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兮周秦漢唐也歟--文保志愿者行走西安
丁酉至於戊戌
遼東至於關中
瀋水至於渭水
盛京至於長安
一千八百公里
覓華夏之根脈
尋失落之輝煌
丁酉年春節,遼寧文保小志願者們首臨古都西安,探尋周秦漢三朝文明。
我們瞻拜周文王、武王二王陵及周公,我們圍觀了三千年前的車馬坑,追思華夏禮樂形成的往事,那遙遠的時代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
而那時,這裡稱豐鎬,我們屬東胡;
我們走進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找尋失落的大秦咸陽宮和阿房宮,領略秦軍箭陣天下無敵的威風,也探討著秦軍所向披靡的秘密和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感動于荊軻的悲壯,也哀歎霸王的無情大火,還記得我們在阿房宮遺址下背誦《阿房宮賦》么……
而那時,這裡叫咸陽城,我們屬遼東郡;
我們沿著漢長安城的西夾道慢慢靠近漢家故地,追憶漢宮秋月,品讀長樂未央。登臨宣室殿遺址,走進椒房殿殘台,講述著劉邦與蕭何共商大計,講述著高祖大宴群臣山呼萬歲,講述著韓信的悲慘結局,講述著呂后與惠帝的母子恩怨。講述著文景的富足以及漢武雄風和張騫鑿空。帶著對漢家江山的敬仰,我們走近了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從咸陽原到白鹿原,從最東端到最西端,除了教科書上出現過的種種,還有呂后的野心、張嫣的悲劇、鳳凰嘴的壯美、文景時代的微笑,更有傾國傾城的遐想和馬踏匈奴的豪情。這一切,讓遙遠的大漢帝國逐漸清晰起來……
而那時,這裡叫長安,我們叫侯城。
(汉霸陵下)
(马踏匈奴)
戊戌年春節,遼寧文保小志願者們再臨古都西安,探尋隋唐兩朝文明。
我們走進隋文帝的太陵,村子里的牆壁上,滿滿的寫下了教科書上的內容。突然發現,在西安,我們聽慣了秦陵兵馬俑、乾陵法門寺、陜博大雁塔、驪山華清池,卻忽略了這位對中國歷史發展有著突出貢獻的隋文帝之陵,我們一邊講述著短暫的大隋故事,一邊仔細的觀察這被歷史打磨到近乎被遺忘的荒冢,也許多留片刻,對這位偉大的帝王也是一種慰藉。
(隋泰陵)
(行走唐泰陵)
(讲解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讨论玄武门之变)
(唐献陵石虎)
我們坐著大巴車按圖索驥,走過當年長安城的玄武門、承天門、朱雀門、含光門、春明門、西市、天壇、長安城垣遺跡……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中,努力找尋著隋唐帝國曾經的樣貌,但除了在玄武門遺址邊遙想那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同室操戈之外,我們無論如何也看不清大唐盛世的真實景象。我們列隊從丹鳳門走進大明宮直奔含元殿,在大唐皇帝御座處感受俯視天下萬國來朝的霸氣;我們走進順陵和乾陵,經停大唐感業寺故址,講述武才人和太宗高宗父子的宮闈傳奇;我們瞻仰泰陵和楊貴妃墓,領略華清宮御湯風采,聆聽《長恨歌》里的悲歡離合;我們在興慶宮里回憶千年前阿倍仲麻呂們是如何把大唐帶到了日本;還有昭陵九嵕山上太宗的創業艱難百戰多和山下隋唐群雄亂世逐鹿的真相,更有大雁塔下的玄奘西行和法門寺里的佛骨之謎。誠然,還有我們所見的惠陵的樓閣壁畫、韋貴妃墓的斗拱裝飾圖案、法門寺的鎏金銅浮屠、懿德太子墓的闕樓圖、大雁塔的佛殿刻線畫,還有徐懋功的頭冠和散落在各個展廳中的唐代人物形象陶俑及墓葬壁畫中的喜怒哀樂,如此,一幅清晰的大唐盛世圖景似乎終於在我們的腦海中顯現了出來……
而那時,這裡叫長安,我們叫瀋州。
(唐昭陵博物馆的头冠和人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