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论坛】对改进淮河防汛工作的几点设想

顾景林 
蓄洪区永久建筑迁入庄台、保庄圩后,蓄水时群众不必进行临时搬迁转移,做到了居住不受蓄水影响。蓄洪区的生产安排也应充分考虑汛期蓄洪的可能性。尽可能不要从事蓄洪时损失大的生产,尽量种养受蓄洪影响小的品种,据报道,有的农户种植黄豆,蓄洪前可以提前收割了卖青豆,这样就比较好。

图1 庄台如岛——宛在水中坻

可以多种一些不怕水淹的经济林木,譬如桑树淹不死,桑叶富含蛋白质,不仅可以养蚕,还是优质的畜禽饲料,也可以制成茶叶。可以种一些耐淹的果树和生产油料的树木,也等于是种了油菜、芝麻、花生。水产养殖,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带浮框(竹框、木框、管框)的网箱,这样,蓄水时,网箱可以随水浮升,不会跑鱼。

图2 蓄洪区——禾淹鱼跑树无恙

国家在防汛方面的投入不少,但有些地方还是没有顾及到,如蓄洪前,可以协调全国的市场帮助蓄洪区群众突击销售需要紧急处理的农林畜禽产品。蓄洪期间水路四通八达,可以安排班船为群众提供交通、采购等服务,可以组织文艺团体前往蓄洪区內的庄台、保庄圩开展慰问演出。按照国家的投入,应该可以保证让群众在蓄洪期间生活得和平时一样方便,甚至更好。
应该着眼于主动避免和尽量减少损失及其所引起的补偿,而不是先损失,后补偿。从源头上解决防汛资金需求大,群众感觉补偿不足的问题,既让国家少投入,又让群众少损失。

图3 蒙洼蓄洪区

当改进到位,达到蓄洪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小,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的程度时,蓄洪区运用的门槛可不必设得那么高,不必非得等到万分危机的时刻才启用,以免因意外溃堤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据说7月20日,王家坝分洪闸开闸时,洪水距闸顶仅剩0.01米,到了再不开闸洪水就会翻闸的程度。届时将有条件采取间歇式低水位蓄洪策略,使被淹植物能够得到喘息回生的机会。还可以尝试在蓄洪区打一些渗水井,利用地下渗水途径退水。
大水年份,预计汛期需要泄水的上游水库,应提早预泄腾库,腾库时间应统筹安排,错时错峰,避免都集中在汛前的短时段泄洪,特别是不要赶在强降水的时候。

图4 淮河流域汛情地图一例

1971年的淮河流域规划提出了“蓄山水”、“给出路”、“引外水” 的正确方针,淮河洪水从来只能通过狭窄的中游河道东流入海,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成给淮河流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排洪出路,这一新变化在淮河防汛时有可能被习惯性地忽略。

图5 南水北调东、中线引水线路示意图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淮河北岸支流的众多上源相交,如:澧河、澎河、沙河、颍河、北汝河、沂水河、双洎河、十八里河、金水河、熊儿河、贾峪河、贾鲁河、索河等等。

图6 南水北调中线与颖河交叉处

在淮河汛期可利用中线总干渠拦截、排泄与之相交的淮河支流上源山区洪水,避免与淮河干流洪峰叠加或造成顶托效应,以利洪水顺畅下泄。支流上游山区水库汛前腾库水源也可通过中线干渠北输。
水源可输往沿线需要的地方或借道行洪,汛期污染物被雨洪高度稀释,如果水质仍达不到要求,根据各河流水情,可有泄入黄河或利用现有河道输往白洋淀和黑龙港一带的池塘湖库以及废弃古河道蓄存,用于农田灌溉和补充地下水等选择。
中线干渠为淮河分流洪水可能需要作一些适应性改造。作为应急运用,可以在陶岔渠首停止出水的情况下,打开与中线相交的淮河支流退水闸,在支流处于高水位时,水流就可能倒灌进中线干渠,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临时性措施,抬高退水闸出口水位。
中线排洪流量可超过400m³/s。控制河流为总干渠以西的淮河北岸支流。总干渠近旁的暴雨区个别集水量大的东侧支流必要时也可以考虑拦洪入渠。运用中线排洪可以起到减少蓄洪区运用的作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