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槟城的祠堂庙宇,述说着历年来“南洋客”们的赤子之心

旧金山或伦敦的唐人街上,到处都是雕梁画栋,楼阁相接。可以说那是出于显耀中华民族文化,但也可以说是出于用那些漆得花花绿绿的亭台楼榭来招徕顾客。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到处兴建的那些金碧辉煌的祠堂庙宇,却不附有任何商业动机。它们纯然是出于对固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挚爱,或者说得时髦些,一种“认同”。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很少人还记得“五月花”上的先驱者。而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数典忘祖”却是大逆不道之事。

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华人占居民很大地比重他们的祖辈都是早年从中国沿海省份漂洋过海至此的,因而祠堂会馆或烟火茂盛的庙宇比比皆是。例如市里的广福宫(也叫观音亭),就建于1801年,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是槟城最古老的庙宇。如今,善男信女仍然纷至沓来,梵香顶礼,献上香油、红蜡,乃至蜜桔等供品。

在槟城比较著名的有林家会馆,进了院门,西厢房的门上挂着“槟城韩江华文学校董事会注册办事处”的牌子,说明会馆还兼办着教育事业。

九龙堂是座宫殿式的建筑,祠堂宏敞雅洁,右壁上悬着一块醒目的金色大匾,上书4个笔迹苍劲的黑字:“祖德庇荫”左端两行朱楷,写的是:“选任槟城首席部长”,右端是:“岁次己酉(1969)菊月谷旦裔孙苍佑立”。

林苍佑是萧乾旅英时的老友。从1969年以后,他一直主政槟州。迄今,他可算是林氏家族中在马来西亚地位最高的人了。稍靠里边的墙上,密密匝匝地挂满匾额:“祖德长沾”,“吾祖荣荫”,等等,都离不开一个“祖”字。“祖”,不是就意味着“根吗?这些匾是林氏子弟在本地或欧美及大洋洲获得学位后所献。马来西亚华人第一代开拓者,几乎都是文盲,干的是苦力活;第二代才在本地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第三代就到海外留学,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了。看来漂流各地的华人,莫不把子女的教育放在首位。

祠堂中央的神龛上有一蓝的匾额,上书“九龙堂”3个金字。上面又有3块匾。最上面,紧挨着天花板,又是3个横匾。两旁的画栋上端,盘踞着木狮数对,雕镂彩绘,无比精美。支撑着画栋的两个高柱上镌有一幅对联:“奕代流芳忠孝有声天地老;千秋树德古今无数子孙贤。”

论建筑的宏丽,在槟城首推龙山堂(也叫正顺宫)。它竣工于1898年,旋即焚于火灾,1904年重建。是当年万里迢乘帆船而来的开拓者平安抵达后,为感恩上苍而集资修建的。正门两侧,白地金字对联刻的是:“龙虎榜中人光分葛藟,山川图里客胜访槟榔。”

回廊的石壁上满是二十四孝和《三国演义》的浮雕,人物个个神采奕奕,显示出精湛的技艺,旁边还用小楷刻了雕刻家的姓名。

回廊上有一排二人高、一抱粗的青石柱,上面雕着人物、云彩、龙凤、波浪等花纹,全是镂空的。据说欧美各国来的旅游者怎么也不相信凭着一把凿子能把坚硬的石头刻成这样,说准是刻好后黏上去的。他们不知道我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能把任何石头变得像黏土一样服贴。梁栋上也全是精细的浮雕,真是金碧交辉,琳琅满目。倘若把这些雕刻拍摄下来,一定可以印成一部十分精彩的画册。

这些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美的祠堂庙宇都是当年的“南洋客”省吃俭用、集腋成裘兴建的。而他们多是十八世纪末叶至本世纪初,从潮汕、漳州等东南沿海城市背井离乡前来的。

就拿龙山堂来说,无论是大殿入口的那对大石狮子还是吊在廊檐下的大宫灯,连飞檐、琉璃瓦、石板地、石柱、木材,都是从中国运去的。各种匠人也是从国内请去的。光是那个大屋顶用的料,就重达25吨。面对着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华丽建筑,缅怀着早年冒着巨大风险到此地白手创业的老华侨们,不禁充满一腔崇敬之情。

泰佛寺是东南亚最大的卧佛。这尊泥塑的卧佛长达108尺。卧佛的底座前设有几个神龛,各插着两根象牙,相形之下比卧佛的小手指还要细。卧佛的大红枕头上雕有金色佛像,华丽的底座周围,也布满一尊尊神态各异的佛像。

大殿的四壁嵌着骨灰匣,死者大多是闽籍。据说每一的安放费要9,000马币。就这样,挤得也几乎没有空隙。这里终年经声不断,香烟缭绕。清洁肃穆的庭院里,矗立着一座圆形宝塔。院中古木参天,与绿意盎然的草坪、盆栽的热带植物交相辉映,使人倍觉清新凉爽。

华人的庙是自己集资盖的,马来人的清真寺则是由州政府出钱建造的,印度庙也是这样。清真寺和旁边的光塔造型均极美,白身配以金悬头顶,色调和谐。

林苍佑在接受槟城“荣誉自由市民”头衔的典礼时的演讲中,曾建议设立一项槟城子民史迹基金”,以便保存一套完整的记录,记载槟城子民的生活动态,特别是他们在建筑业方面对槟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这将有助于未来的学者们研究槟城的历史,尤其是研究槟城子民如何在生活上相互交往,形成文化特质的过程。“如此,我们不但可以协助我们的行政人员去检定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同时也能在向前迈进的时候,保存历史的特质。”

(0)

相关推荐

  • 原创 | 印尼随笔:沙横甲坡城的华人几百年庙宇

    加入印尼视角圈子,里面甚是热闹,就等您的加入了!!(点击小程序即可加入) 印尼邦加沙横甲坡城关帝庙,外面因为装修过而新簇,但里面仍然保留古迹斑斑的宝贵文物. 居民疏落,关帝庙很僻静,成为华人少年的羽毛 ...

  • 谁说打卤面卤子不值钱的?

    清亮的芡汁,浓稠的卤 "要不,吃面条吧." 每当为吃什么犯难时,这句话总会跳进脑海. 今天该吃哪一碗? 小时候馋面条了,炸酱面.茄子面.西红柿鸡蛋面.白菜汆儿面随便点,唯独打卤面得 ...

  • 2020妈祖文化和旅游国际传播影响力调查报告

    前言 妈祖是流传于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民间信仰.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是中国海神.相传妈祖原名林默,是宋代初期福建莆田湄洲岛人.她从小天资聪慧,既洞悉天文.熟习水性,又掌握医术.乐于 ...

  • 真武场 神明聚集的地方

    一方净土聚集各方神明 初识真武场,第一印象就是庙多,街道随庙而名,房屋因庙而聚.要问到底有多少,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只说当年繁盛时"十步一祠堂.百步一庙堂,日日香不断.月月节相连" ...

  • 四川古镇(10)——仙市

    仙市古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畔,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改称"仙市". 仙市"因盐设镇",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盐运 ...

  • 新加坡的会馆街

    新加坡的会馆街

  • 许振义:齐天大圣(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二)

    众所周知,齐天大圣的文学典型主要出于<西游记>.中国民间对齐天大圣的崇拜由来已久,已有诸多文献和论文阐述,本文略过不表. 新加坡本地华人崇拜齐天大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波移民热潮的十九世 ...

  • (213)皖南第一村·查济古村

        查济古村坐落在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公里,已有1300年历史:其规模之大,堪称皖南第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古村原有桥梁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现今仍存有古代建 ...

  • 文化墙绘(穿越影艺): 美好乡村 祠堂庙宇 酒楼会所 学校单位

    5月份以来,湖口村2017年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各项工程如火如荼进行.在建设过程中,湖口村紧紧结合当地村情风貌,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着力为广大村民打造美好幸福家园. 现进入中心村--小胡 ...

  • 参观胶东地区一座“宿氏祠堂”,在平度市的宿家村

    在胶东地区,宿姓多见于原莱州府辖内,如掖县.平度.高密等地.登州府辖内宿姓较少.笔者老家原属登州府,因此在上大学之前,身边鲜见宿姓人.直到工作之后,才逐渐对宿姓有所接触.前两年曾路过一次烟台莱州市平里 ...

  • 刘伯温路过诸葛亮祠堂,写14字羞辱他,诸葛亮1300年前写12字回敬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世界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爱情,<三国演义>里的强汉,<西游记>里的种种磨难,<水浒传>里的忠诚,里面的人物真的是个个有他自己的特点 ...

  • 述说柏社

    风情柏社书稿 述说柏社(序) 三县交界肇峰山,兰溪柏社是画廊.就在兰江画廊的纵深处镶嵌着一颗璀璨的兰江明珠--柏社乡.在我的心目中,它是值得人们走进且细细品读的.因为它是一方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有嵩山古 ...

  • 甘肃这座庙 是国内唯一供奉伏羲塑像的庙宇 被誉为“中华第一庙”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创八卦,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天水遗留下了470处文物保护单 ...

  • 被承包的庙宇,已崩塌的信仰!

    寺庙收门票,已经是全世界唯一了,没想到寺庙还能承包,就像景区一样,包下寺庙,请几个和尚来来装装样子,收门票,收香火钱,一切和信仰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这是一门新的生意,靠香火等获利,疯狂敛财,僧人多为 ...

  • 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二零二零年四月份的一天下午,为了村里张氏家族的内部事务,我骑车去了一趟河底镇后坡村.等办完事情后,骑车返回,下来河底村北坡后,想起村门口治起前几天提供的线索,说他这几天在高河 ...

  • 他为何在西方国家如此受欢迎?地位远超孔子,其庙宇多达3万座

    他为何在西方国家如此受欢迎?地位远超孔子,其庙宇多达3万座

  • 古代祠堂仅仅是祭祀祖先这么简单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祠堂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 说起祠堂,大家想起的大都是一个威严的存在.在一个大家族里如果出现了家中难以解决或者判断的事情,大部分都会交给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决判,而最终宣布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