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症微记:四肢疼痛、麻木等不适两例
一 张阿姨56岁,自述双膝内外侧肿胀及疼痛,双小腿前外侧疼痛,脚背大趾太冲穴附近、小趾足临泣穴附近疼痛,症状持续一年半多,医院看了多次,症状依然反反复复;双臂抬举困难,症状主要在臂膀太阴、阳明、少阳处,持续时间也有大半年了。
患者为女性,症状涉及多个部位、多处经络,遂取其右手,在八邪处各刺一针(指蹼赤白肉际处,四个)。针入,即让患者感受脚背患处变化。张阿姨说,脚背那里不痛了。
随后,让张阿姨感受膝盖患处变化。张阿姨有点不信似的,膝盖症状竟然缓解了大半。症状没有完全消失,随即对拇指、食指处那一针进行调针处理。张阿姨说,膝盖那里也不痛了。
再问其肩膀不适有何变化。张阿姨抬了抬肩膀说,患处改善十分明显,但还是有点痛。顺着她的手看去,不适症状在阳明、少阳处。于是在其小指、无名指以及拇指、食指附近进行调针。
张阿姨说,原来那些不舒服的症状没有了。张阿姨十分感慨,她以为自己这个病很难看好了,没想到几针就有这么大改善。
思路:
脚背不适取右手八邪,考虑思路是下病上治,手脚(掌)既是上焦同气,还是厥阴、少阳络之同气。
膝盖不适取八邪,考虑思路是阳明、太阴络之同气,同时,以手掌为整体划分三焦,掌指关节处可以视为中焦同气。
肩膀抬举不适,还是这样的思路,取八邪阳明、太阴、少阳络之同气。
针入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没有达到预期,可进行阴阳倒换,也可结合用针进行调针。
所谓调针,也就是调整或改变用针深浅、方向等变化。深浅、方向等阴阳变化了,必然会带来患处症状的变化。当然,调针的过程,也是用针导引、医患相得的过程。
二
前几天,还有一个48岁的女性患者,自述双手掌及中指发麻,最近脚掌也开始出现发麻迹象。
手掌不适,上病下治,应该在脚部用针取穴。但大冬天的,光着脚板实在不便,而且太冷。况且,患者脚部也出现类似症状,患处禁针,脚部自然也不宜用针。
遂在其头部百会穴处刺入一针。针入,患者说手掌、脚掌不适症状没了,但是中指指尖处仍有麻木现象。
在百会穴处微微调整了一下针刺方向,患者说,中指麻木现象也没了。
思路:
脚掌、手掌麻木,取百会是求其脚手(掌)头同气。中指不适,在百会穴用针处调针,因为足厥阴经“与督脉会于巅”,既与中指是厥阴经络同气,又与指尖是上焦同气。
《黄帝内针》言,“我们在规范以内灵活地运用四总则,同样一个问题,会有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在熟谙方针灵活性的同时,切切不可忘记大道至简,能用一针解决的问题,绝不用二针。”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是机械地在技法层面追求少用针,而是以明理为首要,更好地运用四总则,“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从每一位患者身上节省每一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