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五不”成就教育家
每个有志有为的教师,从“五要五不”出发,不断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就有可能傲立于教育之林,成为大众眼里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的教育家?今天的教育该怎样做才有可能被下一代所认同?这不可能有标准答案,但笔者认为,“五要五不”的情怀与品性,应该是未来教育家需要具备的。
一要沉静不浮躁。当下,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浮躁。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升学率、排名迫使教师放弃教育理想,死拼体力和精力,苦战题海,几乎没有时间与书香为侣,与哲人对话,更无心情带着孩子们投身自然,遥望星空。教育教学是一项由内而外的影响活动,没有教师内在的提升,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升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人生有四大境界,教育同样也有四大境界:自然之境是不知教为何物;功利之境是为一己之利而教;德性之境是为他人为社会而教;自由之境是超越物质与功利进入纯粹的精神世界、体验艺术情趣——教育的自由之境与浮躁是完全对立的。因此,教师想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就必须有一颗沉静的心灵,能够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二要深刻不肤浅。深刻才能使教师变得沉静;同理,浮躁者难以深思,其所作所为、所言所语均给人以肤浅之感。当然,沉静只是深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达到深刻,还必须依赖教师的内心追求,只有目标高远,才有思想深刻。此外,思维和言行的深刻还基于广泛的阅读、适当的训练,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不仅是让教师获得外在的满足,更重要的在于促进教师反思,帮助教师从哲学的高度明白“教师是谁”“教师至何善”“教师何以至善”。教师经教科研而至思考的深入、思想的深刻,其外显于课堂的形象也会随之高大,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亦非常人所能。要成为现代教育家,一定要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不仅能看到他人之长,还能吸收他国之经验。横向拓展越广,纵向开掘越深,教师方有可能获得大成智慧,从而走向卓越。
三要真性不矫情。真性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拥有真诚开阔的教育情怀。真正的教育家,一定是通过其真性的流露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仅对他所教的学生,也对他影响所及的全部人群。例如,哲学家罗素之所以伟大,与他在学生面前的真性流露是分不开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对于他著作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提出批评,罗素不仅虚心接受,而且认为这种批评是出于学生对自己的爱戴,而当听说学生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后,他对友人说:“你可能难以想象我的心情多么感到如释重负——整个人年轻快乐了起来。”罗素的这种无私、真诚而宽阔的教育情怀,促成又一位哲学与教育巨匠的诞生。维特根斯坦后来走得比他的教师更远,为了实践自己的人生观,不仅抛弃了全部财产,而且主动要求到最贫困的山区小学执教。这种毫不做作的真性,同样体现在其他教育家身上,而且越是著名的教育家越是如此。教师的真性还表现在其社会交往中,对家长、对社会各界人士襟怀坦白,真诚沟通,不做作,不虚伪,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和社会人士的支持。
四要创新不逐流。教育教学是容易生惰性的,我们周边有好教师,但最后成为教书匠的多,他们雕琢课堂、修饰人生,有时候显得很精致也很高雅,但就是缺乏个性,缺少特色。而真正的教育家,他们的智商不一定最高,但他们思想的翅膀从来没有停止扇动,实验的脚步一直都在前行。他们是教育规则的诠释者、传递者和执行者,总是能够及时发现规则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大胆提出、修改与创新。他们有目标、有方向、有理论、有实践,而人们记住的正是他们既特立独行又合乎逻辑的教学风格,既千变万化又符合规律的课堂组织,既新颖生动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
五要巧爱不盲目。有的教师总想把学生当子女,这个观点其实发生了根本性错位,学生需要从教师那获得的爱不是慈母的爱,也不是严父的管,而是教育者的指点迷津,需要我们扮演知识上的教授、情感上的导师、能力上的师傅。指导学生明白一个真理,解决一个困惑,获得一种技能,提升一种境界,也许比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爱”。“教育爱”不是盲爱,真正的教育家是靠大智慧、大艺术、高境界、高水平吸引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的爱才是长效的、持久的、充满魅力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时时想起,并经常挂在嘴上。
今天,我们拥有教育家诞生的土壤,也有教育家成长的阳光雨露,更有具备教育家基因的种子。每个有志有为的教师,从“五要五不”出发,精心打造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努力借用一切可资使用的力量,不断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就有可能傲立于教育之林,成为大众眼里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作者 蔡 伟 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