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原标题:每天早教 | 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外向

前几天,朋友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

进门后,那个9岁的孩子一直拽着他妈妈的手腕,看起来挺怕生。

他妈妈一直催促他向我问好,小孩被催了几次后,怯生生地叫了声阿姨好。

不久一个人躲在角落默默翻儿童故事书了。

我朋友一脸抱歉又担忧的解释:“他太内向了,多包涵。”

我笑了笑表示理解。

接着她叹了一口气说:“唉,很担心他以后会吃亏。”

这让我想了之前看到的后台留言:

一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级,很内向,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

现在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一个语言班或者播音班。

相信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烦恼,觉得孩子内向不好。

总是希望通过一些办法,让他们变得更善于社交、更开朗活泼、更讨人喜欢。

有些家长还会认为内向是种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挤,在社会交际上容易吃亏。

其实,内外向就像男女性别一样,并没有优劣之分。

01 内向是性格,不是缺陷

内向一直被默认为是一种性格缺陷。同样,内向不合群的人也被当成异类。

可是,内向真的就一文不值吗?

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两种性格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是通过社交来汲取能量,他们热情、健谈、爱交友。

他们把自己投身于热闹的群体中“充电”。

而内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内倾型。

社交不仅不能让他们充电,还会消耗他们的能量。

所以,他们会本能的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场合。

就比如,比起吵闹的幼儿园,内向的孩子更喜欢在熟悉的家里,独自和玩具作伴。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孤僻或者自闭。

相反,他们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相处,通过独处来汲取能量。

他们仅仅是选择了一种让他们舒服的生活方式而已。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孩子孤独,他自有一方天地。

所以,内外向只是人一种心理状态,没有优劣之分,内向者更不是异类。

家长不要因为偏见,一直标榜外向的优势,而忽略了内在性格独特的力量。

02 内向独有独特力量

内向者真的被人们误会太久了。

性格的好与坏,一般是由话语权掌握者定义,而内向的人通常不喜表达,结果舆论的战场就被外向的人占领。

导致人们只记得内向者的格格不入,而忘记了他们独有的力量。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位女生十分内向。几乎不跟同学交谈,独来独往。

我们讨论各种八卦趣事时,她安静坐在位置上,或是奋笔疾书,或是静静沉思。

当时的我,特别不理解她,觉得她孤僻又无聊。

后来,那个女生,上了北大。

而我高考失利,到了一所并不优秀的学校。

身边人的思想及各方面水平与高中同学相比是不够成熟的,价值观的种种相悖使我们并不能互相理解。

于是,我也变得像那个女生一样,不爱与周围的人交流。

当他们在谈论八卦,我奋笔疾书,默默蓄力。

终于我也理解了她。

那时候的她,就像一匹孤独的狼。

羊群才会结伴,野兽都是独行。

心理学有个现象,叫“羊群效应”。意思是习惯了随大流,就会丧失自己的判断,成了集体意志的奴隶者。

外向的合群者往往为了跟随大众所同意的,默认牺牲掉自己的意见。

甚至, 不独立思考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慢慢的,沦为平庸的乌合之众。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村上春树、三毛等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正因为内向,他们本能的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喜爱独处,喜爱思考,拥有安静的力量。

有常人所不能及的专注力,一以贯之的执行力。

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03 内向的人更易成功

有时候,内向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一位7岁的男孩,平日里喜欢阅读。

其中最爱是那几套几乎有他三分之一体重的书《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反反复复逐字逐句,一看最少几个小时。

长大一点,他便经常一个人待在地下车库里,专心捣鼓自己的事。

连妈妈叫吃饭,也不予理会。

慢慢的,他被母亲误认为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被强行拉去看医生。

心理医生观察他好久,给出了一个建议:“你最好不要干涉他。”

这位男孩就是微软的创始人,后来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画家兼导演史泰龙说:“人追求理想之时,便是坠入孤独之际。”

内向天然的孤独和安静,就像一把利器,能够让人摒弃一切干扰和诱惑,沉浸在一件事情中。

作家三毛,也是寡言少语的人。

在班上不和同学打交道,没有朋友,我行我素。

对于她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头捡破烂,逃课看书。

在破烂中发现宝贝,在阅读中洞悉美好。

最后,内向没妨碍她拥有丰富的世界,反而赋予她细腻的情感,强大的同情能力,创作出传世的著作。

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1995年间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91名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阶段处于社会的边缘。

因为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在同龄人眼里不可思议。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有更多的独处时间,他们深度思考,徜徉在感兴趣的领域。

内向者不只有沉默,还在沉默中野蛮生长。

04 实现孩子的“内向”自由

如果你家孩子性格内向,不用紧张和担忧,因为内向同样也是上天的礼物,内向的人也可以取得瞩目的成就。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

内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而且,内向者在创作、艺术、科研等领域有着外向者不具有的天赋。

都说“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而有的家长,为了纠正孩子内向的性格,故意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

有次过年去亲戚家,她家女儿平时话不多,爱一个人待着。可她妈妈觉得内向吃亏,一直逼女儿变外向。

吃饭的时候,亲戚打算趁着人多热闹,让女儿敬酒。

小女孩听后脸一下子涨红,握着筷子的手指用力到泛白。

闷声说:“我不要。”

她妈妈觉得没面子,激动的讲:“你连敬个酒都不敢,以后还能干什么?”

孩子瞬间泪如雨下,扭头跑进了房间,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出来。

其实,内向是打娘胎出来的天然性格,本就没有对错之分,“纠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公平。

而强迫孩子进行“社交锻炼”,只会让他们产生反感和恐惧,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

孩子内向的话,我们家长首要做的就是接纳,并且帮助孩子找寻自我认同感。

让孩子了解到内外向只是一种性格特质,不分优劣,减少他的自我否定。

要放心大胆的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让他能以安静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

当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认识自己,观察社会,蓄势待发,就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说到底,尊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才是帮助孩子发展的最好方法。

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与世界格格不入,而是在以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我们要允许孩子不一样,给他们“内向”的自由。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一句话: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