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腊月二十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既不是重要纪念日,也不是民俗节日,而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在保德人的日常生活中,却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特殊日子。
俗信认为,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祃爷爷“上天言好事”去了,家事无神管了。即使是家反宅乱,也不怕打小报告了。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天为迎新送旧大扫除的日子。
大扫除,许多地方称作“扫尘”。“尘”谐音“陈”,暗喻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一天,要将住宅内的桌椅板凳、铺盖陈设、大小什物,全部搬到院内,将不便移动的大件苫盖好。然后用扫帚、掸子将室内上下左右,旮里旮旯,扫了又掸,掸了又扫。将死角内的积年“恶煞”(即垃圾)彻底清除干净,直至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扫完家,擦玻璃。要把门窗上的玻璃擦的倍儿亮。同时,要将家俱什物统通擦洗一遍。有的人家还要粉刷墙壁油漆门窗。
扫完家,糊窗纸的人家要替窗纸。即将旧窗纸撕掉,换上大白纸。小的窗格上要配上彩纸“窗眼儿”,并组成简单几何图形。大格上要贴窗花儿。窗花儿分两大类,一类为水印木刻画,以河北武强县远大画社的为上品,原平市大芳镇的次之,本县印制的最为粗糙。另一类是剪纸,多数人家是用单色彩纸剪制的花鸟虫鱼,喜庆吉祥图案,也有从集市上买耒的点染剪纸,这类剪纸工艺考究,色彩绚丽。
糊好窗,就布置室内了。无非是贴几张美女胖娃娃年画,吊挂一些拉花类饰物。选择一处合适位置设一祭桌,以备供神。有的人家则以躺柜代之。一切就绪之后,太阳一照,光明几净,宛着雪洞。有道是:处处春光暖,家家气象气。
腊月二十四日,也是备办年食的分界线。
二十四日以前主要是原粮加工,有旳脱皮,有的磨面。
二十四日以后就进入食品加工阶段。诸如:
擀豆面:将豆面加工成面条,是粗粮细作的方便食品。
做豆腐:保德人过年,家家要做几锅豆腐,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待客,都是打头阵食品。
漏粉条:粉条是过年必条食品,烩菜,做湯均可,粉湯和油糕同吃,那是一个绝配。
炒茶米:保德地处晋陕蒙三角地带,饮食文化互相交融。茶米也就是蒙民炒米的变种,配面茶会用。再配上醉枣、麻糖、小油花等茶食,既美味,又体面。
此外,还要开锅。
开蒸锅:即蒸花馍、枣山,以及家常吃的隔年馍馍和隔年窝窝(多为小米面发糕包煮豇豆)。
开煎锅:煎豆腐、煎山药、煎油花儿、煎丸子、酥鸡肉等。
开荤锅:加工肉类,包括红肉、卤煮、炒、炖等方法。还有压猪头肉、熬皮冻等。
二十四日以后,也是妇女最忙乱的日子,白天做吃,晚上还要洗洗涮涮,缝新补旧,到过年那日,大人小孩都要衣帽整齐,一派新气象。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