小陷胸汤等治疗各种温热重症

* 翟冷仙,《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
* 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主张专方专用与辩证论治相结合,对方药配伍和药物剂量十分重视
* 赵锡武,《赵锡武医疗经验》,对心血管、糖尿病、小儿麻痹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医眼科专家

* 姜春华,《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论医集》《肾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新编》《历代中医学家评析》,师从陆渊雷
* 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以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有独到的经验
* 宋孝志,精通内妇二科,重视研究方剂的配伍、剂量、煎服法,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

* 门纯德,擅用“兴阳温经祛寒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临证创“联合方组”法,用数方主辅相承,互依互用,循序渐进轮流交替服用,达到病体同调、标本兼治、缓缓图本的策略
* 方剂是医者治病的基本手段,方证的辨别医者基本的临床技能
* 方证是病的基本构成单位

* 规定方证是中医学规范化的基础,是医学发展的前提
* 类方便于理解药性及方意,便于临床使用
* 《药征》只谈所当然,不谈所以然,是考证式,重在归纳;《神农百草经百种录》谈所以然,是注释式

* 人参主治“心下痞硬”,所谓心下痞硬,为上腹部不适,而且按之硬,缺乏柔软感和弹性,这种腹证,多见于极度消瘦之人。用于失水而枯瘦者;黄芪主治汗出而肿,黄芪所治的汗出,或为自汗,或为盗汗,或为局限性出汗,或为动辄汗出,且多伴有浮肿,或肌肉松柔无力而呈浮肿貌,用于胖人而有水者

* 枳实厚朴,虽均为理气药,可除胸腹满,但枳实除坚满,除满治痛;厚朴除胀满,除满不止痛

* 黄连除烦热而心下痞,柴胡除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麻黄除无汗而肿
* 细辛、干姜、五味子,主治咳喘上气、痰清如水;黄连黄芩,主治烦热而心下痞;附子生姜甘草,主治下痢、脉沉的虚寒证;人参干姜半夏甘草大枣,主治心下痞、呕吐不食,是养胃经典配伍;桂枝甘草,治动悸;桂枝甘草茯苓,治眩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治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阿胶,治虚悸

* 附子用量,1枚治发热脉沉;3枚治胁下偏痛,附子用量越大止痛越好
* 半夏用量,小剂量(半升),仅治恶心呕吐或喜呕、咳喘、胸满、嗳气、心悸和声哑;大剂量(二升),治呕吐不止

* 黄连用量,大量(4两),除烦;小量(1两),除痞
* 大黄用量,大量(4至6两),治腹痛便秘;小量(1至2两),治身热、发黄、心下痞、吐血、衄血,配黄连、黄芩、山栀、黄柏;中量(3至4两),治少腹急结、经水不利,配桃仁、丹皮、水蛭、地鳖虫
* 厚朴用量,大量(8两),治腹胀满;小量(2至4两),治咳喘、咽喉不利
* 柴胡用量,大量(半斤),治往来寒热;小量治胸胁苦满
* 望形,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即为缺少运动、肌肉松软、稍动即易出汗伤风的体质类型;失精家则多为男子,面色白,肌肤柔薄,瘦弱,脉大而无力等;湿家多面黄而形肿,鼻塞身痛等
* 切脉,浮脉与出汗、出血有关;沉脉与腹泻、过量发汗有关;脉浮紧,提示可以使用强烈的发汗剂;脉滑实则提示可以使用泻下剂

文源:医品阁====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