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火,中医大家的“灭火”大法
小编导读
火证种类不一,或由外感六气,或由内伤情郁而发者。有虚火之证,亦有实火之证。不同的火证,其临床表现不一,遣方用药自然会有所差别,需参以脉证而决定。火证应如何根据脉证治疗呢?一起来看看民国中医王雨三先生的总结吧。
继连续四届获得“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之后,“悦读中医”再次在数千个公众号中脱颖而出,入围第五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网络投票环节!希望本届能继续得到您和您身边朋友的大力支持!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入投票界面(10月26日前每天都可为悦读中医投出一票哟)
见神思恍惚,或心气怔忡,或喜笑多言,或卧难安枕,或心中懊憹,厄厄欲呕,胸膈满闷等症。
脉象左寸洪数而有力。
宜用川连、焦山栀、连翘、麦冬心、莲子心、灯心、竹心、犀角、牛黄之类。
气分:连翘、山栀。
血分:黄连、辰砂、犀角、犀黄、小生地之类。
见症头晕、头痛,寒热、面尘,口苦、口渴,呃逆、吞酸,胸满、胁痛,甚至手中厥冷即热深厥亦深之证。
脉象左关浮弦,宜用小柴胡汤;若沉实,或沉滑,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之类。
表分:柴胡、薄荷、蒺藜、蝉衣、荆芥、秦艽、防风。
气分:石决、钩藤、菊花、夏枯草、青蒿、羚羊角、青皮。
血分:丹皮、白芍、赤芍、小生地、黄连、黄芩、鳖甲、龙胆草之类。
见症肢倦、头晕,呕吐、泄泻、赤痢,口渴,不眠,能食易饥,或火不杀谷,而不食者。
脉象右关浮弦且数,是脾胃火之在表分也,用升麻葛根汤。
若弦长且数,是火在气分也,用白虎汤。
若沉实且滑,是火在血分也,用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等。
表分:升麻、葛根、防风、白芷。
气分:石膏、知母、石斛。
血分:大黄、元明粉、滑石、茅根、竹沥、梨汁、蔗汁之类。
见症胸膈胀满作痛,或咳吐浓痰,口觉腥气辛辣,咽喉燥,咽中梗梗然,气急作喘,鼻孔干燥,鼻衄失音,小便不利等。
脉象右寸浮洪且数,是肺经表分之火也,宜用清咽太平丸。
若中候洪数,是气分之火也,宜用泻白散。
若沉滑且实,是血分之火也,用地骨皮、枇杷叶、梨汁、竹沥等。
表分:桑叶、桔梗、前胡、杏仁、防风、牛蒡子。
气分:桑白皮、旋覆花、天花粉、海浮石、枯芩、石膏、麦冬、沙参。
血分:地骨皮、天门冬、枇杷叶、马兜铃、梨汁、川贝母之类。
见症口燥咽干,目失明,小便秘涩,足心热,赤淋,遗精,两足酸软。
尺脉浮弦,是邪在肾与膀胱之表分也,用九味羌活汤,除生地、黄芩、苍术,加独活。
若中候弦数,是火在气分也,用四苓散。
若沉实且滑,是火在血分也,宜用滋肾丸、导赤散等。
若右尺脉沉滑且实,是大肠火也,用调胃承气汤,甚则用大承气汤。
表分:细辛、独活、羌活。
气分:泽泻、车前、知母、猪苓、土茯苓。
血分:黄柏、苦参、女贞子、元参之类。
见症恶食,胸脘胀满,吞酸,或吐,或泻,或吐泻交作,初起亦有先寒后热而热不退者。
脉象右关见沉实且滑,此乃热积,宜用保和丸,加元明粉、炙鸡金、全瓜蒌。
如脉见迟弦且滑实,此系寒积,亦用保和丸,加牵牛、巴豆霜(至多五厘)吞。如泻不止者,饮冷水即止。
如肉积,保和丸内加焦山楂、芜荑,甚则加硇砂四分吞。
劳乏伤气,气虚发热。始则形寒发热,或头痛,或不痛,四肢倦怠,不食不寐,亦如外感证。唯此证始则形寒一次,即但热而不寒,手心热于手背者。
脉象虚浮,或沉细沉弱,右手之脉虚于左手者,宜用补中益气汤。
如尺部虚无,除去升麻、柴胡,重加熟地、杞子。
右尺虚无者,重加巴戟肉、附子、肉桂。
头痛发热,亦如外感证,唯热甚于夜间者。
脉象沉细、沉微、沉涩,或浮散带数,或短促无根,尺部及左三部尤虚,轻者六味地黄汤,重者附桂八味汤。
其热甚于外感发热证,其证大都由外感证误治,多服凉表攻伐药,或由体质虚弱,或过于劳动,并淫欲过度,致伤真元者。
其症面目俱赤,身热如烙,唇焦口燥。而舌必白润,或足冷。亦有喜饮冷水者,唯饮必不多。甚且起坐不安,谵语发狂而不识人者。又有口禁不语者。若服寒凉攻伐药,必毙。
脉象浮散而数,中候即空,或沉细沉微,或短促无根,宜用人参养荣汤,加附子、炮姜,甚者用十四味建中汤,加炮姜冷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