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享|中国园林建筑图集-亭

亭,四面迎风,玲珑剔透,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是我国园林中运用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形式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憩,避风雨,消暑纳凉,也是眺望揽胜的好地方。

亭的造型小而集中,有其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我国古代亭的最早形式多为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结构简单。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渐发展为多角形、圆形等较为复杂的形体。
按亭子的平面形状来分,最常见的是正多边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

古代匠师,不但追求单体亭平面构形的变化,而且还将之并置成组合式亭。组合式亭常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两个相同形体的亭直接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亭与其他建筑形体,如桥、廊、墙组合,构成多层次,多变化的建筑群体,给游人以深刻的印象。

按亭的立面造型分有:单层、双层,偶然可见三层结构。亭顶的形式常为攒尖顶,其次是歇山顶、卷棚顶等,平面形状为正多边形和圆形的亭,一般多采用攒尖顶。重檐攒尖顶亭较单檐亭在轮廓线上更加丰富且愈显持重。

亭在园林布局中的选位十分灵活,可以因地置宜,或伫立于山岗之上;或飘然于湖池之傍;更可隐依于山石树丛之间,得其自然之趣。

临水或水面设亭,不仅能观览水景,而且由于水的坦荡和清澈,能产生出波光粼粼,亭影绰绰的水景效果。

意境的追求在我国园林中是颇为讲究的,亭的成功选址,能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里享受到大自然无限广阔的意境,正如古人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在我国园林山水中,点缀着千万座古色古香的亭,其中有许多亭由于文墨与景物珠联璧合,而成为蜚声遐迩的名亭。

在我国,亭的历史渊源久长。园林中亭的运用最早的史料见南朝和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亭的建造就更为普遍了。明、清以后,园林中的亭在造型和使用诸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式样也越来越精巧。今天,我们在古典园林中看到的亭子,大多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END

(0)

相关推荐