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真伪鉴定:哪些假货曾骗过文物泰斗?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典型案例高:仿唐三彩第一人,骗过文物泰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潘家园发生了一起惊天“盗墓案”,近百件北魏陶俑悄悄出现在潘家园市场,国家文物鉴定一位委员将此事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迅速拨款责令有关博物馆收购。
但北魏陶俑却越收越多,第一批80件刚收进博物馆,潘家园地摊上又出现第二批,第二批被收购,又出现第三批。
据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北魏陶俑)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花了80万元;
故宫博物院买了两次,花了10万元。
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北魏陶俑越卖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大有收不完、买不尽的架势。
关于北魏陶俑的集体鉴定,专家们出现了分歧,有人说真、有人说假。
头一年,海关查获了一批运往境外的“唐三彩”马与乐俑,经过专家鉴定和仪器测试,都一致证明是十六国时期的文物。
根据货主的交代,公安人员抓到了卖主,要按倒卖国家一级文物定罪。
于是,买主顾不上钱了,大叫冤枉,说这批唐三彩是高仿品,全都出自乡党高水旺之手。
有个卖主挪揄说:“蒙专家太容易了,无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旧这几个方面的诀窍,做得和故宫里面的一模一样,他们就认。
乌龙事件后,出了名的高水旺开始深刻反思:仿古遇到了政策界限,而新工艺又不受市场待见,自己该怎么办?
在两难的撕扯中,高水旺最后选择继续他的仿古之路,但那已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对先民精湛技术的发掘与再现,也是对人类文化的敬仰与传承。
从这个时候开始,高水旺的作品都打上了自己的款识。
写上自己的名字,仿得再像,也是高水旺仿的唐三彩。
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
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
究其原因:
一方面它们在胎、釉、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境界;
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
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
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
试想,行家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与真品还会有什么差别呢?
回答是肯定的,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
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唐三彩天王俑,洛阳博物馆
唐三彩风格独特,釉色丰富,造型美妙绝伦,以其独特高超的技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近几十年,唐三彩不断现身于国际艺术品市场,身价不断升高,不断创下惊人的价格。
因此也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收藏家的重视。
由于唐三彩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格都很高。
近年来,市场上的仿品越来越多。
那么,如何辨别真假唐三彩呢?
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鉴别方法:
釉面 
唐三彩埋入地下,历经千余年,受土壤环境和土壤中化学物质如酸、碱等的侵蚀,光亮夺目的光泽已变得柔和莹润,釉面的开片均匀细小,有规律,开片四边微微上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间隙有锈蚀的银沁,类似于汉代绿釉陶壶的泛铅现象。
用肉眼直接观察,从侧面看釉面的表层,生成一种像蝇翅一样薄薄的一层,开片之间像是鼓起的线条,这即是唐三彩的“包浆”。
仿制品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泽,往往采用氢氟酸去光,再用碱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涩。
近年来,制作者也研究烧制出了釉面开小片的方法,但开片坚硬,有的过于细碎,有的纹路杂乱无章,开片往往产生个别纹线过长的现象,釉面无蝇翅“包浆”。
有的虽然也制作上了一层银片或出现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层薄雾,很浅薄,而且不牢固。
现代仿唐三彩鸭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
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但有时可以看出刷纹。
唐三彩是一种亮釉,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而真品则光泽柔和,有“七彩蛤蜊光”“细部特征”。
另外,釉表有非常明显的“如干涸开裂翘曲的塘泥”现象,即民间所说的“翘皮纹”或“芝麻釉“细部特征”据说,迄今为止作伪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来。
因此,“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釉色
真品的器底和圈足往往不施釉,使器物部分露胎,底足很干净。
而仿品全部施釉,底足往往黑而脏。
真品釉色自然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苍蝇翅膀上的纹路一样,釉面很干很薄,无积釉、无垂釉珠、少积釉现象;
而仿品釉色过于艳丽、刺目。
釉中开片大小不均,有生硬感。
釉面常有积釉、滴釉现象,釉面干涩。
唐三彩的釉面开片也有其明显的特征。
绝大多数唐三彩的收藏者都能背出唐三彩开片的特征,就是所谓的“芝麻开片两头跷”。
那么,什么样的开片是“芝麻开片”呢?
它的两头又是怎样上跷的呢?
对于唐三彩的“芝麻开片”,收藏界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个芝麻三个片”。
这句话,顾名思义形容唐三彩的开片是一种十分细小的开片,学术界把这种开片称之为“蝇翅片”。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一本昆虫类的生物书看看,在这些书里找一找各种蝇类的翅膀,理解它的大小,默记它的纹路,唐三彩的开片就象蝇类的翅膀,就能体会什么是蝇翅片了。
这样小的开片,两头明显的上跷,犹如苏绣的针脚,密密麻麻。
唐三彩贴花双系绳柄壶
一些高仿唐三彩尽管也能出现较小的开片,但其和真品唐三彩的“蝇翅片”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现在仿唐三彩镇墓兽
其区别如下:
(1) 仿品唐三彩的开片虽小,但还是大于真品唐三彩的开片;
(2) 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其边框有弧线,而仿品唐三彩的开片几乎都是几何状直线;
形状不同。
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呈芝麻状,两头尖,中间粗,在侧光下,可以明显看出两头上跷的现象。
现代唐三彩制品,其开片为几何状,开片角尖锐,不如芝麻开片那样和润;
三彩骆驼 唐,公元8世纪
(3) 真品唐三彩开片是两头跷,而仿品唐三彩是边线有凸起现象;
规律不同。
唐三彩蝇翅开片,一律为排列紧密的芝麻开片,开片的形状十分有规律。
仿品唐三彩,开片为无规律的几何状,或者是三角形,或者是长方形,开片的大小不一,犬牙交错,没有规律性可言。
读者自然可以对唐三彩的开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4) 仿品唐三彩开片的边框要粗于真品唐三彩的开片。
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唐三彩的开片也有较大的现象,
读者应该结合其他的鉴定特征反复推敲,才能下结论。
还有其他方面影响唐三彩开片的原因,这里给各位藏友罗列一下:
窑口不同,
窑的形状不同;
烧窑的温度不同;
烧窑的燃料不同;
唐三彩的坯料和釉料的不同;
烧窑时唐三彩放置的数量和位置的不同;
唐三彩器型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
烧制后冷却的速度不同等等,都会使唐三彩的开片呈现不同的数量、形状和大小。
我们应该多多接触实物,摸索其中的规律,切不可形成某种思维定势,而错失良机。
唐 三彩凤首水注
造型
唐三彩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轮制、模制等几种。
唐三彩是唐代工匠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与当时社会风俗、生活环境、审美意识、制作材料、工艺水平分不开,因此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均能表现出生动逼真的神态,生活气息浓郁。
从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唐代工匠雕塑水平非常高而且技艺娴熟,人物、动物比例协调,形象生动。
人物的面部、五官、表情、身姿、手势变化有致,各种动物或静、或动,神完气足,形态自然传神。
仿制品的制作,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图片,三是在原型上创新,四是臆造。
制作者虽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的与原物相似,但由于雕塑者功底欠缺,再加上制作者与唐代工匠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只能形似而达不到神似,往往造型生硬,缺少变化。
如制作的俑类往往比例上不协调,面部呆滞,线条生硬,有的线条过于规整。唐代三彩圆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这在碗、盘、瓶、执壶、钵等器物上最常见,而仿制品往往缺少这道工序。 
例如下面这个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雄健的美。
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马”的生理解刨特点。
它的造型规整,雍容大方,线条流畅,色彩瑰丽,潇洒生动。
如此精湛传神的技艺,岂是仿品能企及的?
胎土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铁质。
因烧成温度和炉内气氛的差异,烧成后的胎体颜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黄色等多种,胎质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颗粒,并有其他矿物杂质。
从胎体坚实度来看,有的因烧成温度高,胎体比较坚硬;
有的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小一些,胎体较疏松,釉层容易剥落。
三彩堆贴宝相花纹罐 唐代 7-8世纪 高30.9cm
仿制品的制作,一种是采用加工现代三彩工艺品的胎体材料,即纯净的高岭土,没有经过特殊配料加工,烧成后胎体洁白细腻,比较坚硬,杂质少,叩之声音响亮,手感较重,与唐代三彩区别较大。
另一种选用的材料也是高岭土,采用与古代相近的工艺对胎料进行加工,制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质,经过精心配制,烧成后无论从硬度、胎色还是疏密度都与唐代三彩接近,区别开来有一定难度。 
唐代,三彩堆贴宝相花纹水注    高22.0cm
真品唐三彩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多出现于隋和唐朝初期(此马既为红色陶胎),极其稀罕,仅陕西有少量出土;胎土细、实,含有矿物杂质。
由于大多从墓中出土,历经千年时间,器物露胎处有风化现象。
另一类是白色陶胎,多产于河南,是最多见的一种。
然而,对于高仿三彩来讲,用白色高岭土制假已经不成问题,因此不能仅凭胎质辨别其真伪。
仿品多为瓷胎或以石膏或白水泥为胎,胎质洁白、泛灰、细腻,无风化现象。
杂质少,叩之声音响亮,上手手感较重。
唐代 8世纪   三彩狮子 高21.8cm
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一般采用先雕塑,后翻模,再按坯,最后粘接组装。
同时采用轮制和捏制的方法,无论是在俑类和器物类都留下了这些工艺痕迹。
人物、动物多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
从出土实物来看,这些痕迹非常明显,
仔细观察这些三彩身体内部的胎面上,许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印。
扁圆体三彩器物如扁壶等,侧面基本都有对接及刀削痕。
再如钵、罐、瓶、水注、盘、碗等采用轮制法,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细小弦纹清晰可见。
现代工艺三彩
仿制品有的采用注浆工艺,器物胎体上看不到捏塑和轮制以及合模泥粘工艺,其制作方法与真品迥然不同,成品手感较轻。
圆型器物有的是在注浆或模制成型后放在转盘上,利用转盘的旋转用工具划出一道道轮制的痕迹,但弦纹看上去线条不自然。
有的采用与唐代相类似的模制按坯工艺制作,但组合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器皿都显得笨拙,比例不协调,线条生硬。
还有的过于精雕细做,画蛇添足,让人感觉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韵。
唐三彩人物俑
通常情况下唐三彩人物俑凡是没有衣物遮住的皮肤均不施釉,如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绘。
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颊用朱红。
人物的五官、须眉描绘的细致入微。
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变淡变薄,且渗入胎体。
仿制品的彩绘颜色鲜艳清晰,看上去比较浮,勾画的线条不干净利落,人物表情显得呆滞,所用笔法描绘的往往不到位,与真品有一定的差别。
蛤蜊光和陨石坑
唐三彩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其胎釉必然会受到“侵蚀”,出土后的三彩常常会出现斑驳脱落的现象,形成一个个像“小圆锅”形状的微小圆坑,其形体大小及其分布毫无规律,行内将其叫做“陨石坑”(其真正形成机制还有待研究)。
这种自然形成的缺陷所呈现的特征,也是我们辨别真伪唐三彩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彩釉面的泛铅现象!
通常真三彩器釉面有许多如同针尖般大小不一的剥釉点,俗称陨石坑。
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到,真三彩的陨石坑呈园型四周平滑无人为痕迹!
由于三彩器釉彩内含铅,故埋藏地下后会缓慢地释出铅元素溢于釉彩表面,它的厚度仅为普通纸张的千万之一。
当器物出土这种泛铅现象会自动停止。
这是目前公认的无仿特征!
泛铅现象通常与蛤蜊光现象共存!
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到,真三彩的陨石坑呈园型四周平滑无人为痕迹!
墓土味
唐三彩器皿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土的味道已经沁入到了唐三彩“胎骨”,即使出土后存放若干年也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墓土味。
尤其将唐三彩浸湿后,或用淋浴花撒将其淋湿,离很远都能很轻易地闻到强烈的“墓土味”。
用陶土新制作的仿品,采用上述试验方法,则可闻到新鲜泥土味;
用石膏作的仿品则能闻到一股石膏味;
经过作旧的仿品,有的能闻到刺鼻的化学味,有的则能闻到腥臭味(粪坑中泡过),有的则可闻到用农药炮制的“六六粉”味。
最后,真品唐三彩的胎体在遇到水后,会变成藕粉色(粉红色),水干后恢复原来的颜色。
一般新仿品都不会呈现这一特征。
(0)

相关推荐

  • 唐三彩如此稀少

    2005年9月20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高58.3厘米的唐三彩仕女俑以595440元人民币成 交;2006年6月22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高49厘米的唐三彩马以440000元人民币成 交; ...

  • 一周一器——唐三彩双鱼瓶(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文物名称:晚唐三彩双鱼瓶 文物等级:一级文物 文物时期:唐 出土时间:1953年 出土地点:山东益都(今青州市)出土 器物尺寸:通高24.5厘米.口径4.1厘米 收藏单位:山东省博物馆 此三彩双鱼瓶反 ...

  • 世上最经典的唐三彩鉴赏!

    唐三彩有很多品种,有作为器皿的,有作为雕像的,有做为陪葬物的,也有用作生活用具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到.唐三彩是最能反映唐朝人社会生活的手工艺品了,几乎没有其他手工艺品可以超越唐三彩的品种.不过 ...

  • 唐三彩是世上的珍奇

    从出土的众多唐三彩艺术品里,唐三彩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有很大不同.已知出土的唐三彩内容大致各分为三类:人物.动物和生活用具,其中人物形象多为宫 廷侍女,这与当时的宫廷生活相关;出土的动物形象多为 ...

  • 收藏唐三彩,那你得点开看看

    唐朝的陶瓷工匠们在制作唐三彩之前,都会对开采的矿土进行细细的挑选,然后对其淘洗使之沉淀,晾干后用提前制定好的模具将它做成胚胎小心的放入窑中对其进行烧制. 唐三彩鉴定:1.唐三彩釉面色光,是宝光,看起来 ...

  • 唐三彩如何鉴定真伪

    唐三彩属于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之中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更显出富丽堂 ...

  • 各个时期景泰蓝特点及真伪鉴定简述

    珐琅器在传入中国后出现了两种分支,一种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元朝传入中国,并在明代开始大量烧制,景泰年间达到了巅峰,因此后世称之为"景泰蓝",这之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 ...

  • 琥珀真伪鉴定,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琥珀属于有机宝石,玲珑轻巧,触感温润细致.近两年,由于受到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国外一些琥珀原产地封矿,有的开采了也运不出来,使得价格持续上涨,琥珀已成为收藏品市场新宠. 琥珀是心灵修 ...

  • 琥珀真伪鉴定的实用方法

    琥珀蜜蜡中含有一种乙 醚油质,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摩擦,可以帮助血液循环,活血醒脑.此外,因琥珀蜜蜡含有极微小的琥珀蜜蜡粒子,容易与皮肤接触形成保护膜,是很好的美容品.琥珀蜜蜡具有超强的杀菌和带静电功效, ...

  • 琥珀真伪鉴定难在何处

    作为"佛教七宝"之一的琥珀,更被佛教信徒视为吉祥之物,除安神定惊外更可辟邪保身,常年佩戴可镇静养神.安神定性.古籍如<本草纲目>中指琥珀可安五脏.定魂魄.消淤血.疗蛊毒 ...

  • 浅谈清代瓷碗真伪鉴定的十二要点特征

    清代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青花瓷.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绿釉.紫釉等星光璀璨,流光溢彩,使人的视觉受到极大的震撼.清代瓷碗由于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传世品较多,品类丰富,为 ...

  • 玉看皮瓷看底: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当然这里说的足 自然不是脚丫子 这里要说中华瓷器的那些个"足" 正常来说,站得稳一定是要用脚站的 人类大脑的进化随着人类 直立行走而得到进化 那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瓷器 有着平滑细腻 ...

  • 飞天茅台真伪鉴定图解(实拍) 五月份最新抢购日历(建议收藏)

    创作立场声明:吐血整理,飞天茅台鉴定指南(实拍真图),茅台爱好者必看,五月最新抢购日历,以及其他五款收藏必买的好酒推荐. 文章概括: 第一部分:飞天茅台鉴定基础指导 第二部分:五月份茅台抢购日历 第三 ...

  • 清代瓷碗真伪鉴定之十二要点特征

    清代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青花瓷.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金彩.黄釉.绿釉.紫釉等星光璀璨,流光溢彩,使人的视觉受到极大的震撼.清代瓷碗由于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传世品较多,品类丰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