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哥与你谈读书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金哥”者,敝人之自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咱们当地文人圈中多年的我便有了张先生、张老师等称呼,这样叫的我自觉与大家有了距离。但也有呼我老张的,呼我张兄的,呼我金哥的。我觉得呼我“金哥”最亲切也最受用,所以本文的题目也就以“金哥”自诩了。
日前,建勇向我约一篇谈读书的文稿,我当即应允。因为我与建勇相识多年,且有不错的忘年之交谊。
古人曾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好好读书后,粮食有了,居室有了,漂亮的女人也有了。诗圣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指读书与做学问的因果关系。看来古人是很重视读书的。
时下可谓是“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岂能干成大事?那么知识从哪里来?一是靠社会实践,一是靠读书,但获取知识最主要的的来源还是在书本中。读书,其实是个实践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读书和做人是有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读书是为了学会做人。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从别人那里汲取人生的经验,增加生活的本领。
林语堂先生说过:读书或书的享受始终是被当作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是被一般没有这种特权的人所忌羡与尊敬着的,这只要把一个读书人的生活和一个不读书人的生活比较一下,我们便很容易明白了。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被拘束在他的身边世界中的,在时间与空间上说来,他的生活只能陷在一些日常琐事中,他的接触与交谈只限于同几个少数相识的人,他的见识只限于身边的环境。这一个小“监狱”他是无法脱身的。但是他一旦能读了书,他便立刻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天地,如果他读的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可以和一个世界上的最好谈话者接触了。这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读书的感悟:
一、读书的好处
读书的好处有哪些呢?首先能减轻压力。读书可以让自己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平静自己的内心。
其次,读书能增长知识,读书能够让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前不久,一位领导让我解一首书法中的古诗,其中有“萝薛”二字,我觉得生僻。到底对不对呢?这时脑海中蹦出了《红楼梦》中史湘云那首咏白海棠诗中的起句“衡芷阶通萝薜门”,“薛”与“薜”字形非常相像,心想这肯定是“萝薜”之误。一查词典果不其然,“萝薛”是不能组成词的,这就是读经典的收益吧。
第三,可以提高记忆力,经常读书并用心去记住书中的内容,可以很好的锻炼记忆力,久而久之记忆力就提高了。
第四,还能锻炼脑力,读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刺激大脑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大脑的效果。
另外,经过苦读自学,也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学问家。古典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开篇就讲了王冕读书的故事。王冕小时家穷没有上过几年私塾,后来为了谋生给当地一户财主家放牛。他边放牛边刻苦读书,靠苦读最后终于在书法上、绘画上和诗词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诣,成为一代大家。
上世纪80年代有一篇新闻稿标题是《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介绍了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自学成才的故事。严文井先生当年只有初中学历,靠勤奋读书最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还担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我国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其第一学历也只是个初中生,因生活所迫当了店员,他对数学很感兴趣,硬靠自学钻研,后来在数学刊物上发表了独到的论文,引起数学界当时的泰斗熊庆来先生的注意。熊庆来先生慧眼识珠,专门调他到身边当助教,最终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超越乃师的继承者。这些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朋友们,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学,我们可以踏着王冕、严文井等古人、时贤的足迹,多读书、读好书,去攀登知识的高峰吧。
二、谈谈读书的“博”与“专”
对于读书,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读书究竟应该“专”还是“博”?很多人似乎既想要成为“渊博的人”,又害怕涉猎庞杂,无法将一门知识钻深吃透,最终一无所获。
这虽然是个伪问题,但就我所知,这确实曾经困扰过许多人,也包括我自己。我虽然从小偏好文料,但在文史哲内部,却兴趣极为广泛;小时候是古典文学打基础,后来中外名著都想涉略,中学时还尝试写诗填词。后来又对社会学、民俗学、地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可以说是“每日间杂学旁收的”。但总的来说是对古诗词阅读的多、思考的多,虽谈不上研究,但自觉感悟多一些吧。
再者我认为,“博”与“专”二者用哲学的观点看,是对立的统一。比如我们研究历史学科,需要知道的知识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还要有自己较专门的学问。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比如学习中国历史吧,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然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国。如果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则唐史、宋史也是学不通的。这就是读书的辩证关系。
三、读书要有选择,要掌握好“精”与“泛”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可我们的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是有选择性的去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要认真地去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他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就是浏览的意思,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翻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地读。照这个办法,每天多如牛毛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的。所以这种阅读是不可取的。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八种我认为的必读书,供大家参考。
一、《论语》:中国最重要的儒家典籍。古人云:“帝王者,一代之帝王;孔子者,万世之帝王。”这话,既过,也不过。不管怎么说,撇开孔子及其学说,是无法理解中国现代以前的历史的。而要知道孔子,就必须读《论语》。这本书不是孔子本人写的,但孔子的人格、思想和作为,都在书中时有生动具体的展现。《论语》基本上是一部伦理学性质的书,却又与哲学、政治学、史学、教育学和文学相关。
二、《史记》:千古第一史书,史圣司马迁的杰作,取得了超一流的史学、文学成就。鲁迅对人对事,比较吝于好话,却称《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推崇之极。读《史记》时,一定别忘了同时看一看《报任安书》,那可是字字血泪凝成的剖心之作。
三、《杜工部集》:诗圣杜甫的诗集,绝妙好诗第一读本。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在人格和作品的双重伟大性上可以与杜甫伯仲。杜诗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自杜甫以后,在唐如韩愈、李贺之奇戛,刘禹锡、杜牧之雄杰,刘长卿之流利,温庭筠、李商隐之轻艳,以至宋、元、明之诗家称巨擘者,不下数百人,各自炫奇翻异,而杜甫无一不为之是开先河者,这是清人的评价。但在我看来,杜诗更重要的价值是,第一,它所承载的诗歌情感是具有高度人类性的情感;第二,它所体现的总体上的艺术完美性在诗歌领域是独一无二的。杜诗现存1400余篇,通览不必,选本必读。古今选本极多,当择大家校注本。
四、《红楼梦》:中国文学的航空母舰,一部让我们不得不五体投地佩服的长篇小说。毛泽东称此书和万里长城为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信哉斯言。《红楼梦》初版于1764年,256年过去了,尚无任何一部中国文学作品在文学指数之高和美学气象之大上可以望其项背。从事文学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欲知何为才华横溢,何为功力深厚,何为学养到家,何为气象万千,何为美感丰盈,何为格调不俗,就必须至少通读《红楼梦》三遍以上。
五、《呐喊》: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代表作,中国现当代最好的短篇小说集。我完全同意北大孔庆东先生对此书的评说:“以最少的文字对一个伟大国家的文化进程产生最大的影响,20世纪仅此一部。”
六、《莎士比亚全集》: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奉献给人类的戏剧不动产。本·琼生说莎士比亚既是“时代的灵魂”,同时又“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雨果则奉之为“舞台上的上帝”。莎氏的剧作彰显了人类最具普范性的优秀品格,如热爱国家民族、追求平等自由、珍重友谊、呵护爱情等等。莎剧中塑造了不少不朽的文学典型,端的是光彩照人。至于戏剧结构的匠心独运,语言的生动、活泼、流畅与华赡,更让人叹为观止。莎剧汉译本很多,相比较而言,还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本较为被普遍所接受。
七、《忏悔录》:法国作家卢梭的一部自传性作品,这本书几乎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他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语)。可以说,坦率感和尊严感是《忏悔录》的气血。在这本书中,作者坦然承认自己曾偷过东西,说过谎
话,干过不道德的事情;敢于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我不高尚,但在不虚伪这一点上是高尚的。全书的旨归是人性本善、做事诚实、个性解放、尊重情感和热爱大自然。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便是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和思考告诉我们:“知耻而后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八、《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赞誉这部作品:“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的确,在人物形象的生动、情节结构的精密、心理描写的细微和文学语言的筋道方面,这部长篇小说的杰出性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以上这八部书大部分文友们都读过其中的几种,但全部读过的就不多了,建议大家最好能补充的读完,肯定会大有裨益的。

作者简介:张六金,忻府区人,1947年生,大专学历。青少年时在内蒙古包头市生活,曾从事过编辑校对工作。现担任忻州遗山诗社副社长、忻府区作协顾问、忻州傅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山文化忻州市级传承人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文化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微信:sczb0972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传统文化】南怀瑾|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作者 |南怀瑾      来源 | 慢品南怀瑾:镜明,千里皆明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说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 ...

  • 谢晓滨、姚品文教授《文史谈古筝》欣赏

    出于对古筝的特爱,故而对与筝有关的文化资料发生浓郁的兴趣.因此在查找有关资料和书籍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那就是难以见到一本对古筝前生今世,尤其是它身后的文史哲附加值以及涉及到的礼乐.风尚.民俗.文学乃 ...

  • 说他是双流的“活字典”,一点也不为过!|刘伯谷|文学|双流足征录|双流县|王泽枋|藏书

    他嗜书如命,家中藏书过万册:他著书立文,为双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是"三活先生",被双流人称为"活地图.活字典.活史书": 他形容自己是"爱书. ...

  • 吴尚之:古人谈读书十则

    吴尚之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修身善学的方法,也是精神理想的寄托.本文为吴尚之委员整理出的十则读书笔记,不仅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一一道来,更体现了名家的精神风貌,值得回味. 刘向"学无迟暮 ...

  • 多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 ——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作者:叶朗

    作者:叶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06日 11版) . [光明书话]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 ...

  • 为什么你总是读不进去?10位名家谈读书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来了.它提醒着我们,即便置身于生活的喧嚣中,也不要忘记为阅读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阅读总能滤除浮躁之气,充实 ...

  • 谈读书做学问

    (来源:光明日报) 06-30 14:51 张立文先生 资料图片 <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张立文学术自述> 资料图片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 ...

  • 丛日云:写书人谈读书

    写书人谈读书 文:丛日云   自命为"写书人"并没有夸耀的意思.跻身于大学校园中谋取衣食,借现代排版印刷技术之便,积十余年之功,归在我名下的方块铅字印刷符号算起来大约也有数百万个左 ...

  •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 25-古人谈读书课件

    25-古人谈读书课件

  • 钱谷融先生谈读书

    殷国明:钱谷融先生谈读书 钱谷融先生经常说,他几乎一辈子呆在校园,教了一辈子书,读书自然就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曾如此谈到过自己:"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