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变局和明代皇权(下)

蒙古人对华夏的统治是野蛮而粗鄙,原始而落后的。在蒙元统治的九十六载时光里,中国人口被人为划分为四等,最高端是蒙古贵族王公,次之的则是所谓色目人,阿拉伯和中亚细亚的穆斯林为主。考虑到当时阿拉伯文明的创新能力和对主体的汉人的制衡和顾忌,色目人在元代权倾一时,基本包揽了中书省宰相及六部所有正职。随便举几例:元世忽必烈中统十年(1285),阿拉伯报达(巴格达)工程师默罕默德塔里被忽必烈任命为工部尚书,在原辽南京和金国中都的废墟南面营造了恢弘的元大都城。塔里依照西方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建筑理念,又参照了汉人“天圆地方”的哲学,将大都规划为若干个同心圆形相扣,在最中央和中轴位置的即元宫城。这是一座糅合了蒙古草原、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元素的都城,和汉民族古典意义上的都城风格迥异,譬如唐京兆府长安城,抑或北宋东京府开封城。之后,色目人的权势在元文宗海弥贴耳在位期间达到顶峰,不仅力压汉臣,甚至成为皇帝的核心心腹,即太子太傅,太师。文宗驾崩后,穆斯林太傅积极参与元“真童太子案”,妄图不服东宫嗣位,另立亲穆斯林的皇子。最后政变以彻底失败告终,不然伊斯兰教就成为国教,华夏也有全面伊斯兰化的后果。

蒙古的统治终于在元惠宗(顺帝)爱遒识理达的手里寿终正寝。在他在位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黄河频繁改道决口,屡屡夺淮。淮西主要的土地(特别是河南全境)彻底荒废和盐碱化,有时候一年次数多达百次。与此同时,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鼠疫(黑死病)又大爆发,并通过几大蒙古汗国的陆路马驿迅速传播到欧亚大陆彼岸,也造就了英法等国14世纪著名的大瘟疫时期,人口总量锐减了一半几以上。与之相比,冠状病毒真的“轻若鸿毛”。

天灾人祸,残酷现实,让蛮夷化,贫瘠化的淮西土地上家破人亡,奄奄一息的朱元璋(重八)脱颖而出,最终削平群雄,重新“恢复”了汉人的“正朔”。不可否认,朱是一个睿智而铁血的人,有极强的对人性的洞察力,超群的忍耐力和卓越的驾驭他人的能力。他也和元末各路义军一样,打着“重开大宋天”,即恢复宋制的旗号,许诺人民和士大夫,一旦夺取政权,将一切和有宋时代一模一样。口号是这样,但终究彻底走样。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建立的是一个“法家的古拉格国家”,而不是“儒家的乌托邦世界”。从此以后,宋朝成为一个隐喻,成为明代知识分子世代追求的理想世界,宋人天下为公的情怀和理念被抛弃,社会愈加厚黑和势利,华夏文明也随之渐入暮年。在明祖和其子朱棣(成祖永乐帝)统治的近半个世纪光景里,是华夏当时有史以来最恐怖,最血腥的时代,文官武将,大夫朝臣们诚惶诚恐,每天都不知道会不会人头落地。这一切,远胜于粗暴却宽松简单的蒙元时期种种。

明代皇权在此期间也得到无以复加的强化,虽然和后来满清时代还无法相比。关于明代皇权空前强化的原因,忠介公很赞同几位西方汉学家的观点。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终身教授孔正伟认为,正是蒙古人的野蛮落后的“改造”,“彻底摧毁了唐宋以来对皇权的种种限制和具有宪政色彩的开明因素”,让权力绝对化成为极大的可能。牟复礼干脆用独裁君权(Depositism)来定义明代以来的皇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代的皇权和上层建筑,以忠介公之所见,是可汗和皇帝的辩证关系,是唐宋以来汉人君主和蒙古可汗的发酵产物。正是因为蒙古长达近百年的“异形统治”,让“血腥的塔尼思特里”继承制度、如蒙古汗一般天纵英哲,无所不能,放荡不羁的蛮夷理念最终变为汉人尊崇的正统价值观,才造就了明以后迥然不同的面貌。蒙古人统治的意义还在于,明代第一代奠基者及其臣民所生长的环境,正是元中后期以后野蛮,粗暴,灾凶而残酷的环境,这种环境及培育出的人,终究会从本质上奠定明代的皇权和整个朝代的精神气质。在明立国的第十三个年头,便爆发了令人震惊的“胡惟庸案”,对历史和制度的发展影响深远。

案发缘由,无非是宰相胡惟庸不经过明太祖亲自过问,接受了安南等国的进贡。这当然是个很好的借口,既触动了太祖敏感的权力神经,又让他正好可以一劳永逸肃清相权。按唐宋以来的制度,宰相是文官之首,有拴选百官之责,很多时候可以不经过皇帝同意组建自己的官僚班底。这是明太祖如鲠在喉的。胡惟庸案最终持续三年,被诛杀的人数超过4.2万人,是14世纪最恐怖,最血腥的政治案件,堪称当时版本的大清洗,且明代和俄国人都是蒙古化的产物和结果。“首恶”宰相胡惟庸被扒皮萱草,残酷处决。从此以后,宰相职务被正式废除,只留了一个类宰相“内阁大学士”。虽然明中后期君权逐步弱化,又有些“虚君实相”的局面,但内阁大学士毕竟也终究不是宰相。失去相权的明代制度,变为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最终为明代制度性溃败埋下终极伏笔。文明的兴衰,有偶然,更有必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宋代的诸多世界第一,垂世独立,到明代的平庸渐衰,最后到满清末期的彻底挨打,值得深思!

(0)

相关推荐

  •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10万蒙古女子的?

    历朝历代,在国家建立之初,朝代更迭之时,新的统治者基本上都会对前朝的人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以求得"斩草除根"的效果,安统治者的心.即便是没有被杀,最后也难以逃脱为奴等命运.公元136 ...

  • 阿拉伯人来华,为何唐宋多明清少?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唐宋时期,阿拉伯人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方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经商定居,广州.泉州.长安.扬州等城市至今还留有阿拉伯人的遗迹.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在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不低于十余万,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

  • 可汗与皇帝:宋元变局与明代皇权(中)

    忽必烈称汗后,深知他的汗国如果不继续攫取足够的财富和资源,以战养战,则会遭遇彻底的失败和灾难.因此,他采纳了南宋降臣刘整的建议,调整战略方向,倾尽全力猛攻南宋中游重镇襄阳城.襄阳城是南宋唯一一座纯石质 ...

  • 可汗与皇帝:宋元变局与明代皇权(上)

    元代是华夏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明末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论家黄宗羲曾言:古今盖二变,秦并六国为一,宋元之际为二.经此二变,三代以来仁爱恻隐之心荡然无存.在黄的时代,他所论及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现实:与其说是 ...

  • 漫谈:皇权的影响,看明代皇权兴衰与陶瓷的发展

    导读: 皇权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权自此不断发展强大.陶器是中国约两万多年前就开始烧 ...

  •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明代(下)

    明初,明太祖不仅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以巩固其统治,而且还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封建经济得以急速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相继形成了以北京.苏州.南京等地为首 ...

  • 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绝望环境下知识分子的求变之路

    民国时期著作,时至今日仍然走红,是因为其独具特色.沉甸甸的人文气息. 自民国时代起,学术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古典中国学术进入大总结,而现代学术也因为外国理念的传入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涌现出一大 ...

  •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皇权下骨肉兄弟的相爱与相杀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发生了改变大明朝命运的土木堡之变.几十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被 ...

  • 大明王朝:皇权下的游戏,被陈洪鞭打的百官为什么会屈服于裕王?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59篇文章) 前面我们讲到了陈洪毒打百官,嘉靖帝跟黄锦躲在牌楼之上,眼看陈洪派人毒打百官! 其实嘉靖帝也是孤独的,众臣欺瞒他,儿孙惧怕他,连身边的太监吕芳 ...

  • 1979年西安老照片:明代城墙下的新生活 门市部透着时代气息

    西安,中国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唐朝时这里曾是世界的中心,长安十二时辰里灯火通明.七十年代末的时候,西安人口约为250万,是中国西北最大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安城区面积进行了扩大.在城市的东边建起了 ...

  • 皇权下的寄生虫

    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皇权有两个地方最溟灭人性: 第一,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不管你是皇室后代,还是封疆大吏,或者微末小吏:不管你是商贾巨富,还是贩夫走卒:不管你是一代大儒,还是本本分分的读书人: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