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耳聋,不能怪耳朵
昨天看了篇报道,说近年来“突聋”患者不仅数量增多,且年轻患者的比重增加明显,不少年轻患者的“突聋”都与熬夜有关。
依小编的个体经验和认识,这种“突聋”的原因不完全在耳朵;另外有些“突聋”也很可能有过症状,但是没有被当回事,只是患者自认为是突发的。
小编三十出头的时候,有严重的耳鸣。也不是全天都在耳鸣,往往是在比较紧张的时候会出现,比如汇报工作、做讲座的时候。特别麻烦,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很小,又必须得讲话,痛苦。如果休息得比较好,就不会耳鸣或是比较轻。慢慢有经验了,耳鸣的时候,把手上工作停下来,凝神休息一会就会好转,再不济,睡一觉也会好转。那时,完全是靠本能这样做,后来练了吐气法,从三位一体(肉体+能体+主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人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耳鸣是因为能量不足,所以,凝神休息一下有帮助。为什么耳鸣之类的问题是能量问题,更直接地说是与肾气不足有关,我们练吐气,往往也是耳朵会先有感觉,可以参考这篇看看《俊基医生说:耳朵的症状》。
这些突聋的年轻人,十有八九仗着自己年轻可劲儿造,出现暂时的能量不足。有充足的休息,自然就会恢复。
人很像是一部结构极为精妙的机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运行需要的能量,可以从环境、食物中获取能量,但是它获取能量的效率是有限,贮存及转化的效率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这部机器的运行要在能量的收支平衡的范围里。透支能量的时候,这部机器的检测系统的会发现信号。可惜的是,这部机会偏偏还有个大脑司令部。司令部经常忙自己的事,不但不理会这些信号,还有可能认为这些信号是错误的,瞎指挥:身体各器官听令,都听我的,累是暂时的,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机器就出了故障。还有的时候,司令部觉得检测系统好麻烦,一天到晚整事,不管身体发出什么信号,都屏蔽掉。只有等这部机器出现故障了,动不了了,才注意到,还表示极为愕然,咋搞的,明明昨天还好好的!
练吐气法,外圆功,一天,两天看不出啥变化,一年以后,三年以后,十年以后,再看您和不练的小伙伴之间的差距。就像小编现在,比三十出头那时还健康,再看自己的旧同事,这里、那里的毛病。不过小编很善良的,只是暗暗得意。
也有些人是关注健康的,但是各有各的选择,您可能不练我们推荐的方法,没关系,道理也还是可以听一听的。自主健康新理念的基础,是建立在对生命实相的认知上,这个认知是最重要的,在正确的认知上才能有正确的选择。
我们推荐的吐气法、外圆功,不但从原理上说得清楚,我们还有先行者的实践,还有大量小伙伴的实践,证明其健身、养心的有效性,您如果还有没其他选择,您就先练着呗,骑驴找马,也别闲着。时光易逝,生命不等人。
《北京日报》的原文在这里: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3月2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赵守琴的诊室。赵守琴告诉记者,冬春季正值“突发性耳聋”高发的时段,耳科门诊每天都有因“突聋”来就诊的患者。近年来,“突聋”患者不仅数量增多,且年轻患者的比重增加明显。
“大夫,我要做人工耳蜗!”赵守琴的诊室里来了一位24岁的年轻患者小王。小王是一位护士,经常值夜班,工作十分辛苦。她本就左耳失聪,最近右耳也突然听不见了,情急之下,来到同仁医院希望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找回听力。
“情况出现多长时间了?”经询问,赵守琴得知小王虽然左耳失聪已十余年,但右耳是三天前突然发病的。情况符合“突聋”的条件,通过用药,小王的右耳听力可以被“抢救”回来。
赵守琴说,不少年轻患者的“突聋”都与熬夜有关。春节假期后,20岁的大学生小关因“突聋”来到耳科就诊。原来七天的假期中,小关“放飞自我”一波一波约同学聚会玩通宵,还去了几次环境噪声非常大的KTV。“狂欢”过后,小关一只耳朵突然听不见了。不过幸好就医及时,经治疗小关的听力很快恢复了。
什么叫“突聋”?赵守琴解释,“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般在72小时内发生,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才称为'突发性耳聋’。”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很多因素可能诱发“突聋”,如劳累、精神紧张、突发情绪起伏、持续噪声环境、高血压等基础病,以及早期神经肿瘤等等。
“过去,'突聋’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这与他们自身存在基础病有关。近年,到耳科来治'突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他们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赵守琴说,突发性耳聋发病不分年龄,治疗只有一个原则“越快越好”。
“有时候发生'突聋’前是有先兆的,如程度不重的听力下降。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赶快调整节奏,及时休息。”赵守琴提醒,如果休息过后,24小时内情况没有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赵守琴介绍,突发性耳聋的听力下降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一般来说,如患者在出现症状一周内就医,通常都会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行为习惯,调整好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许多'突聋’是可以避免的。”赵守琴说。(北京日报 记者 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