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北京万人“马拉松”香会事故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黑格尔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初六)5月25日,当天先是下起了雨,随后突然飘起雪花,大风从西北方呼啸而来。大雪下了一昼夜,积雪厚达二三尺。走到半路的香客们进退两难,很多人被活活冻死。死者数字有说三五十人的,也有统计说百人以上的。(来源:新浪微博/江淳编辑)

这么惨重的结果,除了天灾不可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人祸!

一百二十年前有件旧闻,跟最近的马拉松事故极其相似。人们在山上遭遇突发极端天气,气温骤降,很多人出现失温的情况。不同的是,当时并没有热心村民积极施救,所以最终造成的伤亡也要严重得多。

事情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妙峰山香会期间。

妙峰山位于北京城西北八十里处,山顶庙宇中奉祀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最顶流的女神,信众极多。

因此,每年四月初一到十五日,香会开启的半个月间,前来进香祈福的信众络绎不绝,每天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特别是初六之后的三四天,更是每届香会的人流高峰。

妙峰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是四十里左右,有几条不同的路径可以上山,其中不乏陡峭难行,十几里无人烟的路段,日夜兼程,往返也要三天以上。

听起来对普通人似乎有些危险,但妙峰山香会历史悠久,是一场举办成熟的盛会,各项措施都相当完备。

香会除了沿路布置路灯外,每条山道还设置有茶棚。这些茶棚往往依庙而设,相当于登山的补给站,每隔几里或十几里必安排一座,大的茶棚能够容纳数百人。

登山的香客抵达茶棚,可以歇脚,渴了可以喝茶,饿了也有热粥果腹,甚至还能住宿。只是物价昂贵,容量也有限,有钱人不一定抢得到位置,穷人就只好自带干粮或者饿着肚子爬山了。

不过,从往年经验来看,路上的安全是不用太担心的,顶着大风或者冒着大雨登山都是常见操作。

光绪二十六年的四月初六,正值立夏前后,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时节,白天天气转热,已是夏天景象。虽然妙峰山上气温要凉爽一些,可很多香客还是只穿了单薄的衣服进山,满怀虔诚,一路轻快前行。

当天先是下起了雨,随后突然飘起雪花,大风从西北方呼啸而来。据说温度降至比冬季最冷的三九天还要低,雪花大如碗口,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雪下了一昼夜,积雪厚达二三尺。走到半路的香客们进退两难,很多人被活活冻死。死者数字有说三五十人的,也有统计说百人以上的。

这么惨重的结果,除了天灾不可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人祸。

那年的今天,也就是5月25日,学者徐兆玮在日记里提起,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妙峰山之祸的报道。

报道里说,当地官员事后前往妙峰山查验,看到几十具尸体僵卧在半山上,其中有人是全家同行,死后还保持着家人互相搂抱取暖的姿势。

经过调查,官员发现了更加惨无人道的真相。在风雪大作之时,本来应该成为生命避风港的茶棚,却对前来求助的香客们闭门不纳,任由他们在野地里冻饿而死。

再加审讯,又得知有些香客曾冒雪返回寺庙,是庙中僧人毫无慈悲心,先对他们拒之门外,然后才引起了各茶棚的效仿。

这些茶棚也不是见死不救,而是借机漫天要价地勒索,想要进茶棚不是不可以,不过每人要缴纳二十两银子。没有带那么多银子的话,还可以买热茶暖暖身子,一杯二两银子。

不少香客走投无路,在冰天雪地中茫然四顾,最后无奈选择举家坐以待毙。

当中有些香客已经抵达山顶,烧香拜过娘娘,正在归程。他们不分男女,头上插着蝙蝠、蝴蝶、老虎形的纸花,这些都是出庙门时买的,因为“蝠”是“福”字的谐音,“蝴”和“虎”的发音也接近,这叫“带福回家”,是香会的惯例。

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个上山人都和善地道一声:“虔诚!虔诚!”上山的香客们也对他们大声说:“带福还家!”

他们戴着满头的福气,最终却没能还家。

他们多半不认字,不认得茶棚前都写着“普结良缘”,“为善最乐”的字样。

也幸亏不认字,不然他们吃闭门羹的时候,一定会觉得这是绝妙的讽刺。

更讽刺的是,妙峰山出了这样的人祸,却被普遍视为不祥之兆。

人们相信妙峰山的香火关系到北京的盛衰和国家的气运。有人把康有为拉出来背锅,说好好的国家都是被这帮变法的给闹坏了。

有段时间,妙峰山的茶棚流行卖海怪图。海怪图是虚构出的海怪画像,据说这种海怪身长数丈,在江浙的近海中游荡,专吃洋人。虽然十分玄幻,却是香会上的畅销品。

而那一年,妙峰山的祸事被视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兆,北京城破后,妙峰山的香火也随之衰败。

次年的辛丑年,妙峰山香会遇冷,只有一名山东香客远道而来。

寺庙住持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去年的惨剧,心情复杂地赠给他丰厚的礼物。妙峰山好景不再,香会进入了十几年的低迷期。一直到民国时,国家越来越混乱,民生越来越艰难,人们寄希望于神佛,妙峰山香会才又渐转兴盛。

有人说妙峰山香火衰微,证明中国人丧失信仰,人心已经堕落。其实很明显,那种信仰并不高尚,堕落的也是那个时代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