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孙家梁大屠杀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1.

美丽村庄

孙家梁,山西省五寨县三岔镇西北面三十华里外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依山傍水,景色秀美。村北低丘连绵,绿草连天;村南县川河由东向西流淌,碧水泱泱。河边一条公路蜿蜒曲折,延伸至保德县。

村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谷子是这里的特产。

夏季,一望无垠的低丘上,谷子连片,像一块块厚实的地毯。每到收获季节,黄澄澄的谷穗闪着金光,折射出殷实的富裕和美好的希望。

然而,时光流转到1938年3月的时候,孙家梁村不再宁静,不再美丽。日本兵时不时地进村骚扰扫荡,农田荒废,牛羊被劫。村民们饱受异族欺凌之苦,担惊受怕、躲躲藏藏的日子延续到1940年7月,一场血腥的大屠杀爆发了。

2.

屠杀之由

大屠杀的导火索是河南籍伪军陈金柱被村民活埋。

1940年7月,陈金柱随驻扎在三岔镇的日军去保德县扫荡数日后,返程途经孙家梁村时,他的鸦片烟瘾发作。

烟瘾难耐的陈金柱急匆匆地赶到村民武小栓家去抽大烟。武小栓先是害怕、躲闪,冷静下来后仔细端详眼前这个“不速之客”,最终断定这个“烟鬼”应该是日军的暗探。武小栓悄悄遛出家门,到隔壁把情况告诉邻居王觅全。两人合计妥善后,趁陈金柱不注意,把他绑起来,拖到村外的僻静处活埋。汉奸获知陈金柱被活埋的消息后,急告日军三岔总部。

1940年7月3日凌晨,驻三岔日伪军30余人直奔孙家梁村。刚进村,与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八路军张排长等战士遭遇。当即,战斗打响。张排长不幸牺牲,八路军战士被迫撤退。

战后,三岔日军认定孙家梁村百姓暗通八路军,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3.

集体屠杀

日军进村后,把全村男女老少一个不漏地赶到村子的街中心——庙坪。日本兵呜哩哇啦,声嘶力竭,如野狼嚎叫。

庙坪,这个昔日村人闲聚逗趣的地方顿时阴云密布,冷风飕飕,杀气腾腾。此刻是1940年7月4日佛晓。

日军把五十多个村民紧紧地包围起来,大声训话,大意是:这个村里的人良心大大的坏了!杀了杀了的!然后,日本兵和伪军撤到附近的院内和窑洞里。

只听一声震天巨响,日本兵发射的掷弹筒在人群中爆炸。一声、两声……声声震天动地,烟火骤起。手榴弹、机枪、步枪一齐射向人群。枪声大作,火星四溅,嚎哭惨恸,血肉横飞,腿碎臂断,惨不忍睹。

天下起了沥沥小雨,雨水和血水交融在一起,流淌进村南的县川河,殷红的河水缓缓向西流去……

4.

人间惨象

村民陈守栓,当日本兵的刺刀捅向他妻子时,他母亲急忙用双手迎上去,握住刺刀,儿媳妇的命保住了。可是,凶狠的日本兵用力一抽刺刀,老人家的八个手指头齐刷刷地掉在地上。日本兵又在老人的胸膛上连捅数刀,可怜的老人最终倒在血泊中。

村民靳二保,十三岁的小男孩。母亲拉着他的小手正逃命,日本兵赶上来,对准母亲当胸一刺刀,并且用刺刀把母亲牢牢地钉在房墙上。孩子急了,冲向敌人。日本兵的刺刀捅进了他的肚里,把他挑起来,转了两圈,扔向远处。

村民孙留师,全家九口人,五口被杀。爷爷年老行走不便,躲进窑洞里,日本兵对准老人家连开7枪。三岁的妹妹被敌人从脖子上连捅两刀,当场死去。母亲肚子上被打了一枪,白花花的肠子流了出来,后半夜死去。二叔连挨两枪,扑倒于地,口吐鲜血,再没醒来。四叔被日本兵活埋。他被堂嫂拉到身下,掩护起来。等日本兵走后,他从已经死去的堂嫂身下爬出来,成了一个血人儿。

……   ……

那些断手的、失腿的、受轻伤的,想逃脱虎口,希望求得一线生机。刚一站立,有的中弹而死,有的被刺刀戳穿身体。日本兵唯恐有幸存者,又举起刺刀,在已经死去者的尸体上连捅数刀。

人间惨象,惨不忍睹!

5.

滴血数字

这次血腥大屠杀,全村共43人被杀,其中女性14人,5人被活埋。四户人家被杀绝。惨遭杀害者年纪最大的80岁,最年幼者仅3岁。死伤人数占孙家梁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日本兵离开村庄时又放了一把火,烧毁房屋40间,抢走牛马12头,赶走绵羊150多只,衣服财物,洗劫一空。

日本兵撤走后,躲在村外山洞里的群众匆匆回村,草草掩埋了亲人的尸骸,纷纷逃到远处避难。

夕阳下,只有县川河默默地守候着古老而又沧桑的孙家梁村……

作者简介:徐茂,山西省五寨县人,生于1968年,五寨一中语文教师。散文代表作品有《活在五寨》《西行散记》《古镇缘南校情》等。

留言之窗

*徐茂||火烧高岭村
*徐茂||五 师 颂
*徐茂||蜡 炬 泪
*徐茂||古镇缘  南校情
*徐茂||家乡至味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