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中的细节误区
养殖中的细节误区
在养殖中
,由于对药物性质和水质的认知不够,有的人把鱼药用了,不仅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泸州的刘老板就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肥水培育苗种,为什么之前用酵素肥、小球藻、干酪乳杆菌饵养,水肥得相当漂亮,鱼苗在活率高,长得也快;可这一次,把培水的药用了,为什么培不出之前的效果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当和刘老板一阵沟通后,我也被搞蒙了。今年这么多苗种用户按这个方法使用,效果都很好,而且刘老板之前按这个方法使用时,效果也很好呀。
难道问题出在前后两次的使用方法不一样?这一问,刘老板说,有点差异,第二次使用是浸泡了一晚上。可不至于把这几个肥料浸泡一晚上就失效了啊?干酪乳杆菌含有活菌,混和肥水产品一起浸泡一晚上,肯定对活菌有影响,但干酪乳杆菌产生效果的,更多的靠代谢产物,用后一点效果没有,也不应该呀。
我又问老板有没有使用其他产品,刘老板这才说,在培水的前一天使用了杀藻的苔藻净。当刘老板这么一说,引起水没有肥起来的根本原因也就找到了。苔藻净是杀藻的,使用之后药效尚未消失,就来肥水,藻类肯定培不起来。
这就是对药物的性质了解不够,乱用药造成的。同样的事情,在我老爸养鱼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
比如有一年,把杀藻的藻净当成藻种用,一塘绿油油的水色,硬是搞了泥黄色,而且鱼还死了不少。再如把内服杀虫的肠虫净,随意加上粘合剂使用,结果拌料不均,有的鱼吃多了,上午一投下去,还不到两个小时,这些吃料的小鲫鱼就开始出现死亡。
养殖中,因为经验不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交学费。比如对水的认知不够。
上前年夏天,高温持续了两周多,一养殖户在鲤鱼精养塘施药,结果把鱼塘里的花白鲢苗杀死一大片,而鲤鱼苗却一点事都没有。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药物没有问题,剂量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就出在使用的时间以及使用的方法上。
当时这位老板是在中午用的药,而施药时,取的水又是鱼塘的表层水,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有些巧合的事,就引发了问题。表面水的水温高,又正值中午,由于底层水与表层水出现温差,所以鱼塘存在水温分层,取的表层水,由于水温高,药物受到水温分层的影响,不能充分的向水体底部扩散,这样原本按两米计算的杀虫药量,实际上可能只扩散到一米水深,造成表层水的药物浓度翻倍 ,由于花白鲢是中上层鱼,这才是引起花白鲢苗大量死亡的真正原因。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