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作家苏童,说到自己创作短篇小说的原因,他归结于“只是喜欢”四个字,他以“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这两个标志性地方构建出了一个情感丰沛而饱满的文学世界。他从不掩饰对短篇创作的野心,即使这也许会让他成为一个孤僻者。

今晚的夜读节选自苏童的《短篇小说的使命》一文,他谈及了语言的作用,“任何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语言是水,也是船,没有喧哗的权利,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要让他们齐心协力地顺流而下,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文丨苏童

刊于文学报2016年4月

01 短篇小说的写作就像画邮票

我喜欢写短篇,这没什么可羞愧的,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对我的影响,也没有任何殉道的动机,仅仅是喜欢而已。

“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是我作品中两个地理标签,一个是为了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向自己索取故事;一个是为了仰望,为了前瞻,是向别人索取,向虚构和想象索取,其中流露出我对于创作空间的贪婪。

一个作家如果有一张好“邮票”,此生足矣,但是因为怀疑这邮票不够好,于是一张不够,还要第二张、第三张。但是我觉得花这么长时间去画一张邮票,不仅需要自己的耐心、信心,也要拖累别人,考验别人,等于你是在不停地告诉别人,等等,等等,我的邮票没画好呢。别人等不等是另外一个问题,别人收藏不收藏你的邮票又是一个问题,所以依我看,画邮票的写作生涯,其实是很危险的,不能因为福克纳先生画成功了,所有画邮票的就必然修得正果。一般来说,我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在画两张邮票,情愿承认自己脚踏两条船,这其实就是一种占有欲、扩张欲。

我的短篇小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到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但是我有意识地保留了“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这两个“地名”,是有点机械的、本能的,似乎是一次次地自我灌溉,拾掇自己的园子,写一篇好的,可以忘了一篇不满意的,就像种一棵新的树去遮盖另一棵丑陋的枯树,我想让自己的园子有生机,还要好看,没有别的途径。

02 作家对待自己的感情有技术

说到短篇的结构,我感觉无所谓紧和松,文字如果是在虚构的空间里奔跑,怎么跑都可以,只是必须在奔跑中到达终点,不会有人计时的,也不会有人因你奔跑姿势不规范而判你犯规的,如果说结构出问题,那作者不是气力不支爬到终点,就是中途退出了。

用传统美学探讨短篇是一个途径,一种角度,“聚”和“散”说起来是“气”的分配,其实也是个叙述问题。我一直觉得创作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叙述的魅力,如果对一个小说,自己很喜爱,多半是叙述的力量,自己把自己弄晕了。

这时候,你觉得你可以和小说中的人物握手拥抱,你甚至会感受到自己在小说世界里的目光,比在现实生活里更敏锐、更宽广、更残酷或者更温柔。也许自己喜欢自己这么多短篇,有点不正常,就像我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中、长篇,同样也不正常。

我在短篇的写作中,与长篇不同的感受其实非常简单,写短篇是为我自己而写,写长篇是为苏童而写,都要写,因为我就是苏童。

03 孤僻者发出的歌声

好的短篇小说的得来,对我来说一样是偶然的,我不认为自己在短篇创作上有任何天分,只是喜欢,喜欢就会心甘情愿地投入。

在短篇创作上,我有目标,目标有时候就是野心,我以前曾经大言不惭地祈祷自己的野心得逞,不过就是要成为短篇大师之类的话,现在觉得自己很滑稽,不是野心消失了,是自尊在阻挡病态的狂热,这种自尊是孤僻者觉悟后的自尊。孤僻者不要站到大庭广众前,尽管发出你孤僻的歌声,孤僻的歌声也许可以征服另一些孤僻的人。

我的短篇,通常都有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有时候觉得呼之欲出了,一写却发现障碍,我不解决障碍,一般是冷处理,搁置一边。

有时候很奇怪,在写另一篇小说的时候,会想通前面那篇的问题,其实是在一个相对完美的叙述逻辑里反省到了另一个逻辑的问题。从这个经验来看,每一篇小说里的小世界呈现不同的景象,但仍然是一个世界,所有人对世界的描述都是局部描述,所有完美的描述都有放射性,其中隐藏着一种逻辑的动力,它捉摸不定,却必须驾驭。

我认为,小说不靠算计,就是靠这种逻辑动力。所以你说要摆平小说中的每一个元素,实际是采取分解。我的理解是小说靠逻辑动力做乘法,要扩展,更要摆平的,还是叙述的逻辑。

04 追寻真实与翻转真实

短篇小说有很多种类型,我倾向于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说法,他认为现代的短篇小说不是契诃夫,就是博尔赫斯。

在布鲁姆看来,这是两种短篇小说,契诃夫式的短篇小说和博尔赫斯式的短篇小说。布鲁姆说:“短篇小说的一个使命,是用契诃夫去追寻真实,用博尔赫斯去翻转真实。”以契诃夫名篇《万卡》来解读“用契诃夫来追寻真实”这句话,这封小男孩万卡写给爷爷的信,似乎写得很杂乱的,但是你在静心读的时候,会真的读出眼泪。我的泪点其实很高,但是契诃夫让我读出了眼泪。就这么一篇3000字的《万卡》,可以体会到契诃夫真实的力量。

契诃夫和博尔赫斯

无论是追求真实也好,翻转真实也好,短篇小说的使命还是要去揭露现实。说到短篇小说的发展,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反对欧·亨利、莫泊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当今短篇小说的一个总体趋势和走向。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开创了一种堪称新时代短篇小说的视野,甚至是方法。

现在不仅是中国作家,在世界范围内,短篇小说创作都是在反莫泊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趋向于一种简单。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pexels图库

2019合订本·微店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这让我们的读者发现“文学报”公号提醒推送内容的时间变得飘忽不定。

读者的阅读视野正在被改变。真正值得被看到的文章、多元的内容或许将淹没在同质化的大数据筛选机制里。

在目前没有确定的应对方案里,只能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让我们再次重逢,无限相遇。

邮发代号:3-22

(0)

相关推荐

  • 【名家专栏】冯积岐:读书【《品味经典:读书笔记》独家连载之一】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读书 文/冯积岐 -01- 我记得,我从十一二岁时就开始读小说.那时候,读小学四五年级,小说中的不少字词不认识,就越过去,囫囵吞枣地读.小 ...

  • 11月28摄录云浮水东古村落今天手机都催促快放送來齐分享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不字不述看圖感想 ▲视频--程行者拍摄于古村落 ▲上兩圖:李向榮 攝 29號協會到云浮蟠龍洞采風 29日下午協會十多位會員對水 ...

  • 写作课丨苏童:语言是水,也是船

    语言是水,也是船,任何短篇小说都要把读者送到对岸去 文|苏童 短篇小说的写作就像画邮票 我喜欢写短篇,这没什么可羞愧的,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对我的影响,也没有任何殉道的动机,仅仅是喜欢 ...

  • 楚水/钟声如船(诗歌)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钟声如船 楚  水 抑或就是在寒山寺外 这一夜的雨哦 湿透了  夜半时分 隐隐约约的钟声 我   也抑或不是 半张旧船票的漂泊的人 那个秋天 那个月落乌啼的黄昏 ...

  • 善水与驾船

    <庄子·达生篇>有一则故事:颜回问孔子:"我乘船渡过觞那个地方的深潭,看到驾驶渡船的人,技术非常高超,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我问他:'驾船的技巧,普通人可以学会吗?'他回答我: ...

  • 走近诗人>>白炳安 · 诗的形式是桶,语言是水

    诗的形式是桶,语言是水 走近诗人白炳安 白炳安,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肇庆市作协副秘书长.在<散文><诗选刊><诗潮>< ...

  • 【每日调频共时】Kin229银河的红月|让声音和语言像水一样自然流入别人的心田。

    宇宙万物都是一种振动频率,你我也不例外- 视频在向我们揭示,如果我们一直活在人工时间的机械频率里,也不去主动调整自己的频率,就会无条件的吸收强大的集体潜意识当中很多的限制性信念,进而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

  • 关于花岗岩、仿石材、水洗石、青石、您都了解吗?

    花 岗 岩 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火成岩). 花岗石以石英.长 ...

  • 一定要惜福!人这一生喝的水、吃的米,都是有定数的!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网络. 有句话说得好: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常提起这句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句至理名言被逐渐淡忘,以致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

  • 大厨无意说漏嘴,莴笋凉拌时要不要焯水,半辈子的莴笋都吃错了

    莴笋在咱们平时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做法,可以炒着吃,凉拌着吃.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道莴笋凉拌的吃法,莴笋丝凉拌菜.很多朋友在做莴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惑,那就是莴笋凉拌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焯水呢?今天这个教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